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5例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67例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58例实行传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肺部感染及切开置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道阻塞发生率(7.46%)、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42%)均低于对照组(25.86%、51.72%),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时间[(19.59±4.73)d]、切开置管时间[(23.83±4.85)d]均低于对照组[(26.42±5.03)、(32.36±5.57)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起到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氧气雾化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断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阻、肺部感染发生率(6.3%、6.3%、3.1%、9.4%)明显少于对照组(25.8%、19.4%、25.8%、3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14.69,19.96,19.13,P〈0.05)。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86±10)/min,(18±3)/min vs(109±11)/min,(25±7)/min],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12.1±1.8)kPa,(95.8±4.0)%vs(8.6±3.0)kPa,(91.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7.93、6.28、5.39,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好,肺部感染少,血氧饱和度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97例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09,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神经外科手术肺部感染发病率及血氧饱和度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2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60例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纳入早期气管切开组,62例患者未行气管切开或延迟切开归为对照组。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分析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ADLⅠ~Ⅴ级54例(90.0%),死亡6例(10.0%);对照组ADLⅠ~Ⅴ级47例(75.8%),死亡15例(24.2%)。早期气管切开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6例(43.3%),对照组肺部感染38例(61.3%),早期气管切开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18年1 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ET组(≤ 10 d)共28例,晚期气管切开LT组(> 10 d)共28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4~86岁。观察2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气管切开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痰培养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发生率及细菌培养的菌群分布等。  结果  2组患者在基础特征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气管切开后的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和7 d,P = 0.729)及VAP发生率(分别为39%和61%,P = 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气管切开组的ICU总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5.5 d和22 d,P < 0.001),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1.8 ± 3.2) d和(17.1 ± 4.1) d,P < 0.001]及多重耐药发生率较晚期气管切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9%和79%,P = 0.003)。而且早期气管切开组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 = 0.029)。  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减少VAP的发生率。而对于气管切开指征及时机仍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高龄肺功能低下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术前肺功能(MVV≤50%和FEV1/FVC〉45%)低下的食管癌患者,年龄(72.3±4.1)岁。其中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37例为A组;术后常规治疗,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1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律失常、动脉血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A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7.6±1.4)%,心律失常发生率29.7%(11/37),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3.2±5.4)h,术后住院时间(7.6±2.3)d;B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2.4±1.2)%,心律失常发生率47.4%(9/19),术后住院时间(10.1±3.1)d,其中2例因血氧饱和度降至80%,立刻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两组术后血气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功能低下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均早期(3 d内)气管切开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未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切开时间超过3 d或者未切开)。经不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6462,P=0.0099);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5.0%,显著低于对照组(77.5%),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P=0.0029)。结论:对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还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精准气道护理在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住院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的80例患者接受精准气道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好转率、护理满意度、炎症指标、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肺部感染好转率分别为68.8%和88.8%,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护理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护理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影像学病灶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进行预防性护理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5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54例患者针对其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12月ICU收治的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院内肺部感染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分列入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55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1.3%,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气管切开插管率(60.0%)和有吸烟史比例(52.0%)均高于对照组(34.5%、23.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控制干预,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气管切开插管等情况,能够减少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赵文校  申江 《吉林医学》2014,(10):2139-214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研究组运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给予救治,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气管切开术给予救治,在随访时间内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观察和远期效果。结果:研究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比对照组轻,住院期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对于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和较好的远期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静脉血糖、乳酸及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得分,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第7天,观察组血糖、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3~8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3~15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加速患者清醒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后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确诊后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进行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 <0.05)。观察组有14例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73.68%,与对照组(4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的(41.3±10.3)min(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治疗(22.6±0.4)d 后痊愈,患者术后并发症为5.26%,对照组依次为(45.6±7.2)mL,(25.0±1.2)d、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手术后发症较少,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最佳雾化方法。方法 7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肺部感染和气道湿化情况。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降低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是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112例的脑外科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56例,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HAMA、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为(5.03±1.14)分优于对照组的(8.22±1.88)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26.33±3.67)分优于对照组的(52.31±3.54)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研究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和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组(观察组),各51例。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人工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依照乱数表法随机择取2014年1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不同进行对比实验,其中,实验组气管切开时间相较对照组更早。对比术后二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及术后低血氧症、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低血氧症、肺部感染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其气管早切术,可缩短其昏迷时长,缓解术后缺氧,降低术后感染、病死例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01~2013-01间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持续湿化方法,观察组使用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气道湿化技术能更有效地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提高患者呼吸道排痰能力,降低肺部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措施对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本科室的65例气管切开患者对吞咽功能、胃肠道功能和肺部情况进行评估和个体化临床干预,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未进行此类干预的57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5.38%,平均置管时间为(32.53±4.51)d,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75.47%,平均置管时间为(45.15±5.83)d。两组在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置管时间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个体化临床干预.有效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缩短了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性疾病气管切开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颅脑损伤患者311例,均出现脑出血并进行气管切开抢救治疗,其中34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为观察组;其他277例未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相关感染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 60岁感染率为22.54%,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呼吸机、意识障碍、合并其他慢性病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时间>2d感染率为15.31%(15/98),少于≤2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昏迷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性疾病气管切开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应用呼吸机、意识障碍、合并其他慢性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吸痰、昏迷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气管切开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