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背景: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具有血药浓度稳定、镇痛时间长、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对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疼痛的抑制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全麻下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1岁,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于内固定治疗前2 d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后使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前给予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相似的空白贴剂,治疗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及帕瑞昔布钠镇痛。记录患者治疗后 6,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不良反应,治疗后48 h患者满意度、引流量及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两组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术后引流量、白细胞总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具有较好的超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镇痛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应用。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PCEA组(内含盐酸丁丙诺啡0.6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至100ml)与PCIA组(内含芬太尼0.8~1.0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比较。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结论丁丙诺啡对与前列腺增生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其循环呼吸稳定,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在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中的效果,为术后镇痛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对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观察.结果 完全无痛90.7%,有感觉但相对可耐受8%,镇痛有效率达100%.结论 丁丙诺啡可安全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止痛完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在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在手术后接受PCIA。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观察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结果丁丙诺啡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丁丙诺啡镇痛效果强、副作用相对较少,在妇科腹部手术后PCIA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雷雨中 《医学信息》2007,20(7):1267-1268
目的 探讨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开胸手术30例,上腹部手术60例手术后病人,实施术后PCIA随机,PCIA镇痛液配方丁丙诺啡0.6mg+芬太尼0.5mg+赛格恩5na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病人术后止痛效果术后48小时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止痛效果满意,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反应,尤其是胆道手术患者反应较为明显。结论 使用丁丙诺啡做PCIA止痛用药,避免了鸦片类药物所致的成癌反应,无嗜睡现象,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但丁丙诺啡易引起恶心呕吐反应,尤其是胆道及腹部手术反应较为明显,可在药泵里加入赛格恩,可减少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多模式组(A组)和传统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连接镇痛泵行PCIA,术中持续输注2ml/h,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48h内各时点静止及咳嗽状态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A组48h舒芬太尼消耗量、PCA总按压次数及总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105.13±1.78)μg、(5.35±2.06)和(3.82±2.17),均较B组的(120.45±1.34)μg、(12.39±2.25)和(9.67±1.8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较B组低(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实行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静脉镇痛方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  相似文献   

7.
 背景: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控释片的止痛效果相近,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痛止痛治疗,但与芬太尼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屡有报道,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受到某些质疑。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对罹患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纳入309例晚期癌痛患者,其中男143例,女166例,年龄26-72岁,前2周使用口服缓释吗啡止痛,第3周开始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直至第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两种药物的止痛效果、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及患者的接受程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使用口服缓释吗啡及芬太尼透皮贴剂期间疼痛均获得良好控制。使用口服吗啡缓释片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便秘、恶心、疲劳和食欲减退。在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后,便秘(χ2=5.22,P=0.02)、恶心(χ2=4.38,P=0.04)症状较口服吗啡缓释片治疗明显减轻,呕吐症状虽有所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2.7,P=0.10);有2.3%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更换贴片区域后好转,皮肤反应在使用后2-10周时有所减轻,一些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痛、腹泻、呼吸困难、出汗增多等症状在增加剂量后初期出现。与口服缓释吗啡相比,91%患者偏爱或强烈偏爱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说明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稳定地控制疼痛,减轻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风险预测模型,开发风险评估工具。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最终入组1 132例,使用数字等级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急性疼痛及术后6个月时慢性疼痛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慢性术后疼痛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 术后6个月时报告慢性疼痛的患者有460例(40.6%)。慢性术后疼痛组的女性患者和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多,出院时疼痛评分更高,出院后继续服用止疼药的患者更多,但是,术中吸入氧化亚氮和切口数量<3个的患者更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史、术中不吸入氧化亚氮、切口数量≥3个以及出院时的疼痛评分是慢性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4。结论 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危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慢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古燕晖 《医学信息》2010,23(18):3457-345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自发性气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全部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术前做好病人的评估、指导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加强肺功能锻炼、预防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是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90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护理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牛津大学关节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OSS)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同侧肩痛(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ISP)的评估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500例,年龄18~78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 d在病区面对面、术后4~6周电话随访获取OSS。对术前OSS≥19分患者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并在手术体位摆放时予以保护。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465例,术前OSS≥19分患者1%(9例),术后均未发生ISP;余456例患者中,发生ISP者3.44%(16例),其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ISP患者,术后OSS较高,术后第1 d肩关节活动受限,显著低于术前(P<0.05或0.01)。结论 术中对术前OSS异常患者加以体位保护,可有效预防发生术后IS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结核性脓胸电视胸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围术期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行常规围术期干预)和观察组(58例,行基于ERAS的围术期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N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72 h血清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FEV1、FV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行PCIA,给予布托啡诺10 mg;实验组:胎儿娩出夹闭脐带后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后行PCIA,给予右美托咪啶200μg+布托啡诺10 mg。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后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术后对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追加补救镇痛药种类、次数记录。采用QoR-40量表(QoR-40)和FSS疲劳量表(FSS)评估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FSS疲劳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3天QoR-40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以减少布托啡诺的使用量,并且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疲劳,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深度烧伤、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巨大体表肿物切除后创面,需通过皮肤移植术修复,而这些疾病往往存在供皮区有限而植皮面积大的矛盾。目前临床上常用下列方法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6.
黄磊 《医学信息》2010,23(4):1137-1138
剖宫产不是绝对无菌手术,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伴随手术并发症也增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比经阴道分娩高5~20倍[1].为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短期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能够避免严重感的发生.但产妇是特殊人群,既要预防感染,又要避免抗菌药物的使用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6-12月本院普外科出院的80例疝修补术患者住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疝修补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头孢唑啉和克林霉素;使用时间为1~5d,平均3.2d,用药时间小于24h为8例(10.0%);术前30min至2h10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Ⅰ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围术期应用塞来昔布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 拟于全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5~50岁,体重45~100kg,随机分为两组(n=50):对照组(K组)、治疗组(C组).于术前1h内C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400mg,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全麻术后送入麻醉恢复室,连接PCA术后镇痛泵,持续剂量2mL/h、单次剂量2.5mL(锁定时间15min).泵内药物为布托啡诺、曲马多.术后C组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日,服用3天.于术后1h(T1)、2h(T2)、4h(T3)、12h(T4)、24h(T5)、48h(T6)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记录48h内布托啡诺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组在术后48h内使用量明显减少,不良发生几率降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C组在24h、48h的VAS评分低于K组,其余时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塞来昔布对于围术期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楔形或肺段切除手术的4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SP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术侧SP,注入0.5 % 盐酸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 2、6、12、24、48 h 患者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值;观察术后有无S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MAP低、心率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6、12 h 静息状态VAS分别为(2.0±0.6)分、(2.0±0.8)分、(3.3±1.2)分和 (4.3±1.5 ) 分、(4.6±2.1)分、(4.5±1.9)分,咳嗽时分别为(2.1±0.5) 分、(2.1±0.8)分、(3.7±1.4) 分和(4.6±2.4) 分、(4.8±2.2)分、(5.0±1.8)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31±42) mg和(412±58) mg,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5±5.6) μg和( 52±6.8) μg,D1/D2值分别为0.89±0.12和0.5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SP,未见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行SP能有效减轻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应重视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是通过对本科收治的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体位训练,有利于患者顺利配合手术成功,术后有针对性地观察及功能锻炼,能预防和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手术治疗是解除腰椎间盘患者痛苦的有效手段,而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