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分离的人间布鲁氏菌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布鲁氏菌MLVA16-多色毛细管电泳分型方法,对2015年和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市)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菌株进行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 7.5)软件构建菌株最小进化树,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结果MLVA16分型可将不同种布鲁氏菌予以区分,24株临床分离株panel1、panel2A均为42型和108型,panel2B具有多态性;24株临床分离株被聚类为一个分支,与羊种布鲁氏菌聚类为一个大分支,个别不同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羊种3型布鲁氏菌是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主要流行菌株,MLVA16-多色毛细管电泳分型作为一种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为新疆人间布病传染源的溯源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常规的生物学鉴定方法无法准确分类的布鲁氏菌变异菌,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进行种型分类。 方法 39株经常规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布鲁氏菌变异株,应用MLVA方法进行种型分类。 结果 39株菌株与粗糙型血清R凝集,可被Bk2噬菌体裂解,Wb、Tb噬菌体不裂解,其生物型别不确定;9株菌株与血清A和M弱凝集,2株菌株与血清M弱凝集,其他28株菌株与血清A和M都不凝集;33株菌株可被粗糙型Iz噬菌体裂解,确定39株菌株为布鲁氏菌变异株。 应用16个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结合布鲁氏菌参考标准菌株,经聚类分析,39株菌中2株菌与牛种布鲁氏菌生物2和4型高度相似,37菌株与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高度相似。 结论 常规生物学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布鲁氏菌分离菌株的分类,尤其是适合布鲁氏菌变异菌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中国羊种布鲁氏菌rpoB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利用AMOS-PCR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型鉴定;根据布鲁氏菌rpoB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299株羊种布鲁氏菌流行株(羊1型菌38株、羊2型菌19株、羊3型菌242株)的rpoB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进行扩增,并将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羊种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的扩增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羊种布鲁氏菌的rpoB基因检测发现,有169株为rpoB-2变异型、103株为rpoB-2型、24株为新的rpoB基因型(rpoB-4型)及3株为rpoB-1型。结论 我国羊种布鲁氏菌rpoB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作为羊种布鲁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靶基因,我国羊种菌rpoB基因型和生物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发现中国羊种布鲁氏菌Iomp2/I基因PstⅠ酶切多态性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羊种标准菌株、疫苗株M5、国内分离的羊种布鲁氏菌野毒株及非典型株共46株进行分析。结果Iomp2/I基因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呈现两种酶切图谱,43/46有238 bp和44 bp 2个条带;仅羊1型标准株16M和两株青海非典型羊种1型菌有282 bp、238 bp和44 bp 3个条带。结论Iomp2/I基因PstⅠ酶切可为区分部分野生动物中的羊种菌和家畜羊种菌,为揭示布鲁氏菌的遗传衍化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高芬  陈洪友  屠丽红  庄源  张曦  陈敏 《疾病监测》2021,36(7):696-701
  目的  对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菌株基因分型和聚类,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感染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20株;采用生化方法和AMOS-PCR进行鉴定;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参考株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20株布鲁氏菌均为ST8型羊种布鲁氏菌;被MLVA-8分为4个基因型,MLVA-16分为17个基因型,panel 2B具有多态性;SNP分析表明,20株临床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羊种布鲁氏菌聚类。  结论  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感染布病分离株主要为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分子分型方法可为上海市布鲁氏菌的溯源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布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10年间报告的布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54 679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6年的3452例增至2015年的6997例,平均增幅为10.27%;病例波及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2011-2015年扩散至山西省所有县(市、区),报告发病率介于10.26/10万~23.5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5.51/10万;2014年发病数、发病率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共报告布病37 619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8.80%。布病监测点共采集职业人群血清25 190份,阳性2068人,阳性率为8.21%。全省共分离到布鲁氏菌226株,羊种布鲁氏菌225株,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1株,羊种3型布鲁氏菌22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9.56%。结论 山西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大同市、朔州市和晋中市布病流行水平较高,运城市和临汾市疫情增长较快,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种是羊种3型,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杨建芳  李虹  李娜  任斌知  祝双利 《疾病监测》2019,34(11):1001-1004
目的评价山西省2014—2018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第4版《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2014—2018年山西省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做型内鉴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衣壳蛋白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共收到927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共2 042份,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分离率为1.03%,11株经鉴定为疫苗相似株,9株为疫苗高变异株,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03株,分离率为5.04%。结论山西省AFP监测系统敏感,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在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山西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S)的emm分型特点,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12 — 2018年济南市GAS菌株,应用PCR方法扩增emm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获得菌株emm基因型。结果共获得GAS菌株143株,检测到5个emm基因型,其中emm12占55.2%(79/143),emm1占42.0%(60/143),其他emm基因型占2.8%(4/143)。 2015年和2016年仅分到11株菌,均为emm12。 患者分离菌株116株,分为4种emm基因型,emm1(46株)和emm12(67株)共占97.4%(113/116),emm22(1株)和emm75(2株)共占2.6%(3/116)。 143株GAS菌株中,菌株数量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市中区(85株)、槐荫区(35株)和历城区(9株)。结论2012 — 2018年济南市GA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emm12和emm1。 2013年和2014年以emm1为主,其余年份以emm12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一起羊养殖场中发生的人畜共患羊种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特征。方法 血清学实验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析菌株的分子特征。结果 工作人员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7/18,饲养羊的阳性率为5/8。2名工作人员血液分离培养出羊种布鲁氏菌(菌株编号:CQ-18和CQ-11),3只羊的血液分离培养出羊种布鲁氏菌(菌株编号:CQ-154、CQ-159和CQ-237)。药敏实验结果:5株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头孢曲松、诺氟沙星、米诺霉素、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和链霉素敏感,CQ-154和CQ-237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敏感,CQ-159、CQ-18和CQ-11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5株菌均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MLVA分析发现,CQ-154菌株在BRU16位点少了一个串联重复序列,菌株CQ-18在BRU04位点增加了一个串联重复序列,MLST分析5株菌株ST型为8型。结论 布鲁氏菌长期在动物体内存在,是人畜感染布病无法根治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我国首次发现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的羊种布鲁氏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7 — 2017年四川省腹泻病例样本宋内志贺菌分离株耐药状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分布。方法将腹泻病例监测中经过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的30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FGE分型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4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宋内志贺菌分离株仅对头孢西丁敏感,多重耐药菌株占总数的96.67%。 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超过10%,对包括头孢噻肟在内的7种常见药物耐药率达到50%以上。 分离株可分为16个PFGE型,有2个优势簇占总分离数的80%,其他型别占20%。 在优势簇I中的SCSN-1和SCSN-3中各检测到一起疑似暴发事件。结论2007 — 2017年四川省腹泻病例宋内志贺菌分离株PFGE优势带型明显,且部分带型存在聚集。 菌株耐药情况严重,部分菌株对细菌性腹泻常用抗生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噻肟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本地区秋季腹泻患者弯曲菌的感染现状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南山区2018年9 — 11月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双孔滤膜法分离培养弯曲菌并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菌种鉴定。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琼脂稀释法获得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根据菌株的序列分型(ST)结果,结合既往菌株分型数据进行本地区菌株的遗传聚类分析。结果共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50份,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在1~86岁之间。 150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弯曲菌18株,检出率为12.00%(18/150)。 菌种鉴定发现,空肠弯曲菌占77.78%(14/18),结肠弯曲菌占22.22%(4/18)。 14株空肠弯曲菌可分为11种PFGE带型,8个ST型别,以ST9763最多(35.71%,5/14),是本研究新发现ST型别。 14株空肠弯曲菌对四环素全部耐药,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及克林霉素100.00%敏感。 ST型别最小生成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宿主来源菌株没有显著聚集性,腹泻患者分离菌株分布在不同来源的组群中。结论采用双孔滤膜法提高了腹泻患者中弯曲菌的检出率。本地区弯曲菌的感染仍以空肠弯曲菌为主, 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特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ST呈弥散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从血流感染的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9株致病菌进行菌属鉴定,从DNA水平分析9株菌与标准菌株的染色体差异.方法 常规方法 确定布鲁氏菌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9株布鲁氏菌的致病基因OMP25、OMP31、UGPB及BP26,进行DNA测序后,与羊标准菌株比对分析.结果 9株致病菌株均为羊种布鲁氏菌,与标准菌株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发现,9株布鲁氏菌与标准菌株间存在相同或不同水平的碱基差异.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形式均有出现.结论 证实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并与标准菌株间存在分子差异.  相似文献   

13.
齐倩倩  沙丹  李娟  赵晓菲  郑东宇  管红霞 《疾病监测》2020,35(12):1146-1151
  目的   分析2012 —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分子分型。   方法   收集2012 — 2018年分离自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者、从业体检人员、食物中毒以及环境水样监测的110株肠炎沙门菌菌株,采用BD 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测试方案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110株肠炎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6种抗生素均敏感,对萘啶酮酸、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77(70.00%)株菌为多重耐药,以耐3种抗生素为主(45.45%,50/110)。PFGE将110株菌分为39个带型,各带型包含1~31株菌,EN17、EN21和EN24为优势带型。   结论   无锡市肠炎沙门菌耐药状况严重,应引起重视,菌株的分子分型多样,具有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全国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人间布病35 816例,报告发病率为2.70/10万;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北、宁夏6个省(自治区)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1.77%;监测点羊平均阳性率为1.49%,牛平均阳性率为1.36%;全国共分离到羊种3型布鲁氏菌68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4.7%。结论中国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北方地区,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是羊种3型,部分地区畜间布病感染菌株来源复杂。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牧区应进一步加强人间及动物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8—2022年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用发病数、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对2003—2022年间阿荣旗人间布病地区、时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地区人间布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种型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结果 2018—2022年间,阿荣旗报告本地布病病例1 5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5.13/10万,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2019年布病发病人数最多(466例);春夏季为报告病例高峰期;全旗12个乡镇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多分布在六合镇(281例);男女性别比为2.12∶1;病例主要集中在年龄为30~55岁(占比67.8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86.81%)。分析数据表明,该地区人间布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30~55岁农民多发,应开展针对性的监测干预。2022年从9例患者中分离获得布鲁氏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9株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中2株羊1型、4株羊2型、2株羊3型、1株变异株;MLST分型显示7株MLST 8型、1株MLST 12型、1株由于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3株分离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布鲁氏菌噬菌体A1、NMY-1和NMY-2生物学特性展开分析,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 采用双层平板法纯化、增殖噬菌体,观察噬斑特征及测定效价;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用双层平板法和点滴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和理化稳定性。结果 经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均为二十面体结构,头部直径61.0 nm~65.6 nm,具有一个长为16.5 nm~19.2 nm短尾;在常规检测浓度(RTD)和104×RTD下,噬菌体A1和NMY-1可以裂解光滑型牛种、羊种、猪种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NMY-2能够裂解粗糙型犬种、牛种和羊种布鲁氏菌,且在高浓度(104×RTD)时可裂解的菌株数量增加;A1、NMY-1和NMY-2的MOI分别为0.1、0.001、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A1和NMY-2潜伏期约为30~60 min,暴发期20~40 min,暴发量分别为2 210蚀斑形成单位(PFU)/cell和6 000 PFU/cell,NMY-1的潜伏期和暴发期较长,分别为600 min和420 mi...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广东省2005-2006年分离的布鲁氏菌菌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分析与省内及既往菌株的同源性。方法 运用常规方法鉴定了6株布鲁氏菌菌株,进一步用BCSP31-PCR技术和PFGE方法进行种的水平区分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6株菌均为羊种3型,属特异性基因BCSP31阳性,菌株间的PFGE分型相似值介于69.2%~100%。结论 广东省这2年分离的布鲁氏菌菌株均为羊种3型,与1985年比较发生了种的改变,PFGE方法可在种的水平区分布鲁氏菌的3个种。  相似文献   

18.
张新岩  莫晓艳  宋颖  范凯 《疾病监测》2012,27(8):647-649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锦州市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1-2010年锦州市共报告人间布病1273例,平均发病率为4.07/10万。凌海市、义县、北镇市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7.38%。25~59岁患者共1021例,占80.02%;男性946例;农民1081例,占84.92%。采集重点人群血清3193份,阳性179份,阳性率为5.61%。34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到22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3型18株,羊种1型3株,犬种1株。 结论 锦州市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为羊种3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北京市顺义区3年期间基于过滤法从成年人腹泻患者分离的弯曲菌菌株的分型特征、耐药特点及分布特征,为我国弯曲菌感染的防控及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连续3年(2016 — 2018年)收集腹泻监测项目中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应用增强过滤法分离弯曲菌并进行菌种鉴定。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2种方法进行细菌分子分型。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分离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结果2016 — 2018年,腹泻病例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5%(17/301)、10.51%(39/371)和7.75%(29/374)。 共分离弯曲菌87株,空肠弯曲菌占87.36%(76/87),结肠弯曲菌占12.64%(11/87)。 76株空肠弯曲菌被分为55种序列分型(ST),11株结肠弯曲菌被分为9种ST型别。 病例发病时间聚集且分离的弯曲菌为相同ST型别的情况出现了6次,通过PFGE分析,5次聚集病例分离的菌株均呈现单一PFGE带型。 76株空肠弯曲菌的多重耐药率为55.26%(42/76),11株结肠弯曲菌的多重耐药率为90.91%(10/11)。结论弯曲菌是北京市顺义区成年人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菌,过滤法可作为弯曲菌分离培养的有效技术方法。 从顺义区腹泻患者分离的结肠弯曲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公共卫生、临床等多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山东省青岛市2014 — 2018年腹泻病例中沙门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状况,为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的预警、防控、溯源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 2014 — 2018 年腹泻病例中分离的52株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运用BioNumeries 7.6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结果52株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PFGE分为31种带型,存在多次聚集现象。 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3.08%),其次为萘啶酸(57.69%),多重耐药率达44.23%。结论青岛市沙门菌呈散发、多重耐药趋势,总体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广泛,应加强溯源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