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阎萍  杨鹰  韩静  黄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0):1087-1089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酶消化,经Percoll分离介质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结果接种后24 h,细胞开始贴壁,呈多边形或短梭形,8~10 d细胞融合成单层片状,呈现出"铺路石样"外观.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W-P小体.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获取体外培养的卵巢癌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鉴定.方法:取小鼠肺组织边缘剪成小块,用含有20%新生牛血清、肝素90μg/mL、L-谷胺酰胺4 mmoL/L、青霉素200 U/mL和链霉素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纯化细胞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间接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Weilel-palade小体.结果:获得的内皮细胞具有规律的鹅卵石样形态,Ⅷ因子相关抗原间接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且在透射电镜观察到Weilel-palade小体.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为体外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取非炎症且非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大网膜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两次筛网过滤、离心等步骤获取人微血管段,接种24 h待内皮细胞从微血管段爬出贴壁后,去除微血管段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运用此法进行的原代培养,血细胞在换液和传代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被减至最少;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鉴定表明Ⅷ因子阳性;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其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体外研究腹膜透析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和培养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取非炎症且非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大网膜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两次筛网过滤、离心等步骤获取人微血管段,接种24 h待内皮细胞从微血管段爬出贴壁后,去除微血管段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 运用此法进行的原代培养,血细胞在换液和传代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被减至最少;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鉴定表明Ⅷ因子阳性;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其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人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体外研究腹膜透析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脑部和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明  郭鹞 《医学争鸣》1997,18(1):38-41
培养不同脑部和脑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取健康兔或猪的不同脑部或脑区组织,先经胰酶初步消化,浆浆,尼龙筛网过滤和右旋糖酐分离后,用胶原酶消化获到的微血管并进行营养2。用Ⅷ因子相关抗原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  相似文献   

6.
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 显微解剖法分离出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按种后2d,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之后细胞数逐渐增多,10d左右以组织块为中心可见成片细胞组成的细胞集落。倒置显微镜下,单个培养细胞多呈长梭形,而融合成片状单层的培养细胞排列紧密,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纯化后,95%以上的培养细胞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显示阳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获取体外培养的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对PDGF-BB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HUVEC在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分离纯化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以HUVEC为对照,用PDGF-BB刺激两种内皮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刺激后两种内皮细胞增殖、PCNA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PDGF-BB(20ng/ml)能促进两种内皮细胞的增殖、PCNA和VEGF的表达,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增强的幅度弱于HUVEC;而VEGF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的幅度高于HUVEC(P<0.05).结论: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HUVEC对PDGF-BB刺激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为深入研究卵巢癌血管生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鼠肺边缘 2mm组织剪下并剪成 1mm× 1mm× 1mm大小的组织块 ,使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而后用含有 2 0 %新生牛血清、RPMI 16 40、H EPES、2 巯基乙醇、丙酮酸钠、谷氨酰胺、卡那霉素、碳酸氢钠培养液培养。结果 2 4h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游出 ,72h左右游出的内皮细胞可融合成片状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经Ⅷ因子相关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建立一种程序简便、经济、稳定、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长期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新生SD乳鼠脑皮质经匀浆、过滤、消化和差速贴壁等方法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约7~9d后呈典型的"铺路石"征象,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实为内皮细胞.结论此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为体外研究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ovarian carcinoma-derive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ODMECs)免疫磁珠分选体系并观察ODMECs体外二维管腔样结构(tubule-like structure,TLS)的形成。方法利用结合有CD31抗体的MACS MicroBeads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ODMECs。通过形态学、生化和表型特征对所获得的ODMECs进行鉴定;并检测其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和结合凝集素Ⅰ(UEA-Ⅰ)的能力,观察其在体外培养体系中二维管腔样结构的形成。结果所获ODMECs流式分析细胞纯度可达99.6%,具有卵石征、接触抑制,表达CD31、CD105、FⅧ-Rag;具有结合UEA-Ⅰ和摄取DIL-acLDL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观测到ODMECs可形成二维管腔样结构。结论成功建立了人ODMECs的免疫磁珠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到ODMECs具有体外二维管腔样结构。  相似文献   

12.
阎萍  杨鹰  黄健  韩静  连艳 《重庆医学》2006,35(24):2255-2257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OdMEC)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OdMEC,施加不同浓度的PDGF—BB(0,5,10,20,50ng/ml),采用四甲基偶氯唑(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PCNA和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PDGFBB能促进OdMEC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以20ng/ml最为明显(P〈0.05)。在20ng/ml PDGF-BB刺激下,PCNA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BB促进OdMEC的增殖、PCNA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笃银  胡大海  汤朝武  陈璧 《医学争鸣》2000,21(11):1359-1362
目的 微血管内皮细胞 (MEC)增殖和血管发生存在于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为体外重建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 (HSMEC)生长模型 .方法 正常人包皮和增生性瘢痕经 1.2 5 g· L- 1 dispase和 1.2 5 g· L- 1 胰蛋白酶依次消化 4℃ 2 4h后 ,机械挤压分离组织内 HSMEC和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HDMEC) ,经 5 0 0 0 U· L- 1 b FGF,2 0 0m L· L- 1胎牛血清的 DMEM内培养和 0 .1g· L- 1胰蛋白酶 ,0 .15 mmol· L- 1 EDTA的 TE分离、纯化 ,组织学 HE染色和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MEC的阳性细胞百分数 .结果  MEC在含 b FGF培养基中增殖旺盛 ,少量混生的成纤维细胞经 TE分离 MEC而被基本遗弃 ,3代 MEC能获得 97.0 %~ 98.0 %的纯度 ,明显高于原代培养 (P<0 .0 1) ,HSMEC形态学与 HDMEC无明显差异 .结论 低浓度b FGF和 TE细胞分离液分别对 MEC的培养和纯化有可靠作用 ,HSMEC的培养成功为烧伤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机制的研究扩展了空间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以及EP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NC,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d换液1次;B组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2组细胞均在第7天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早期克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B组早、晚期克隆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数目的获得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之间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减少,而CD146表达增加(P均<0.05),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结论: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期建立较为容易获取纯化的小鼠PMVECs的方法。方法应用C57小鼠,采用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PMVECs,光镜观察细胞形态,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培养的PMVECs,并比较改良培养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的优越性。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PMVECs在光镜下呈类圆形或短梭形,形成单层后呈铺路石样排列,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荧光染色阳性,利用改良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较传统方法更加快速,分布更加均匀。结论改良的PMVECs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克服细胞生长缓慢、杂细胞容易污染等难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构建体外人胎盘屏障极性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组织及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较高产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进一步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质Weibel-Palade小体.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较高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3~5代.此外,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表达阳性,电镜下观察到Weibel-Palade小体.结论成功分离并培养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5只1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酶消化法、组织贴块法、免疫磁珠分选法3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PMVECs,观察细胞形态学以及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计算各组原代培养成功率及从原代培养开始到首次传代所需时间,测定细胞纯度,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3组原代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均能见到短梭形、多边形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免疫磁珠分选法组原代培养成功率及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原代培养至首次传代所需的时间短于组织贴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纯度显著高于酶消化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于酶消化法与组织贴块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原代培养小鼠PMVECs具有重复性好,分离速度快,细胞纯度高及活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