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基因多态性在指导结核个体化治疗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异烟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B-DILI)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异烟肼所致ATB-DILI的诊断标准、临床特征、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治疗结核服用异烟肼0.3 g, 1次/d,用药7 d后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缓解。对患者进行NAT2基因多态性,为慢乙酰化型。异烟肼减量至0.1 g, 1次/d,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随访患者5个月,未再出现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核病情控制稳定。结论异烟肼所致ATB-DILI较为常见,通过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指导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余自力  曾丽 《四川医学》2003,24(10):1050-1050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我院对 134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患者 ,给予古拉定 (还原型谷胱甘肽 )静滴治疗 ,观察肝功能恢复时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134例为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损伤患者。甲肝、乙肝三系、丙肝、丁肝等肝炎抗体皆阴性 ,无急性肝病、无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 ,也无服用其他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抗结核药物治疗前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8例 ,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 4 5岁。对照组 6…  相似文献   

3.
张杰 《安徽医学》2009,30(12):1454-14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24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8周,发生率8.54%。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谭瑞  李晶  孙伟 《重庆医学》2022,51(6):978-981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后患者再次启动抗结核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分析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再次抗结核治疗用药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订肝功能恢复后下一步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协助医生制订了肝功能恢复后再次抗结核治疗的方案,患者结核得到有效控制,且未再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学干预及监护,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损伤时间、程度。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77例结核病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因素。结果:本组277例患者中,出现化疗药物致肝损伤59例,发生率为21.30%。其中轻度肝损伤41例(69.5%),中度肝损伤13例(22.0%),重度肝损伤5例(8.5%)。Hbs Ag阳性、有糖尿病史、肝炎病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明显较高,进行过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患者其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营养不良、年龄过大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发生率为64.41%,以(2~4)周内为最多。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尽量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该所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0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于ALT 150 U以下的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保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有明显肝损伤临床症状而且ALT在150 U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伤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肝损伤,监测肝功能,肝损伤减轻后再行抗结核治疗并继续监测肝功能。结果本组108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需要积极防治及早发现并处理,轻度病人在保肝治疗同时可以抗结核治疗,以完成疗程,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是指在抗结核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研究证实,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等肝脏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但对于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对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硫普罗宁治疗,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多发在12周内,少数无临床症状,轻者继续抗结核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止抗结核加用保肝治疗,53例肝功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高危患者应制订适宜抗结核方案,加强肝功监测,并视肝损情况予保肝治疗或停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研究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和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0例肺结核患者,记录抗结核药物服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症状和肝损伤的关联。结果:320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70例出现肝损伤相关临床症状,分析显示:女性、既往化疗史、每天服药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出现肝损伤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相关临床症状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结果显示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出疹是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患者出现肝损伤的相关临床症状较高;当发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纳差、出疹等症状,则出现肝损伤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肝损伤是结核患者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报道观察的446例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0.76%。而且资料显示,本病多发生于老年、营养不良、酗酒、乙肝病毒感染,或既往有肝病史、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等高危险因素人群中。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肝方法,是患者坚持抗结核治疗,减少结核耐药和复发的关键。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中医药治疗的有关文献,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药物联合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Z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化疗,对照组57例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61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用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刺激相应穴位,疗程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及SB、ALT、AST的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背景 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预防性抗HB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而预防性抗HBV治疗、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84例诊断为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占34.52%(29/84);抗真菌类药物占13.09%(11/84);抗结核药物占17.85%(15/84);32例原有HCV/HBV(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史,但肝功能正常、HBVDNA、HCVRNA均在检测值以下,联用抗病毒类药物后引起肝损伤者占21.42%(18/84);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各占3.56%;其他占2.38%.艾滋病/HIV感染者合并真菌感染21例,合并结核感染17例,合并HCV/HBV感染32例.联合用药组较单纯抗病毒治疗组DILD的发生率高(P〈0.05).8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45.24%(38/84),胆汁淤积型22.62%(19/84),混合型32.14%(27/84).结论AIDS/HIV感染者时易发生肝损伤,抗真菌感染、抗结核或有肝病者联合用药DILD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生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潘荣华 《吉林医学》2014,(12):2540-2540
目的:探讨健肝乐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健肝乐颗粒,对照组(39例)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护肝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ALT、AST、TBil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乐颗粒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近6年我科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认识,减少发病率。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分型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伤药物以抗结核药和中草药为主,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及时处理多数预后良好。结论:DILI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损伤是肺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预防多采用初期联合口服肌酐片、维生素等,但疗效不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以改善药物性肝损伤,促进受损的肝细胞修复。我们应用GSH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保肝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寻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1、对于ALT80单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待ALT正常后,再逐渐加用抗结核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2、ALT在40-80单位,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降酶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结果 本组107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辉  江静静 《安徽医学》2021,42(5):534-53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用药种类、临床特点、肝脏生化学指标、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类中,抗结核药占41.82%(23/55)、中草药及中成药占29.09...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对138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及凯西莱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分组:将诊断明确的结核病人(既往无肝病)随机分成2组:(1)抗结核药物+凯西莱治疗组:病人73例,男34例,女39例,年龄17-62岁,平均32.5岁。单纯抗结核治疗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15-60岁,平均30.6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水平的变化及对肝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初治肺结核患者226例,检测抗结核药物统一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相关血清学指标、GST和GDH水平。分析GST和GDH水平与肝损伤分级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肝损伤发生率32.3%(73/226)。治疗前两组GST和G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肝损伤组GST和GDH水平显著高于非肝损伤组(均P〈0.05),且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加重,GST和GDH水平均升高(均P〈0.01)。GST变量的曲线下面积为0.89,GDH变量的曲线下面积为0.93,具有较高的诊断肝损伤临床价值。结论 GST和GDH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该类肝损伤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