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加用托吡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15例患者发作频度减少≥50%,8例患者发作频度减少到26%~49%,疗效较佳;各种类型癫痫之间发作减少差异不显著;与不同抗癫痫药物合用疗效无差异。结论托吡酯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能与常用抗癫痫药合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用甲状腺素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人的经验。对难治性癫痫,以前用超剂量抗癫痫药,但仍有不能被控制发作者。然而,服甲状腺素后,抗癫痫药有可能得以减量。文中例1的血中药物浓度不足常用量的70%,发作得到控制。作者发现,癫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别嘌醇作为添加剂治疗难治性癫痫 (I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自 1992~ 2 0 0 0年IE 5 8例 ,加用别嘌醇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原服用的抗癫痫药 (AEDs)种类和剂量不变 ,以加用别嘌醇前 6个月的月发作频率为基线与治疗后 6个月的发作频率进行比较 ,常规计算发作改变百分率、有效率和脑电图好转率。结果 :发作改变百分数较加用前减少 6 7% (P <0 0 1) ,总有效率 5 8 6 2 % ,反应率为 5 0 % ,脑电图总有效率 6 8% (38/ 5 6 )。其临床疗效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GTCs) >强直性发作 (Ts)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 >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结论 :加用别嘌醇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添加托吡酯 (TPM)对难治性癫痫 (IE)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IE 2 4例 ,以加用TPM前 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准 ,并与加TPM后稳定期 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有效率。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原用抗癫痫药 (AED)基本保持不变 ,以测原用AED治疗前后的血浓度 ,协助观察病人用药的依从性。结果 病人用药依从性好 ,有效率为 67 9%~ 70 8% ,其中显效率达 5 0 % (4例未再发作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一时性副反应达16%。结论 加用TPM治疗IE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1例继发性、难治性癫痫患采取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并随访观察此种联合手术方法对难治性癫痫的控制效果:结果 采用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后,291例患中,有211例(72.5%)发作消失,有50例(17.2%)发作减少50%以上,对癫痫总的有效控制率为89.7%,随访1.5~4.0年,平均23个月,211例发作消失的患中有83例(39.3%)已停服抗癫痫药;同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无永久性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安全并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迷走神经刺激器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国产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4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mA逐渐增加,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频率20~25Hz,脉宽250~500us。结果本组共计11例,随访1年,1例(9%)病人术后发作完全停止;3例(27%)病人术后发作频率减少75%;3例(27%)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3例(27%)发作频率减少25~50%;1例(9%)无改善;63.6%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与刺激时间及参数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前言目前在癫痫的药物治疗中 ,约一半的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难以控制发作 ,或者因抗癫痫药物所来的毒副作用[1] 。对于非药物性治疗来说 ,2 0 %~2 5 %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 ,仅有 15 %左右的患者适合外科手术。因此在难治性癫痫中 ,绝大部分病人既不符合外科手术治疗指征又难以用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癫痫 ,又称顽固性癫痫 ,指癫痫发作频繁 ,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两年以上 ,仍不能控制发作而影响日常生活。对于这类病人 ,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1999年 3月 ,托吡酯上市以来 ,已有个别报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新药。现将我们 2年来门诊 12例小儿难治性癫痫应用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临床观察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患儿中 ,男 7例 ,女 5例。年龄在 5~ 15岁 ,病程 2 5~ 4年。依据 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所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 ,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5例 ,复杂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妥泰 ( TPM)添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癫痫发作完全控制后转换为 TPM单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94例应用一线抗癫痫药控制不满意的患儿 ,其中部分性发作 ( PS) 5 2例 ,全身性发作 ( GS) 4 2例 ,在原用抗癫痫药 ( AEDs)的基础上加用 TPM 0 .5~ 1.0 mg/ kg.d,日 2次 ,口服 ,每 5~ 7d加量一次 ,直至达到目标剂量。治疗 12周后根据发作频率将疗效分为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对发作完全控制后的癫痫患儿 8~ 12周后 ,逐渐减去其它抗癫痫药 ,转换为 TPM单药治疗。结果  5 2例 PS患儿应用 TPM治疗后得到完全控制 2 9例 ,显效 10例 ,有效 6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为 86 .5 %;42例 GS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 16例 ,显效 9例 ,有效 8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 78.6 %;在完全控制发作的 2 9例 PS中 ,及 GS的 16例中 ,转换为单用 TPM治疗达 2个月以上尚未见发作的分别为 7例、4例。94例加用 TPM后 2 9例出现的不良反应 ,占 30 .9%,其中以食欲减退多见 ,其次为困倦及体重下降等 ,在加量期过后大多消失 ,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  TPM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 AEDs,适用于小儿各型癫痫的联合和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托吡酯对 2 3例难治性癫痫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以治疗前 3个月的发作频度为基础 ,治疗后观察 3个月 ,对各种类型的顽固性癫痫均有效 ,提示托吡酯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抗癫痫药。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门诊病人 ,符合难治性癫痫的诊断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3~ 42岁 ,病程 0 6~ 3 0年。按 1981年和 198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对癫痫性发作和综合征的分类 ,其中单纯性发作 8例 ,复杂部分性 5例 ,继发性强直阵挛 4例 ,肌阵挛 3例 ,Lennlx -Gestaut 3例。1 2 治疗方法 原有AEDS种类 ,…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癫痫的放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治性癫痫 ,又称顽固性癫痫 ,指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两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约有 2 0 %的癫痫病人随着病情发展或治疗不当 ,可能转变为难治性癫痫。容易导致难治性癫痫的因素有 :(1)复杂部分性发作、婴儿痉挛及 L ennox- Gastaut综合征等 ;(2 )发作频繁 ,每天数次 ;(3)出现过癫痫持续状态 ;(4 )对发作频率判断错误 ;(5 )起病后延误治疗 ;(6 )不适当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包括中药 ) ;(7)同一期间内在几个医疗单位应用不同的治疗计划 ;(8)对合并的精神心理障碍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比灵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方法采用加用自身对照法,对25例难治性癫在原用抗癫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每晚5~10mg)辅助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其对原用抗癫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25例经加用西比灵治疗后,发作频度较加用前减少≥50%者12例,总有效率48%,其中5例发作频度较加用前减少≥75%;不良反应较少,仅2例表现为头昏、乏力,1例表现为恶心,且症状均较轻,减量后消失;加用西比灵前后原基础抗癫药物血浓度监测无明显变化;EEG好转14例(63.6%).结论西比灵可作为治疗癫的辅药,且不影响其他抗癫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比灵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方法:采用加用自身对照法,对25例难治性癫在原用抗癫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每晚5~10mg)辅助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其对原用抗癫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25例经加用西比灵治疗后,发作频度较加用前减少≥50%者12例,总有效率48%,其中5例发作频度较加用前减少≥75%;不良反应较少,仅2例表现为头昏、乏力,1例表现为恶心,且症状均较轻,减量后消失;加用西比灵前后原基础抗癫药物血浓度监测无明显变化;EEG好转14例(63.6%).结论:西比灵可作为治疗癫的辅药,且不影响其他抗癫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6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保持原使用的抗癫痫药不变,加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期为12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保留率及安全性。结果 81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观察,经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44.4%。同治疗前比较,总发作频率减少41.0%(P0.05),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41.4%(P0.05),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38.9%(P0.0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频率减少42.9%(P0.05)。81例患者中39例患者于加量过程中出现轻至中度不良反应,都能得到缓解。奥卡西平添加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84.4%。结论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好。  相似文献   

15.
胼胝体切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10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8月单纯采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10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类型以容易致残的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48例)、全身性强直发作(32例)或失张力发作(25例)为主.其中58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47例行前3/4切开.结果 术后随访13~15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13例(12.4%)患者术后发作消失,59例(56.2%)发作频率减少大于75%,22例(21.0%)发作频率减少50%~75%,9例(8.6%)无明显改善,2例(1.9%)加重.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较轻,且多为一过性.结论 对于无法行致痫灶切除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胼胝体切开术能有效减少癫痫全身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添加托吡酯对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与副作用。方法 对1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加用TPM后观察其发作频率并与加用前进行比较。计算总有效率,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观察。结果 病人加用托吡酯后总有效率为50%。其中显效率达22.2%(3例未再发作),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发生率为52.6%。结论 加用TPM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肌阵挛癫痫的有效性。方法 5例药物难治性肌阵挛癫痫儿童添加应用吡拉西坦,观察患儿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其中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完全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减少75%;另1例发作减少≤50%,兴奋症状明显,停用该药。结论吡拉西坦用于添加治疗儿童肌阵挛癫痫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对难治性癫痂的适应征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术计划系统和CT/MR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射频热凝多靶点毁损术对34例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和继续抗癫痫药物治疗,于术后1a采用国内癫痫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并发肢体轻瘫6例,记忆障碍2例,均在4周内恢复。手术治疗1a后,21例癫痼症状基本控制,9例癫痫未再发作,4例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显著改善8例,良好4例,较差1例,无改善0例。结论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15年3~12月行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11例。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癫痫发作减少80%4例,减少50%~80%2例,无明显改善5例。无其他并发症与电及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1年QOLIE-31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强手术切口的观察,关注病人由于丘脑前核电刺激可能带来的精神情感异常,做好防护及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需长期随访,术后宣教及告知是提高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使病人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灶切除辅以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s,MST)对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难治性癫痫,通过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48例,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和胼9氐体前1/3潜行切开4例。对术后早期和9~30个月临床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早期可见6例一过性肢体肌力减弱。11例一过性失语,均在5~10天内恢复,52例手术后随访9~30个月。完全无发作33例,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10例,发作减少50%以上6例,3例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