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 1.0 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 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其中保留腓肠神经主干3例,腓肠外侧皮神经l例.结果:18例皮瓣面积9 cm×6cm~18 cm×10 cm.最远修复达足中部皮肤缺损创面.17例随访8个月~27个月.有3例皮瓣远端坏死2.5 cm×2.5 cm~1.7 cm×3 cm游离植皮修复.6例水疱经换药后其余完全成活.足底承重受压后未见异常.10例患者诉外踝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缺失.结论: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刨面的较好方法.如能实现保留腓肠神经对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小腿创面6例,足踝创面9例。创面大小9 cm×4 cm~26 cm×5 cm,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如缝合张力过大则采取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术后予以制动、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管痉挛、消肿、保暖等治疗,术后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创面修复效果。 结果 切取皮瓣大小10 cm×5 cm~27 cm×7 cm,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期清创后植皮修复创面愈合良好;9例足踝创面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轻度受限;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经外固定治疗出现骨折不愈合,经改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愈合;2例患者皮瓣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整后改善。 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进行解剖学观察,连续观察17例,记录皮瓣切取情况,皮瓣大小,穿支来源,穿支起源和穿出点的位置,穿支长度、数量和直径,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 17例皮瓣手术中,15例顺利切取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8.2%,其中86.7%穿支起源于腘动脉,13.3%穿支起源于外侧腓肠动脉;穿支起点86.7%在腘窝横纹以上,平均距离腘窝横纹1.5 c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长度平均为4.8 cm(3~7 cm);穿支动静脉比例统计证实,1根动脉1根静脉占73.3%,1根动脉2根静脉占26.7%;动脉内径平均0.59 mm(0.4~0.8 mm),静脉内径平均0.78 mm(0.4~1.3 m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关系有4种类型:Ⅰ型不伴行型(20.0%),Ⅱ型交叉型(26.7%),Ⅲ型疏松伴行型(26.7%),Ⅳ型紧密伴行型(26.7%)。Ⅳ型包括可分离亚型(13.3%)与不可分离亚型(13.3%)。结论 腓肠外侧... 相似文献
5.
外踝后穿支皮瓣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腱,表面为深筋膜覆盖,间隙内充满疏松脂肪组织。在外踝后间隙内走行的腓动脉终末支及其延续的跟外侧动脉,共发出2~3条皮肤穿支血管,口径0.1~0.8mm。一般0.5mm以上的穿支血管总能找到1条。外踝后间隙内的穿支血管与上方的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间,遵循“压力平衡规律”,穿支血管的“口径和间距”互补代偿,以保证该区域血供的稳定。临床上设计切取以外踝后穿支血管为蒂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旋转轴点在外踝尖上1~2cm,面积10~14cm×4~6cm,修复3例足踝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外踝后穿支皮瓣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旋转轴点下移,更适合修复足踝远侧的创面,且减少对小腿供区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5例新鲜中国成人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走行与类别。 结果 15例标本共出现68个穿支,每侧4.5个穿支,小腿外侧近端穿支呈多源性;腓动脉在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穿支数所占比例最大,这一区间穿支蒂最长,为(5.23±0.75)cm;腓骨头下5~20 cm 范围内穿支外径较粗,小腿外侧近段穿支以比目鱼肌肌穿支为主,中远段以 长屈肌肌穿支和肌间隙支为主。 结论 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腓动脉穿支较为恒定,穿支蒂较长,外径较粗,适合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7.
吻合腓血管腓肠神经移植的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51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腓动脉分支供养腓肠神经的血供情况,腓动脉平均发2.7支营养动脉至腓肠神经,以腓动静脉为蒂,可设计成有血供的腓肠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利用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方法 利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在创缘周围探测腓动脉发出的穿支,以其中最合适的穿支为旋转点及血管蒂,沿腓浅神经轴线切取穿支蒂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外踝部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 结果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5 cm~7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6 cm~8 cm×12 cm。皮瓣存活良好,颜色正常,修复效果好。平均随访两个月,患者步态正常,无疼痛,但其中2例患者抱怨小腿外侧区及足背有麻木感。 结论 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适于修复外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优良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小腿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29例,其中车祸伤19例,机器绞伤7例,皮肤肿瘤3例。术前采用便携式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定位穿支位置,根据创面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面积8 cm×4 cm~20 cm×8 cm,转移修复创面。随访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及足踝功能,评价临床应用的美学效果。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小腿供瓣区无凹陷、破溃,小腿外形无改变,留有线状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皮瓣与周围皮肤无明显色差。
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不需取皮植皮,是修复小腿足踝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东港市中医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皆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94.90%,高于经腹部超声的71.43%,且漏诊率5.10%,低于经腹部超声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附件区包块、宫内假孕囊、胎心、胚芽反射、盆腔积液各项指标检出率,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上检出效果更理想,对经典影像学的检出率也要更好于经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超声表现,探讨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卵管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62例,在膀胱适度充盈的情况下,先经腹部超声扫查子宫、卵巢及附件区,发现附件区有囊性回声,再经阴道超声补充扫查,重点观察积液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结果 6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输卵管积液,其中输卵管积水53例,输卵管积脓9例。结论 输卵管积液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点,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输卵管积液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腘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内口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28周至分娩前的孕产妇共8967例,在对每位孕产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同时加用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发现血流异常信号者加用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收集异常血流信号病例并追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967例孕妇中,常规检查发现异常血流信号者31例,将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膜下出血1例,胎膜血管前置1例,脐带先露1例。结论 宫颈内口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诊断常规检查发现的异常血流信号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抽取120例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肾血管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数据,分析高血压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肾脏的长度、宽度以及肾脏皮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肾脏血流速度(包括峰值流速和最低流速)均低于健康人的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肾动脉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高血压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可反映继发性肾灌注的改变,不仅能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还能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阴道彩超和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对我院妇科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各超声表现的检出率、各种分型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超声表现方面,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中附件包块、宫内假孕囊、卵黄囊、胎心、胚芽的检出率均低于阴道彩超诊断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分型方面,腹部彩超的流产型异位妊娠、破裂型异位妊娠、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检出率分别为21.92%、13.70%、15.07%,低于阴道彩超的诊断结果(38.36%、26.03%、31.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低于阴道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腹部彩超比较,阴道彩超能够获得的影像学信息更多,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LMCA)因其高危险、高死亡率,一直受到心脏科医师的高度重视,且在不断的努力探索LMCA的有效治疗策略。单纯药物治疗预后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直以来是LMCA的首选治疗策略,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技术的发展,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的问世,使LMCA患者的PCI治疗预后显著改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ABG和PCI治疗LMCA的相关研究,以探讨LMCA的最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在此之前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分布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性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良性肿瘤37例(61.67%)、恶性肿瘤17例(28.33%)、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5.00%),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血流分布高于良性肿瘤血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96.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分析对比。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45例患者,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静脉造影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1.10%。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同时直观的图像显示有助于清晰展示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