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与维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股静脉置管方法、颈内静脉置管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患者进行置管,并且做好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工作.结果:入选患者中共计12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8例股静脉置管,172例颈内静脉置管,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在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并且使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C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对象分为股静脉置管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静脉置管组患者误入动脉率、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导管位移、堵塞及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具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选择穿刺入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按时间先后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或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30天,共80例病人(n=40:40),甲组应用双腔中心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乙组应用PICC导管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置管成功39例占97.5%;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40例(100%)。导管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有1例气胸并发症占2.5%。导管异位,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天然脉穿刺导管有1例占2.5%。静脉炎发生率,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无一例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导管穿刺无风险,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是抢救危重病人有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将 1 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 ,A组 (n =6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 (n =71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观察 4周 ,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 :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 ,两组均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 (P <0 .0 5 )。 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翠芹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02-520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0年12月226例实施右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护理的重要性。结果 226例患者当中出现9例导管感染情况,2例患者穿刺口发生渗血,3例患者导管被堵塞,通过及时正确处理,导管恢复正常。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时右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医用花费,提高患者治愈几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相关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的80例患者,归纳其置管后的并发症,归纳对应防治策略。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例(8.75%),以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穿刺点感染等为主。结论:PICC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观察240例病人中,CVC组120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PICC组120例,应用一次性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结果:①置管成功率:PICC组117/120,占97.5%;CVC组120/120,占100%.②气、血胸并发症:PICC组无血气胸;CVC组1例,占0.83%.③导管移位:PICC组10例,占8.33%;CVC组1例,占0.83%.④静脉炎发生率:PICC组2例,占1.67%;CVC组无一例发生.⑤导管堵塞:PICC组17例,占14.17%;CVC组9例,占7.5%. 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与导管菌血症(CRB)相关的护理因素,并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08例,对导管使用带管时间、维护方法、局部并发症、使用中细菌培养进行分析.结果 CRB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有明显的相关性;静脉导管与感染相关并发症为导管破损、穿刺点局部渗血或渗液、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导管周围皮肤潮湿,其发生率分别为4.17%、7.35%、5.39%、6.86%及6.86%.结论 如年龄偏大、置管时间>2周,对移植后患者需密切观察其感染指征,做好导管维护,预防CR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常规体位下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及穿刺方式的选择。方法130例急诊危重症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8.5%(经锁骨下静脉)和95%(经股静脉);误穿动脉出现比率、导管留置期间发生导管堵塞或打折的发生率、局部血肿发生率均以经股静脉穿刺置管为高,分别为8.3%、8.3%和10%。结论在非常规体位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优于股静脉;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作为建立深静脉通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挑选专业的PICC护理人员,对我院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预后护理措施。结果:分析渗液发生的原因受自身疾病、穿刺部位以及方法、置管后护理以及纤维蛋白导管鞘形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原因实施对症处理,渗液情况均停止。结论:PICC置管穿刺前,首先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治疗原发疾病,并掌握穿刺送管技巧,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后规范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减少穿刺渗液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注营养液,已逐渐被公认为是长期TPN(胃肠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最为适宜的途径之一。近两年来,我科应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对象 本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男170例,女130例,年龄25~80岁,TPN天数5~35天,本组30例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314次,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201次,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13次,一次成功率95.6%,无空气栓塞、血胸、气胸、液胸,无导管感染、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穿刺前、中、后期的护理,观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例发生皮肤瘙痒,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结论: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姚孟冬 《现代医院》2013,(10):67-69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初期穿刺口出血及置管期间渗血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血小板数值在(3~5)×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将采用改良按压方法的PICC置管的5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按压方法.通过2组采用不同按压方法,观察2组病人PICC置管后24小时内出血情况、置管后1~7天换药次数.使用SPSS妇13.0统计软件,以率或构成比作为描述指标,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p〈0.05,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出血量、置管后1~7天更换敷贴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观察组按压方法可有效减少置管后24小时出血量及减少置管后1~7天的导管口渗血情况,有效降低了穿刺口出血量的同时,降低了因置管口渗血导致更换敷料频率增加带了的经济费用,也有效减少了护士导管维护的工作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良按压方法的实施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初期导管口渗血及出血,减轻患者导管维护产生的经济费用与降低了护理人员维护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验,探讨减少穿刺术中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静脉通路中心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 480例病人.结果:所有病人中196例首先尝试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 284例首先尝试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其中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3针及以内成功172...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简易判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锁骨下途径作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 ,若患者头部用力偏向并转向对侧 ,很容易使插入的导管逆行进入同侧颈内静脉。近 2年经锁骨下途径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近百例 ,其中 10余例误将导管送入同侧颈内静脉 ,进行肠外营养治疗一周患者出现局部静脉炎 ,使输液发生困难。既往我们用血管造影在放射线科做导管调整 ,有许多不便。现在我们均在病房穿刺 ,同时能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使穿刺置管一次成功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方法 先按常规步骤穿刺锁骨下静脉 ,穿刺成功后 ,将导管送入血管 3~ 5cm时 ,嘱患者头部取正位并耸肩 ,使同侧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PICC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进行PICC管道维护患者206例,观察总结并发症。结果 206例PICC置管患者共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导管堵塞2例(25.00%),导管异位1(12.50%)例,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12.50%)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12.50%),导管远端渗裂1例(12.5%),过敏性皮炎2例(25%)。结论 PICC置管技术为临床上高效的穿刺技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减少了药物外渗几率与穿刺失败率。临床上PICC管道维护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堵塞、导管异位、穿刺点渗血及血肿、过敏性皮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远端渗裂,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与处理措施,保证了置管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使PICC置管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