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检测指标(EF、HR、MAP、CVP)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由烦躁转为安静,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血压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减少,均好转出院。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存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何天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85-186,18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照组采用急诊心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皮下血肿及泌尿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扩张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排血量及动脉血压,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结论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是保证疗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兴凤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12-1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AMI合并CS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在PCI治疗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以同期本科室住院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24例AMI合并CS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CS患者PCI治疗前采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冠脉血流量,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为PCI治疗取得时间,降低术后近期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逐渐由外科手术的运用转到内科针对缺血的运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如能尽早使用IABP治疗,可以使血液动力学很快趋于稳定,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4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心源性休克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以显著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能够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尽早接受IABP辅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尤其对于联合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患者尤为明显[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02—2012-03对2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治疗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狭窄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1.11%和2.78%,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1例,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每小时尿量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平均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进行观察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后,41例患者的每小时尿量、MAP及CI明显上升,而PCWP、CVP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IABP联合PCI,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情况,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提出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恰当护理可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96 8年,kantrowitz[1] 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最近,我科遇到1例高危冠心病人,术前心功能差(EF <30 % ) ,择期PTCA及支架术后第2天突发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经大剂量多巴胺并联用多巴酚丁胺,血流动力学仍难以稳定,立即决定应用IABP ,同时合用多巴胺2 0 μg/kg·min ,0 .5h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7 ~ 50岁.根据是否应用IAB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IABP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更多,心率降低更明显,血Cr、NT-proBNP明显降低,EF值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2例死亡,而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72±3.98)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0±4.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1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P、尿量高于参照组,CK-MB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参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效果优于单用PCI,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一斯综合征4例。最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IABP的患者资料。分析植入IABP的成功率,使用时限及并发症。结果床边IABP植入成功率高(97%),并发症少(9%),置管时间48—504小时。平均72小时,IABP合用冠脉介入治疗(PCI)存活率高为79%,而单用IABP组成活率为36%。结论早期床边植入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并且可行,如与PCI联合运用可提高此类病人的住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治疗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IABP治疗,同时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顺利出院,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终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球囊破裂、1例为血栓。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也能争取更佳的治疗时机,若能积极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策略,可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ic baiioon pump,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主动脉舒张压增高,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射血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