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静脉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治疗手段。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既往于溶栓后使用普通肝素作抗凝治疗 ,但易致出血倾向。于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6月对心内科病房收治的 36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 (UK)并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AMI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入选的 36例均符合 (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 ,胸痛持续≥ 30min ,经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至少有 2个相邻导联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 ,在肢体导联≥ 0 1mv ,胸前导联≥ 0 2mv。发病≤ 12…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62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①典型的心肌缺血眭胸痛≥30分钟,含硝酸甘油或静脉推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部导联≥0.2mV;③发病时间〈12小时;④年龄≤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未并发心源性休克。符合上述溶栓指征的62例AMI病人,男39例,女23例,平均61.9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998年~2003年我院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溶栓病人选择原则:(1)持续性胸痛≥30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胸导联0.2mv;(3)发病时间<6小时内者;(4)发病后6小时~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且仍有严重胸痛者;(5)年龄<70岁。2一般资料:有溶栓适应症者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48岁~69岁,平均年龄56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6例,前间壁10例,前侧壁5例,下壁4例。3治疗方法:确诊AMI患者进CCU病房,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心电监护,静脉滴硝酸甘…  相似文献   

4.
罗秀锋  郑萍等 《医学文选》2001,20(4):477-478
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进展之一 ,它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缩小梗塞面积 ,降低死亡率 ,改善患者预后。近五年来我院采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48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8例病人均符合 WHO规定的 AMI诊断标准 ,且具备以下条件 :1缺血性胸痛持续≥ 30 m in,含服或静滴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心电图至少有 2个相邻导联或 、 、av F中至少有 2个导联 ST段抬高≥ 0 .2 mv;3距发病时间≤ 12 h,且无溶栓禁忌症者 ;4年龄不限。其中 ,男 39例 ,女 9…  相似文献   

5.
刘军  杨洁 《上海医学》2000,23(5):308-309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有很大进展 ,在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等治疗使患者预后有很大改观。对高龄 (75岁以上 )AMI患者的溶栓治疗更有其特殊性。我们在最近 3年里使用国产尿激酶对 72例AMI患者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对比 75岁以上高龄患者溶栓治疗的特征及预后。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急诊内科ICU在最近 3年内用国产尿激酶对 72例AMI患者进行急诊静脉溶栓 ,入选标准为[1] :1、胸痛持续 0 .5h以上 ,硝酸甘油不缓解。 2、心电图相邻两个胸导联或 2个以上胸导联ST段抬高≥ 0 .2mV或Ⅱ…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4月,笔者分别应用天普洛欣尿激酶(TPUK)及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施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①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长于30分钟,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mv或至少2个肢导联S—T段抬高≥0.1mv;③发病时间12小时内;④除外溶栓禁忌症。 1.2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TPUK组16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ST段再升高率及其意义.31例AMI患者(前壁15例、下壁16例)均符合下列溶栓洽疗标准:①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15分;②症状出现后4小时内住院;③胸前导联ST升高>0.2mV、≥2个导联或下肢导联>0.1mV、≥2个导联;④无溶栓治疗禁忌症.22例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10mg静注,继之50mg/1h,  相似文献   

8.
郭来喜 《海南医学》2003,14(9):70-70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探讨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自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AMI患者 15 8例 ,男 12 2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8± 13岁。持续胸痛≥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的任意两个导联的ST段抬高≥ 0 .1mV ;入院距起病时间≤ 2 4h。除外妊娠、近期流产分娩史 ,活动性内出血、脑血管意外、颅内脊柱手术史 ,严重控制不满意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肝肾…  相似文献   

9.
宋庆刚  王海昌  惠德生 《医学争鸣》2001,22(21):1988-1988
0 引言 我科 2 0 0 0 - 10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110例 ,随机比较不同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我科 2 0 0 0 - 10 /2 0 0 1- 0 5收治的符合 WHO标准的 AMI患者共 110 (男 6 8,女 42 )例 ,其中符合 :1持续胸痛大于 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 2个以上肢体导联 ,连续 2个以上胸导联 ST段抬高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大于 0 .1m V;3发病 12 h以内 ;4无溶栓治疗禁忌证的 6 2例入选溶栓治疗 .随机分为 2组 , 组应用尿激酶 (UK) 30 0万 U,30 (男 2 1,女 9)例 ,年龄 45~ 6 0 (平均 5 2 .4…  相似文献   

10.
贾淳媚 《新疆医学》2000,30(1):44-45
研究表明,急性心机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预后。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AMI已倍受重视。但对溶栓药的选择、给药剂量、方法、疗效评价、副作用等各家报道不一。现报告我院1995年1月~1996年10月用德国赫斯特药厂生产的链激酶(SK)150万U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的情况,并对溶栓药的选择、疗效、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病例入选标准:(1)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间>30分钟。含硝酸甘油不缓解。(2)ECG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抬高≥2mm或Ⅱ、ⅢAVF导联段抬高≥1mm。(3)距起病≤6h。(4)无溶栓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最大ST段抬高导联ST段下降≥50%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87例第1次AMI发病后12h内接受尿激酶溶栓的患者,溶栓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min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析抬高ST段下降≥50%与AMI后30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AMI患者最大抬高的ST段下降≥50%均发生在溶栓后120min以内,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溶栓后60min内,这些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ST段持续抬高者(P<0.05)。结论第1次AMI患者溶栓后120min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变化可作为识别高危患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2.
曾庭康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0,19(4):329-329,334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 AMI)的重大进展 ,它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缩小梗塞面积 ,保护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我院自 1993年 10月~ 1998年 9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治疗 AMI患者 4 2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 2例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作为治疗对象 :1持续缺血性胸痛超过 30分钟 ,舌下含硝酸甘油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 ST段抬高≥ 0 .2 mv。 3发病在 6小时以内 ,或刚超过 6小时。4年龄在 65岁以下。 5无溶栓治疗禁忌症。发病在 6小时以内的透壁性心肌梗塞泛前壁 10例 ) ,下壁 13例 ,其中 2例合…  相似文献   

13.
观察对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CI)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下移幅度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 ,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择期PCI术后预后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病历选择选择 2 0 0 1年 4月~ 2 0 0 4年 3月心电图至少 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抬高 >0 .1mv并成功行择期PCI的AMI患者 91人 ,年龄 36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34岁± 1 0 .8岁 ,男 6 1人 ,女 30人。1 .2 方法对AMI后择期PCI患者术后 1h、1周及 6mon做 1 2导联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ST段较术前的下移幅度将患…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开始,溶栓治疗广泛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本文对5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观察溶栓前后心电图(ECG)、maxST回降率、血清酶CK-MB峰提前时间,再梗塞与出血并发症,同时进一步探讨溶栓后肝素应用问题。1资料与方法1.且对象的选择。持续胸痛>0.sh,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肢体导联抬高>0.lmv或胸导>0.Zmv,发病<6hLi内者,年龄<70岁,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者‘’‘,送入。CC监护病房。本组54例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52.3…  相似文献   

15.
罗桥英 《右江医学》2001,29(5):454-454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从 1996年 2月~ 2 0 0 0年 6月对 1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40~ 6 8岁 ,平均 5 6岁。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 3例 ,前壁 2例 ,前间壁 6例 ,下壁 7例。2 .病例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 ,并具备下列条件 :①严重胸闷、胸痛持续半小时以上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 T段抬高 ,肢导联≥ 0 .1mv ,胸导联≥ 0 .…  相似文献   

16.
目前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首要选择。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以来 ,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存质量。常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本文观察了新一代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 3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参考标准[1] :①持续胸痛≥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 >0 .1mV ,胸导 >0 .2mV ;③发病≤ 6h ;④年龄 <75岁 ;⑤无溶栓禁忌症。所…  相似文献   

17.
王中标 《海南医学》2002,13(8):88-88
1 临床资料1 1 对象与方法 心肌梗死病人83例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31例 ,年龄2 8~ 80岁 ,平均 5 6岁。心肌梗死的诊断按WHO规定。治疗除卧床休息、吸氧、监护、对症支持等一般治疗外 ,符合溶栓条件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条件 :相邻或相关两导联ST段持续抬高≥1mm(肢导 )≥ 3mm (胸导 )时间≥ 30分钟 ,无溶栓禁忌症。溶栓方法 :尿激酶5 0万单位加 2 0ml液体静推 ,然后再用10 0万单位加 10 0~ 15 0ml液体静脉点滴 ,30分钟内滴完。再通指标 :胸痛缓解 ;ST段 2小时内下降≥ 5 0 % ;酶峰前移 ;再通心律失常出现。1 2 …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以来,我院对70例早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经静脉应用大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70例中,男52例,女18例,年龄26—8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①严重胸骨后憋闷、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②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③发病时间在6—12小时以内;④老年患者尚需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病史;⑤无溶栓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公认的疗效显著而安全的疗法。但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大及并发症多 ,一般采用年龄 <6 5岁为溶栓指征 [1 ] 。本文对比分析我院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 30例及非溶栓性治疗 2 5例的临床资料 ,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经临床确认为初发的 AMI5 5例 ,年龄均为 6 0岁以上。分为溶栓组(30例 )及非溶栓组 (2 5例 )。溶栓组溶栓治疗距症状发作时间≤ 12 h。两组在性别、梗死部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静脉溶栓治疗在我国已广泛开展 ,以往多用尿激酶 (UK) ,为了观察r S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院心内科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6月用r SK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 1996年1月~ 1999年 1月间应用UK静脉溶栓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①持续胸痛≥ 30min ,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 ,肢导 >0 1mV ,胸导 >0 2mV ;③发病在 12h之内 ;④年龄 <70岁 ,体质好者可放宽至 75岁 ;⑤无静脉溶栓禁忌证。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