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项新兴治疗方法,文章就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阐述了颈神经根定位、药物选用和配伍、疗效观察、疗效评价,分析超声引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缺点,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疗程2周.①颈部软组织松解术;②颈椎关节突关节低浓度臭氧注射术;③颈椎提旋复位手法④三维颈椎持续牵引.结果 随访半年-1年,优:40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85%.结论 选择合适的内科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已经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门诊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平衡针灸治疗组80例,普通针刺对照组40例.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情况.结果 平衡针灸组80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0%,其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医学信息》2005,18(8):1028-1028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热敷,手法综合治疗80例。结果经过治疗痊愈53例(66%),显效18例(22.5%),有效7例(8.7%),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热敷和手法治疗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江明  张宏波 《医学信息》2019,(15):149-151
目的 探讨局部针刺联合中药包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颈舒中药包”热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局部组穴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月后的麻木程度评分及VAS评分,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麻木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麻木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1.62±0.54)分vs(2.96±1.06)分]、[(3.24±0.54)分vs(2.6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针刺联合中药包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徐辉  楚少增  王春梅 《医学信息》2007,20(8):1467-1469
目的探讨活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从1997年至今八年间采用活动牵引和推拿治疗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的疗效观察。结果有效率达到99%。结论该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7年,James Parkinson描述了颈椎神经受压的病例,成为近代对颈椎病最早的记载。1956年,Jackson出版了《颈椎病》一书,被认为是国际性权威专著。国内1975年出版了《颈椎病》一书,对本病的病因和分型的论述使国内认识与国际趋于一致。1984年(桂林)第一次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椎病作了定义、分型和治疗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超 《医学信息》2018,(11):142-144
目的 观察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5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和疗效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3.24±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评分为(26.38±2.97)分,高于对照组的(20.17±3.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脊针灸两种疗法配合使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VAS评分,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竹管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推拿科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推拿结合竹管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3.3%。结论推拿结合竹管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A型行为类型(或人格特征)的人具有急躁、缺乏耐住、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时间紧迫感强、忙碌以及对外界报有戒备等特点。近年文献表明,慢性颈腰腿痛与A型行为有一定关系[”。并指出A型行为引起的情绪紧张可使组织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从而造成慢性疼痛。亦有学者认为个性特征也反映在人的身体姿态中”。人的情感状态引起的姿式改变,对颈椎曲度及重心的关系有肯定的影附‘’。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慢性颈腰腿痛疾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患者的行为类型对疾病亦有重要影响。提示我们对这类患者除对其外在症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行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B超引导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情况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躁动情况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患者中,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稳定的术中血流,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拔管与早期活动,是理想的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总结1例多种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疼痛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休克患者的急救、正确合理服用羟考酮缓释片、心理护理、神经阻滞的护理。该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治疗,住院28 d后疼痛明显减轻后住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直接诱导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术后苏醒即刻、6、12、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即刻、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2%,低于对照组的14.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辅助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肘关节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行肘关节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麻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辅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阻滞失败率。结果 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滞失败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辅助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MRI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膨出型6例(观察组A)、突出型9例(观察组B)和游离型5例(观察组C);收集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VAS评分评价各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和V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且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一项指标反映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将神经根性疼痛量化和数据化,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剂量和治疗,更好地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患者椎间孔形态的变化,为手法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CSR患者给予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2周为1个疗程。利用多功能CT、Mimics 21.0、Geomagic、SolidWorks 2017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后椎间孔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椎间孔上下径以及双侧颈肩部、上肢前侧、上肢后侧红外热成像温差值,并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7、14 d和1月随访时的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椎间孔面积、前后径、上下径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红外热成像温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VAS评分呈逐级递减式下降。结论 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可以显著改善CSR患者的椎间孔形态,以此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苏晓 《医学信息》2019,(15):111-112
目的 观察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65±1.03)分vs(4.02±1.08)分]、[(1.79±0.68)分vs(2.91±0.74)分]、[(1.25±0.27)分vs(1.67±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6%,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