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术前运用腹主动脉远端预置球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仅采用剖宫产术,观察组术前采用腹主动脉远端预置球囊。对比妊娠结局。 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输入红细胞悬液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泌尿系统和肠道损伤、子宫切除、感染、急性肾衰发生率分别为5.9%(2/34)、2.9%(1/34)、5.9%(2/34)、2.9%(1/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8/34)、17.6%(6/34)、26.5%(9/34)、20.6%(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腹腔积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后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感染1例,经积极、有效抗生素治愈;下肢动静脉血栓3例,未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坏死、静脉血栓脱落等并发症。术前介入操作1~5 min,平均(2.3±0.9) min,总计放射量45~95 mGy,平均(78.4±16.3) mGy。 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术前运用腹主动脉远端预置球囊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临床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B-lynch缝合治疗组(改良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23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月经恢复及血性恶露时间、产后出血、术中出血量、异常体温时间、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少,月经恢复时间短,子宫切除率低,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血性恶露时间、胎盘植入、体温异常时间、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覃晓慧  邓新琼 《医学信息》2019,(15):113-1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93例,其中4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腹主动脉球囊置管术后直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设为观察组,51例直接行剖宫产术,术中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术后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000 ml、输血量≥600 ml、子宫切除率、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学科联合,在超声引导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够有效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引起的大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及输血需求,避免了胎儿接受放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4.
陈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2):2079-2081
目的:探讨宫颈COOK双球囊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术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孕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人.对照组采用卡前列氨丁三醇的方法防止术后出血.观察组采取宫颈COOK双球囊辅助卡前列氨丁三醇的方法防止术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并且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存活情况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低(P<0.05);观察组孕妇的总住院时间,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实施背带式缝合术的比例,实施输血的比例均较低(P<0.05).两组孕妇手术时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存活率均为100.00%,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阿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的手术过程中,采取宫颈COOK双球囊的方法辅助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置胎盘发生重度严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导致子宫切除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于我院住院手术分娩且发生严重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 197 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出血量分为研究组(出血量≥2000 mL)和对照组(1000 mL<出血量≤2000 mL),并将符合重度严重PPH分为子宫切除组和非子宫切除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导致重度严重PPH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重度严重PPH患者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严重产后出血与产次、瘢痕子宫、胎盘位置、胎盘植入情况、凶险性前置胎盘和使用腹主动脉球囊与呈正相关,与孕周和分娩前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小孕周(28 w≤孕周<34 w)、胎盘植入是重度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因素(P<0.05).对于重度严重产后出血患者,子宫切除与出血量、凶险性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相关(P<0.05).结论:前置胎盘合并小孕周、胎盘植入是导致重度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因素,而出血量的多少、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导致前置胎盘切除子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焦虑抑郁及胎儿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纳入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57例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冥想训练。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估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情况,采用抑郁自评表(SDS)评估产妇干预前后抑郁情况,采用Apgar量表评定胎儿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胎儿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03%、3.5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新生儿转入ICU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6分、新生儿5 min Apgar<6分所占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正念冥想训练可以缓解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有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性,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2003年1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凶险眭前置胎盘孕妇23例为观察组,既往剖宫产(1.7±0.4)次;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57例为对照组,既往剖宫产(1.4±0.2)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3例,胎盘粘连、植入14例(60.87%);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20例(86.96%),出血量(2785±263)ml;全子宫切除术14例(60.87%),其中死亡1例(4.35%)。对照组57例,胎盘粘连、植入3例(5.26%);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19例(33.33%),出血量(850±340)ml;全子宫切除术3例(5.26%);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既往剖宫产次数、手术时间、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于术后半个月出现阴道残端少量流血,予止血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危害严重,减少剖宫产次数可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危害的认识,选择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是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而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的产妇146例,观察组为切除子宫的产妇共22例,对照组为未切除子宫的产妇共124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切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是子宫切除的保护因素(B值-1.968,OR 0.355,95%CI 0.239~0.528),而人工流产次数(B值0.929,OR 1.307,95%CI 1.054~1.655)和胎盘植入情况(B值1.622,OR 1.204,95%CI 1.103~1.305)是其危险因素,均与子宫切除密切相关(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日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转入ICU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次数、胎盘植入情况是评估能否保留子宫的重要因素。需要切除子宫者术中出血量大,术后需转入ICU治疗几率高,对新生儿结局无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用于高危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足月高危妊娠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宫颈裂伤、阴道血肿、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与窘迫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更低(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与阴道分娩率为74.00%、7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宫颈裂伤、阴道血肿、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球囊宫颈扩张器在高危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可有效促宫颈成熟并扩张宫颈,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并提高阴道分娩率,且不会增加宫颈裂伤、阴道血肿、新生儿窘迫与窒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用与不用卡贝缩宫素产后出血量的差异。结论选择1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宫肌注射缩宫素组(对照组)46例和宫肌注射缩宫素并静滴卡贝缩宫素组(实验组)71例,进行产后出血量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出血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能很好地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雪莲 《医学信息》2018,(10):114-1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取常规检测、用药、运动以及健康宣教等措施,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的治疗措施。选取同期54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状况,包括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低体质量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状况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优于A组,B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早期发现和科学的治疗,治疗期间确保有效的饮食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早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2.
陈红珍 《医学信息》2019,(14):180-182
目的 探讨情景体验教学在产科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前后分组,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22人使用情景体验教学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24人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专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出血护理、产程观察与处理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应急处理、孕产妇跌倒处理、剖宫产早吸吮指导、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观察组新生儿交接身份识别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体验教学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专科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芮青美 《医学信息》2018,(24):151-153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在降低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10月运用FOCUS-PDCA程序管理前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525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10月运用FOCUS-PDCA程序管理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97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会阴侧率、会阴Ⅲ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自评综合能力。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12.66%)低于对照组(2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Ⅲ裂伤发生率(0)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0.05%)低于对照组的0.04%、0.08%,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自评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OCUS-PDCA程序后,虽然产妇会阴Ⅲ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下降,但是该程序的运用降低了产妇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且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临床产科护理质量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仿生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8例使用仿生气囊助产,对照组162例自然分娩。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妇会阴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宫颈裂伤情况、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8.40%,低于对照组的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宫颈裂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结论 仿生气囊助产技术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提高分娩安全系数,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8,(7):120-121
目的 研究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方法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缩宫素使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登宏 《医学信息》2018,(15):91-93
目的 比较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相关指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1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有引产指征且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产妇,有禁忌症的除外,评分数相同的平均分成两组,每组95例。观察组为COOK宫颈扩张球囊组,对照组为缩宫素组,分别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8.8±2.4)分,高于对照组(6.3±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6.71±1.90)h、第二产程(0.52±0.10)h,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8.60±2.13)h、第二产程(0.67±0.1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57%,低于对照组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后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显著提高、缩短了产程,未增加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placenta previa has been increasing. It is of a great importanc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peripartum blood transfusion in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in an effort to anticipate cases of severe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29 consecutive cases of placenta previa (64 cases of complete placenta previa and 65 cases of marginal placenta previa), including 43 cases requiring blood transfu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Maternal and neonatal clinical data were examined wi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for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peripartum blood transfusion. RESULT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maternal age greater than 34 years (adjusted odds ratio [OR]=3.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5-7.5, p<0.05), history of having undergone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 more than once (adjusted OR=4.8; 95% CI=1.1-26.2, p<0.05), and complete placenta previa (adjusted OR=2.6, 95% CI=1.2-5.9, p<0.05). Body mass index, gravidity, parity,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antepartum hemorrhage, use of tocolytic agents, gestational age at delivery, preoperative anemia, emergent surgery, birth weight, and Apgar score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CONCLUSION: Risk factors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are advanced maternal age, repeat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 and complete placenta previa.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who are at risk for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carefully managed with sufficient preparation for blood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