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被动抬腿(PLR)试验和停止超滤对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研究设计,记录并比较52例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PLR、停止超滤的血压变化和超滤目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实施PLR、停止超滤前的血液透析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低血压时,PLR与停止超滤均可升高血压,在实施10 min后均可明显升高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PLR 10、20、30 min时,DBP升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停止超滤对DBP无影响。PLR与停止超滤均可以接近达成血液透析净脱水目标,但实际超滤量均较预设超滤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时,可以采取PLR和停止超滤升高血压。PLR既能升高血压,也能达到目标超滤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常规血液透析有IDH倾向的患者40例,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6周,监测血压、体重、超滤量,分别于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结果 联合方法透析2、4、6周后IDH、头晕、肌肉抽搐和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症状发生率(P<0.05).结论 联合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有助于减少IDH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该方法不以增加患者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重过多.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滤曲线和血容量监测预防透析反应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超滤(ultrafihration,UF)曲线模式对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影响,并评估相对血容量(relativebloodvolume,RBV)监测对血透症状性低血压的预报作用。方法 选择68例既往有血透症状性低血压的血透患,分别应用6种不同超滤曲线模式,共进行238次透析。UF0(超滤率恒定),UF1(超滤率呈线性递减),UF2(阶梯式超滤率下降),UF3~UF5(高超滤率与最小超滤率交替),并监测RBV值的变化。结果 采用UF0和UF1曲线模式时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UF2、UF3、UF4、UF5曲线模式,其中UF1曲线模式发生率最低;与UF0和UF1模式相比,肌肉痉挛、呕吐、疲劳、头痛在UF2~UF5有较高的发生率。发生低血压症状时患RBV常低于无症状时的RBV。临界最小相对血容量(mRBV)一般低于88%时,预示可能有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结论 采用线性递减超滤率模式有助于减少血透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监测RBV变化有助于预报血透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用于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对14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使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结果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发生低血压频率少于常规血液透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可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餐时减慢血流量在高龄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20例透析3 h后常规进餐发生低血压的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进餐开始即减慢血流量20 ~ 40 mL/min 至透析结束,通过自身对照方法进行比较,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压等指标.结果:进餐时不减慢血流量低血压发生率为14.33%,进餐开始减慢血流量直至透析结束低血压发生率为7.47%(P < 0.05).两者透析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3 h后正常进餐时减慢血流量,可保持血压稳定,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降低高龄患者透析后期低血压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常规血液透析有IDH倾向的患者40例,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6周,监测血压、体重、超滤量,分别于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结果联合方法透析2、4、6周后IDH、头晕、肌肉抽搐和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症状发生率(P<0.05).结论联合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有助于减少IDH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该方法不以增加患者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重过多.  相似文献   

7.
透析致低血压患者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南  孙蕊 《护理学报》2009,16(17):35-37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患者透析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连续4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2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透析模式;观察组给予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体温变化、超滤量及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值为(102.05±5.88)/(64.10±4.63)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最低血压值(89.00±4.81)/(57.20±4.91)mmHg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超滤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温透析过程中较透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照组透析过程中体温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常规常温透析模式能有效维持透析血压,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升高,同时可达到常规透析时的超滤量与钠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完善,透析技术也日趋成熟,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在不断减少,但是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达20%~30%。所谓透析相关低血压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透析引发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低血压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也增加了透析风险,常常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影响透析质量,严重者引起众多心血管事件,甚至心脏骤停。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08—2012年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超滤曲线技术进行血液透析,减少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爱萍 《临床医学》2000,20(8):62-63
症状性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性血透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7年~1999年我院血透室共进行透析治疗2556例次,其中并发低血压181例次,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16~74岁,平均45岁,透析时间平均为9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3例,狼疮肾病2例。透析方法:德国产4008B透析机,透析器为TBOA型,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为动一静脉内瘘,全身肝素化抗凝,首剂用量0.3mg~0.5mg/kg,追加6mg/h(有出血倾向者停用肝素,提高血流量300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超滤量为0~5kg,血流量为180~200ml/min(初次透析病人以150ml/min为宜),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按常规测量血压的方法,上肢血压低于12/8kPa,65岁以上者血压低于13.33/8kPa,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血压下降30%以上者。 2 低血压的处理 2.1 让患者取平卧位,有恶心呕吐者将其头侧向一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6种不同透析方案下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预防IDH的透析方案。方法 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研究前1个月筛选期将干体质量、透析参数等调整稳定。选取线性钠模式(Na-1)及梯度钠模式(Na-2)联合线性超滤模式(UF-1)、间歇性超滤模式(UF-2)及梯度超滤模式(UF-3)组成6种透析方案,各患者依次进行标准透析模式(对照组)及6种透析方案各2周,比较分析各方案下透析中血压变化、IDH发生率及干体质量未达标率的情况。结果①6种透析方案患者透析3h、4h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对照组(q=4.15~7.20,P<0.05),其中方案2(Na-2+UF-1)和方案4(Na-2+UF-2)明显高于其余方案(q=3.90~5.87,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6种透析方案IDH发生率均降低(χ2=5.26~12.90,P<0.05),且方案2和方案4明显低于其余方案(χ2=4.07~6.36,P<0.05);③透析方案3(Na-1+UF-2)、方案4(Na-2+UF-2)患者干体质量未达标率较其余各方案显著降低(χ2=7.95~19.80,P<0.05)。结论梯度钠模式(Na-2)与间歇性超滤模式(UF-2)相结合的透析方案在显著降低IDH发生率的基础上干体质量达标率较高,可作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梁少媚 《护理学报》2009,16(8):31-32
目的 探讨序贯超滤曲线预防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 3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分别应用序贯超滤曲线和直线超滤治疗2周,对比两种方法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序贯超滤曲线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直线超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序贯超滤曲线比直线超滤更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同时应在超滤期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能及时发现低血压,及时处理,更加科学有效地为病人实施个性化透析.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性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性血透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1].随着人口的老化和高龄患者的增多,低血压的发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探索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成为血透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1994-1997年我院血透室共进行了9720次血透,其中并发低血压980例次,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8岁,透析时间平均为24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0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狼疮肾病1例,痛风肾病1例。1.2透析方法:采用带反渗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完善,透析技术也日趋成熟,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在不断减少,但是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达20%~30%[1].所谓透析相关低血压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脉压差/3)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2].由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常不能耐受到透析结束,脱水量和血生化指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将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本中心采用联合应用可调钠和超滤模式的透析方式对防治低血压的发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性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血液透析(HD)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1]。其原因错综复杂,反复发作的HD中低血压不仅会使患者残余的肾功能破坏殆尽,并可导致患者各器官的缺血性伤害及病变。1998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8人,3650次透析中,并发低血压者63人843次,发生率为2310%。本文参阅相关资料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148例中,男109例,女39例,年龄15~73岁。其中慢性肾炎、尿毒症118例,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8例,其它原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13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7429例次,共有79例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292例次;患者血液透析至3-4小时极易出现低血压,运用个体化透析等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或者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结论良好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透析性低血压指患者血液透液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 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 ,或血液透液前收缩压 <90mmHg、在血液透析中再下降。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5 0 %~ 70 % [1 ] ,不仅影响血液透析质量 ,还会降低患者的存活率 ,其  相似文献   

18.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预防与及时处理低血压,可以使患者改善低血压状态,避免加重病情。从而使患者得到充分的透析,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是导致低血压的原因很多.且发生率较高,严重者须停止透析。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45例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2009年5月~2009年9月应用标准透析模式及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模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