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围术期失血量,但对于氨甲环酸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的最佳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61例,男61例,女200例,年龄(68.0±7.1)岁,其中8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与缝合切口时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静脉组);11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术后缝合切口时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联合组);61例不使用氨甲环酸(空白组)。记录患者失血量,收集术后血液检验学检测结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个月。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相比,静脉组、联合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降低(P <0.05),静脉组与联合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静脉组、联合组输血率低于空白组(P <0.05);(3)静脉组、联...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显示,氨甲环酸可减少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不会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增加。然而氨甲环酸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的研究较少,目前尚缺乏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应用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5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将氨甲环酸1 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于术前15 min静脉滴注;对照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检测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水平;检测术后第3天及1,3,6周血栓情况。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纤维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实验组(P <0.05);(2)实验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序贯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纳入的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氨甲环酸组(n=28),对照组不予使用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则从入院后至术前连续每天静脉使用氨甲环酸(10 mg/kg)1次,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血栓发生事件,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前、术后及总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结论入院后至术前序贯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的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的输血量,而对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减少不明显,不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减少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中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行髋关节翻修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每组为35例。氨甲环酸组在手术前以10 mg/kg TXA+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并在手术中缝合切口时关节腔内注射1 g(1:10 m L)氨甲环酸,对照组采用同一时间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在术后第2天复查患者血常规等指标,并将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伤口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相比较。结果应用静脉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口并发症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评价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科室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男29例,女69例,年龄56~73岁,平均65.3岁,病程4~10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9),试验组在关节囊层缝合后松止血带前10分钟将1瓶100m L氨甲环酸(规格100m L:氨甲环酸0.5g与氯化钠0.85g)经引流管灌注到关节腔,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给予引流管夹闭2小时后完全打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比率,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12天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灌注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对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DHS内固定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使用TXA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术前术后均未给予TXA;实验组45例,术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20 mg/kg。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分别为(614.42±62.92)ml、(149.74±59.23)ml、(465.32±96.33)ml,低于对照组的(844.81±75.51)ml、(187.72±83.13)ml、(657.63±8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率为33.33%,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4例,女性46例,年龄58~77岁,平均66.7岁,病程6~15年,平均9.1年。手术及麻醉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氨甲环酸组)30例,切口缝合完毕后将氨甲环酸1 g稀释至50 m L生理盐水中,用注射器沿引流管注入关节腔内。对照组30例,直接将50 m L生理盐水沿引流管注入关节腔内。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异体输血人数、输血比率。结果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显性失血量分别为389m L(170~505m L)和628m L(225~87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14 m L(374~819 m L)和917 m L(542~1297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凝血机制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膝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地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异体输血的可能性,局部使用方便,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6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于置换术中使用0.5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0.5 g氨甲环酸,保留6 h;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50 mL生理盐水,保留6 h。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置换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疼痛评分、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住院日。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置换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置换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输血率、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静脉滴注联合经引流管内注射氨甲环酸能降低患者置换后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止血带的使用、手术创伤等因素会导致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是术后失血的主要原因。氨甲环酸是一类抗纤溶药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可减少置换后显性失血、总失血量,并降低异体血输血率。然而,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22例在术中经静脉给予总量2 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32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连续5 d的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采用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间失血量的差异性。置换后1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判断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氨甲环酸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为(302.9±189.9) mL,对照组为(596.8±271.4) 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各发生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提示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降低异体血输血量,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且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汤口服;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患肢肿痛减轻及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两组治愈率。结果 研究组PT、APTT、TT时间长于对照组,显示改善凝血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C.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痛减轻时间为(3.35±0.83)d,少于对照组的(4.65±0.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为(4.25±0.14)d,少于对照组的(6.55±1.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完全再通比例(46.67%)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6.67%)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牙龈出血、排黑便、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结论 对湿热下注型急性下肢DVT的患者,治疗上采用西药联合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汤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且未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泻心效灵汤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拟行经典的外剥内扎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直接在换药时行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纳肛,观察组给予中药泻心效灵汤水煎薰洗坐浴治疗,然后再行创面换药处理,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连续使用至术后第5天。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及术后第6天疼痛评分、术后第6天肛门水肿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首次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首次治疗前,且观察组术后第6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67±1.64)分 vs (4.55±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天肛门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 vs 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症状。结论 泻心效灵汤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门水肿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岳萍 《医学信息》2018,(21):156-157,160
目的 观察脾气虚弱证喉源性咳嗽应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92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4.01±1.01)分vs(8.22±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5% vs 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气虚弱证喉源性咳嗽,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物在临床上被应用广泛,抑制活性血管肽中蛋白质的降解,减少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改善抗血管脆性。与此同时,氨甲环酸积聚于细胞外,可稳定血液成分,达到其止血作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具体设计方面加工过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系统,在原有基础上,令固定更有效、手术操作更简单。术后早期可允许患者适当进行下床活动。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出现大量隐性出血,减少隐性出血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隐性失血是否受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 2019年7月在广安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分为2组,每组41例。试验组术前麻醉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10 mg/k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缓慢静脉输注。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均复查血常规,统计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理论总失血量可通过Cross方程来计算,同时记录2组输血率及术后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统计分析,2组显性出血量相差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围术期实际失血总量、术后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统计试验组输血人数为3例(7%),对照组为8例(24%),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术后2组患者均无血栓并发症发生;⑤结果表明,氨甲环酸术前静脉滴注可有效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隐性失血,同时也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发生风险。 ORCID: 0000-0002-2477-8277(余东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氨甲环酸:是一种氨基酸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半衰期3 h,在纤溶酶原激活中起着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由于其作用于纤溶系统,止血效果显著,如今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减少围术期失血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心脏、脊柱矫形、关节置换及颌面部外科等手术中止血。 利伐沙班:是首个上市的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少,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在老年患者及骨科大手术的抗凝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背景:目前世界上尚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平衡止血和抗凝的共识及指南。将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止血与抗凝管理的相关文献较少。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输血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纳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计划行股骨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所有入组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抗凝,直至手术前24 h。患者分2组,试验组30例术中静脉滴入1.0 g氨甲环酸,对照组例静脉滴入相同体积的葡萄糖溶液。收集两组手术失血量、输血及出院前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出院前静脉血栓形成无显著差异;②试验组中3例患者接受了输血,对照组7例患者接受了输血;③结果证实,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不仅可以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ORCID: 0000-0001-6249-9714(王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使用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术中关节腔周围组织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局部组(n=45)。静脉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接受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0 mg/kg 最大剂量1.2 g);局部组于假体安装结束后,缝合关节囊前,在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次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输血例数,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出现,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次日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两组患者置换后14 d 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与静脉全身应用相比,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达到有效减少置换后失血和输血的效果,并可避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经静脉有效的控制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下肢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以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前1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而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置换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换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6 d,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提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