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高分辨力CT(HR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 HRCT资料,年龄3~10岁,男12例,女7例。结果: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HRCT 显示空气潴留15例(79%),支气管壁增厚12例(63%),支气管扩张6例(31%),局限性肺不张3例(16%),粘液嵌塞2例(11%),纵隔旁肺气肿1例(5%),完全未见异常征象3例(16%),肺部总阳性率84%(16/19)。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肺部 HRCT 有较多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将33例尸检标本从气管灌注10%福尔马林,使肺膨胀至正常状态,1周后经气管注入氧气,直至液体全部从胸膜表面逸出,制成固定的充气标本,类似正常状态下肺组织,再将标本行冠状面及横轴面扫描。选取标本内有肺气肿的23例,分析其内肺气肿的表现及分布,然后将标本切成10mm厚层,进行CT、病理对照。对15例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行螺旋CT扫描,包括肺气肿合并感染11例,合并孤立性结节4例,分析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结果(1)23例肺气肿的标本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1例,全小叶型肺气肿5例,均与小叶中心型并发,间隔旁型肺气肿19例,瘢痕旁型肺气肿3例。(2)肺气肿均累及双侧肺野,呈大致对称或相近分布,17例(17/23)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类型肺气肿并发。(3)肺气肿合并感染的14例(临床病例11例,标本3例)中,均见“假空洞”或“假蜂窝”影(实变肺野内未被充填的气肿腔);肺气肿合并结节者4例,见“假胸膜凹陷征”(间隔旁气肿或肺大泡的壁与结节相连)。结论肺气肿的CT表现、分布及多种类型合并存在等特点对空腔性病变的鉴别有帮助。提出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假空洞”影、“假蜂窝”影、“假胸膜凹陷征”及其对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容积数据高分辨力CT重建诊断肺部磨玻璃密度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容积数据高分辨力CT重建(VHRCT)对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和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进行MSCT和HRCT扫描及VHRCT图像重建,对HRCT及VHRCT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分(3级评分法)。结果: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是52分和49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1分和0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结论:VHRCT重建图像评价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价值与HRCT扫描图像相当,VHRCT重建图像为观察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气相HRCT对肺气肿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检查 ,肺气肿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试验检查 ,对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吸气相密度平均值 (ID)、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进行统计学比较 ,并对患者的双肺ID、双肺VD和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ID、双肺V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肺V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能够反映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为吸气相HRCT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肺部螺旋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肺部螺旋CT为连续式扫描,消除了呼吸相不一致的层面不连续,避免漏诊与重复扫描,降低辐射量,减少了心脏大血管搏动产生的伪影,比常规CT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已成为肺部CT的常规检查。本文综述了肺部螺旋CT的检查方法和在肺门淋巴结、肺结节、肺癌、弥漫性肺疾病、气道病变、肺血管病变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呼气相薄层MSCT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气体潴留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allo-HSCT后患者行低剂量呼气相仰卧位、俯卧位肺部MSCT扫描,检查患者肺部有无气体潴留病灶,利用GE 工作站测定气体潴留区域(呼气相肺部CT值≤-700 HU)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并进行评分,得出体积分数.对不同体位病灶检出率用McNemar检验,对测得的体积分数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仰卧位扫描发现8例气体潴留阳性(25.8%);俯卧位扫描阳性15例(48.4%),其中双体位均示阳性7例,仰、俯2种体位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P=0.039);2种体位测得体积分数仰卧位得分13分,俯卧位得分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P=0.001),俯卧位对气体潴留敏感度较高.结论 allo-HSCT后临床上出现慢性排异反应患者进行呼气相薄层MSCT肺部检查,应加扫俯卧位,不仅可以更敏感地发现双肺下叶前段气体潴留病灶,并且可以初步评估气体潴留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电子束CT动态扫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在肺部电子束CT(EBCT)动态扫描时的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和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病人及正常对照组24例健康男性,使用EB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模式扫描,将全肺等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后测量和计算肺野密度和体积值,以及像素值<-900HU的肺区所占比例,即像素指数(PI)。对两组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COPD组在深吸气末的CT值与正常组相似,分别为-819HU和-816HU,但在深呼气末时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751HU和-619HU),吸、呼气间的差值两组分别为68HU和197HU。在呼气CT上COPD组体积仅缩少25.90%,为正常组(54.90%)的一半,COPD组呼气CT上87.50%检出了<-900HU的像素,其PI值平均为10.76%,正常组仅4例(16.67%),平均PI值为0.12%。上述表现提示COPD患者中多数有空气贮留。结论COPD患者较正常人有明显的空气贮留,可用肺部动态CT扫描加以诊断和定量,后者是一种可取的,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旁窦CT扫描通常采用横断层面或冠状层面,横断层面扫描较为方便,患者舒适,故此最常使用。冠状面扫描,显示鼻腔、侧壁、眶底、筛上颌窦角、前颅窝底和蝶窦顶底壁均较满意。反映鼻腔与鼻旁窦病变上、下方向关系也比较直观,特别是近年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冠状位CT扫描在临床检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CT可以准确地评价囊性肺疾病.根据囊腔的分布、囊壁的厚度以及囊腔间肺实质的异常等特点,可对某些特殊的囊性肺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叙述了多种囊性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囊性肺疾病的高分辨力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适当降低螺旋CT扫描剂量,特别是在成人胸部、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值得推广。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50例肺部疾病胸部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FP)8例,肺转移癌5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周围型肺癌7例,结果表明:HRCT在IFP、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0.001),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笔者还讨论了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分析了影响HRCT的若干因素,指出通过缩小视野(FOV),减少象素做图像的重建放大显示肺部局部结构更为清楚方便,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肺气肿的诊断:CT和肺功能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作者比较了117例的CT扫描(其中50例同时加作了HR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在检出肺气肿上的能力。结果显示CT和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和47.82%,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66.67%(16/24)肺功能检查无肺气肿的病例,CT都发现了肺气肿征象,说明CT在检出轻度、早期肺气肿上较肺功能检查敏感。在50例常规CT和HRCT的比较中发现35.8%常规CT正常的病例,在HRCT上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随访中影像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10例PLAM患者的HRCT随访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并讨论随访结果。结果 10例HRCT像上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于肺中心及周边区域、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楚的薄壁含气囊腔,以中等大小囊肿为主。在对10例患者随访中,6例肺囊肿数目增多伴随囊肿直径增大,1例在随访过程中先后行左右肺移植术,2例肺部囊肿数目及直径无显著改变,1例连续间隔1年后随访出现进展,再次随访6个月后无改变。伴随征象中间质增生及类结节影无显著改变。并发症3例肺不张中2例复张、1例范围缩小;2例胸腔积液,1例吸收、1例减少;2例气胸,1例吸收、1例吸收后复发;2例液气胸均吸收。合并症有腹腔淋巴管扩张,右肾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左前纵隔血管平滑肌瘤,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各1例。结论肺部囊肿的数目及直径改变,液、气胸改变是随访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HRCT检查是PLAM有效的诊断及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4.
动态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34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 (PI)值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 ,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 ,并比较全肺和局部感兴趣区 (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呼、吸气末CT值和CT值差值呈节段性差异。上肺区低于下肺区 ,前肺区低于后肺区 ,此差异在呼气末更显著 (P<0.05) ;左右肺之间各参数值无差异 (P>0.1)。呼气末PI值低于吸气末。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显著相关 (P<0.05)。呼、吸气末CT值差值及PI值与反映气流阻塞 (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 (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 ,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 (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气体潴留 ,呼气末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有良好相关性 ,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病变的HR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改变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肺部CT扫描以间质改变为主的活动性肺结核29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和疗程结束时行HRCT检查,分析间质改变的影像特点及变化.结果 肺结核间质病变好发于两上肺野,主要表现为片状蔓延和沿支气管树分布两种形式.小叶内间质异常是肺结核间质改变的主要HRCT表现,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0%(29例)、100%(29例)、82.8%(24例)、69%(20例).此外可合并气道壁增厚、融合性实变、空洞、结节等征象.经抗结核治疗后间质病变吸收较缓慢,但在疗程结束时均大部分吸收.结论 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为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的主要HR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Swyer-James综合征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Swyer-James综合征(SJS) 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和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有深吸气状态下胸片,其中5例有深呼气X线片,1例行支气管造影,2例经手术证实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在常规深吸气后屏气螺旋CT扫描疑为SJS时,即进行深呼气后屏气状态下定位扫描和病变区螺旋扫描,观察病变肺叶容积变化和肺内气体潴留情况。结果 28例共累及56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野血管纹理细小,其中51叶(91%)容积缩小,5叶(9%)容积正常;而胸片显示肺叶透亮度增高29叶(52%)、其中容积缩小19叶(66%);深呼气CT扫描均发现受累肺叶不同程度的气体潴留,而5例深呼气X线片仅发现3例共5叶有气体潴留;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24例、肺结核9例、细支气管炎10例和节段性肺不张2例,而胸片发现肺结核6例,细支气管炎4例。结论 深吸气和深呼气CT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JS的最佳方法,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在支气管扩张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临床可疑支气管扩张及常规CT扫描(层厚8 mm)局部肺纹理增粗者64例,行HRCT扫描(层厚1 mm)、大矩阵和高分辨率骨算法.结果 常规CT可疑者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可不同程度显示"双轨征"、"树芽征"、"指套征"及"印戒征".64例中常规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38例(88个肺段),其中柱状型23例,静脉曲张型3例,囊状型12例和混合型26例.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64例(198个肺段),其中柱状型33例,静脉曲张型8例,囊状型23例和混合型42例.结论 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不仅能显示支气管扩张的范围、程度和部位,而且无创伤.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定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结节(<4cm)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CT值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即典型恶性结节(19)、典型良性结节(18)及非典型结节(38)。结果:对33例恶性及42例良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72.7%和59.5%。结节有分叶或切迹、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有短小毛棘或小棘状突起、伴胸膜凹陷征及供养血管等多见于小肺癌。结论:HRCT在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19.
腭鞘管高分辨率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腭鞘管能否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上显示及其正常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可清楚显示腭鞘管。横断面上腭鞘管位于翼腭窝的后方 ,翼管前端的内侧 ,呈窄锥形。冠状面上位于翼管的内下方 ,鼻咽的顶壁上 ,形态不定 ,呈圆形 5 2例 (5 2 % ) ,卵圆形 4 3例 (43% ) ,不规则形 5例 (5 % ) ;根据管壁的完整性又分为全管型 4 0例 (40 % ) ,混合管型 32例 (32 % ) ,半管型 2 8例 (2 8% )。腭鞘管在冠状面HRCT最大直径平均值为 1.0mm(0 .4~ 2 .7mm) ,男女及其左右两侧之间的数值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能清楚显示腭鞘管 ,以冠状面显示更直观 ,两者结合能更清晰、准确显示其本身及与翼腭窝、翼管和圆孔的关系 ,易发现早期骨质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性肺栓塞(SPE)的高分辨CT(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1例SPE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结果11例SPE的HRCT表现为实变及磨玻璃影、结节、楔形阴影、空洞、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等征象。其中52%结节影及37%楔形阴影可见滋养血管。7例经治疗后肺部改变消失。结论周围性分布的结节影、楔形阴影,结节影、楔形阴影内空洞形成以及与结节影及楔形阴影相连的血管影是SPE较为特征性的HR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