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方案在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中的缓解率可达50%, 然而仍有约1/3的患者对该方案原发耐药。维奈克拉联合HMA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经挽救治疗后预后仍较差, 中位生存期仅2.9个月[1]。维奈克拉耐药的机制复杂, 另外R/R AML患者往往存在骨髓抑制、伴发感染等合并症, 后续低强度治疗方案选择较为困难。塞利尼索(Selinxor)是第一个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XPO1)抑制剂[2]。既往研究表明, XPO1在AML中高表达, 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塞利尼索竞争性抑制XPO1核输出功能, 激活肿瘤抑制蛋白如p53、p21的功能;并降低细胞质中致癌蛋白的水平, 如C-kit、BCL2和MCL1, 发挥抗白血病活性[3]。本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分析了12例接受塞利尼索联合HMA地西他滨(DAC)、阿扎胞苷(AZA)治疗的R/R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初步观察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h17和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54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治疗组予以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h17和Th22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h17、Th2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h17、Th22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Th17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Th17、Th22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良好,联合检测Th17、Th22细胞水平变化,可对免疫调节剂的临床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4.3%,临床收益率为94.3%。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血液系统及皮肤不良反应。35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19例(54.3%);睡眠大致正常20例(57.1%);体质重改善17例(48.6%)。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BLTD方案治疗24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我们以BLTD(沙利度胺、克拉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24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GP方案加沙利度胺治疗,具体为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顺铂75 mg/m2,d1-3,沙利度胺100 mg/d 口服,一周后加至200 mg/d.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1%和32.1%,两者无显著差异(P > 0.05),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由3.4月延长至5.8月.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提高疗效,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梁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79-447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及鞘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例,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CMP方案:沙利度胺50 mg,2次/d口服,VCMP方案化疗,每月一疗程,其中18例患者化疗时鞘注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2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91.7%。高于标准MP方案。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CMP方案化疗及鞘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颅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BPDCN伴AML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该例患者为69岁男性,因发热1周入院,无典型的皮肤损害表现,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示增生极度活跃,且瘤细胞免疫表型独特,确诊为BPDCN伴AML。建议其选择含维奈克拉的低强度化学治疗方案,但患者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8.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 对于有症状或治疗指征的WM患者, 国际WM工作组仍首先推荐患者进入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目前治疗WM的有效药物包括烷化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核苷酸类似物氟达拉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等[1,2]。对于我国WM患者, 能规范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或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比例并不高。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成功应用于治疗包括WM在内的多种肿瘤, 并显示出良好疗效[3,4,5,6,7], 而沙利度胺价格便宜, 易于被我国患者接受, 故我们在2015年设计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症状性WM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及淋巴结活检确诊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均有骨髓及脾脏、淋巴结累及,2例皮肤浸润,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骨髓中异常细胞形态可见拖尾状,免疫分型显示4例患者均表达CD56、CD4和CD123,3例患者表达CD304。1例患者拒绝化疗早期死亡;2例患者初始应用DA+VP方案治疗后均达完全缓解,其中1例在复发后应用该方案再次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应用减低剂量DA+VP化疗无效,之后应用维奈克拉+阿扎胞苷达完全缓解。4例患者无疾病生存期为2-7个月,总生存期为2-33个月。结论:BPDCN患者的恶性细胞多浸润骨髓、脾脏及淋巴结并具有特殊表型,且预后差。治疗方案应兼顾髓系及淋巴系,含新药的方案如BCL-2抑制剂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2周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58.3%),稳定(SD)11例(30.5%),进展(PD)4例(11.1%)。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外周神经毒性、乏力、贫血、粒细胞减少等。结论 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是很好的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TOD(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50~200mg/d,环磷酰胺(CTX)500~600mg/m2×1d,吡柔比星(THP)20mg/m2×(2~3)d;长春新碱(VCR)2mg/m2×1d,地塞米松(Dex)10~15mg/m2×(5~7)d;每2~3月重复,有效可继续化疗2~4次。结果患者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90%(完全缓解率为4.54%,部分缓解率86.3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5~12天、第5~14天降到最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11~15d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TO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研究组加用沙利度胺,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7.50%,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脱发、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情况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疲乏、疼痛、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且能减轻患者胃肠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地西他滨与传统的联合化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地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纳入MDS患者26例,11例接受地西他滨5 d方案治疗(地西他滨组),15例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地西他滨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2.7%,无效率为27.3%;联合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6.7%,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5)。结论地西他滨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与传统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化疗,适合应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高危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将SCLC 5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治疗)、单纯化疗组25例(仅采用EP方案治疗),总计治疗6周期。6周期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PFS状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6周期治疗完成后联合治疗组14例、单纯化疗组11例可评价。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PFS分别为4.81个月和4.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32)。治疗及观察期间,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皆未出现不良事件或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治疗SCLC对患者PF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化疗组(n=50,常规化疗)、沙利度胺组(n=50,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沙利度胺组的骨髓细胞计数、M蛋白水平低于常规化疗组,血红蛋白、IL-35水平均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沙利度胺组的总缓解率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沙利度胺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长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较常规化疗显著,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IL-35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 将SCLC 5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治疗)、单纯化疗组25例(仅采用EP方案治疗),总计治疗6周期.6周期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PFS状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6周期治疗完成后联合治疗组14例、单纯化疗组11例可评价.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PFS分别为4.81个月和4.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1,P =0.32).治疗及观察期间,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皆未出现不良事件或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治疗SCLC对患者PF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化疗或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主要手段.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标准方案,但大多数MM患者发病时年龄偏大,多数患者还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减退,标准化疗耐受性差,更难于承受大剂量+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痛苦.1999年Singhai等[1]首先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MM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有效的报道.现将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选择的11例老年初治MM,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松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757-75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7例初发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单用VAD化疗方案(长春新硷、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0例)用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初发MM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VAD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9.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 可诱发以高钾、高磷、高尿酸、低钙、肾损害等为特征的肿瘤溶解综合征(TLS)。为探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安全性,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7例使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TLS的诊疗过程、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干预措施等, 并复习相关文献,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患者疗效及生存期的改善作用。方法对89例MDS-RAE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地西他滨组、化疗组和联合组。依据IWG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比较三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缓解、血液学改善及总反应率的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疾病稳定和治疗失败的比例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4个月,明显高于地西他滨组(17.1个月)和化疗组(15.2个月),P<0.05;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方法整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的方法可以提升MDS-RAE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