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患者女性 ,5 5岁 ,因“胸闷、憋气进行性加重 10个月余”于 2 0 0 3年 2月 10日入院。患者自 2 0 0 2年 4月 ,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 ,开始为平卧时感胸闷、气短 ,坐起后好转 ,活动后无明显症状 ,之后逐渐加重 ,夜间时常憋醒 ,干重活、平地快走及登楼时感胸闷、呼吸困难 ;3个月前发展至不能平卧 ,稍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曾于外院诊断为“肺栓塞”给于溶栓、抗凝治疗后 ,症状稍有缓解 ,但溶栓前后的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均未发现下肢血栓及典型肺栓塞的证据 ,未做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华法林” ,于半个月前停药。患者…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 女性,28岁,主因“神志不清5d”入院.入院前5年余,开始出现夜间睡眠打鼾,鼾声中等,较规则,无呼吸暂停事件,无夜间憋醒.入院前2年,体重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家人目击的睡眠呼吸暂停,鼾声及胸腹运动均停止,持续几秒至几十秒,伴夜间憋醒,反应迟钝;入院前8d,无明显诱因出现憋气,全身青紫以颜面为著,伴全身水肿,尚能平卧,少量咳嗽咳痰,不易咳出,无发热,胸痛,无喘息;入院前5d,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嗜睡,神志不清,尿潴留,手足抽搐,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就诊于我院急症科,查血气分析示PaCO2 99 mmHg,予抗感染,化痰,兴奋呼吸中枢等治疗后仍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脂膜炎合并心力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7岁。因“间断气短5年,加重伴不能平卧3d”于2005年9月19日收入院。患者自2000年起无明显原因于日常活动时出现气短,休息后能缓解,无夜间憋醒,未诊治。2005年9月11日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发热,T38.5℃,来我院急诊查胸片提示“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呋辛”3.0,2次/d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9月16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57岁,因"间断胸闷、胸痛9年,间断喘憋2个月,症状加重3d"于2014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年开始无诱因间断发作短暂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间断出现憋喘、夜间不能平卧及双下肢水肿,外院X线胸片检查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引流液为"漏出液",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73岁,主因间断气短1年、加重1月于2011-8-23人院。患者入院前1年余出现活动后气短、胸闷,休息后有所缓解,病情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多次(2010年8月、2011年3月及4月)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经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入院前1月气短症状加重,步行5 min或200~300米即感喘憋,夜间不能平卧,间断憋醒,吸氧及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平素无咳嗽、胸痛等不适,饮食及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性,55岁,因突发上腹痛8天、胸闷伴喘憋5天于2002年8月1日入院。曾于外院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入院,查体时有“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疑诊“室间隔穿孔”。3天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遂转入本院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病4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时周身乏力,无心悸、胸闷,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后曾间断出现上述症状,未予治疗。半个月前患者自觉周身乏力加重,伴胸闷、气短,偶有胸痛,有时夜间憋醒,严重时难以入睡,于2012-06-09入院。动态心电图示:交界性逸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化验检查:心肌酶正常。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冠状窦瘤伴附壁血栓形成(图1),基底宽约2.9 cm,深度约3.2 cm;主动脉瓣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和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10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诊断孤立性左室肌致密化不全中的作用。方法  10例孤立性左室肌致密化不全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6 0 (39± 17.7)岁。分别采用美国HP 5 5 0 0及日本Toshiba 140A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 2 .5 3 .5MHz。部分患者接受超高速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1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未见栓塞征象。孤立性左室肌致密化不全超声心动图特征如下 :(1)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多发性突入心室腔内的肌小梁 ,且呈节段性分布。好发于左室心尖部、前侧壁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隐窝间的血流与左室腔交通 ;(3)左心室壁呈非均匀性增厚或变薄。 1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例行超高速CT检查 ,2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 ,4例患者均可见左室心尖部、前侧壁肌小梁粗大 ,左心室腔明显扩大 ;小梁区心室壁明显增厚。 10例患者均因左心功能不全给予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治疗。结论 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肌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渐进性左心功能不全、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栓塞征象。超声心动图是无创诊断孤立性左室肌致密化不全的准确、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性,53岁,农民,因间断胸闷、气短2个半月,加重5d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半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偶有心悸。双下肢间断出现轻度凹陷性水肿,可自行消退。夜间平卧休息间断憋醒。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晕厥。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不能如常种地劳动,同时出现静息时憋气、胸闷。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导管未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临床上较少见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并发肺动脉瓣心内膜炎。我们报告一例患有动脉导管未闭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肺动脉瓣行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成年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1周前开始于无明显诱因后出现喘憋,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入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瓣赘生物,肺动脉高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待除外?右心衰竭”,给予抗炎、利尿、扩血管治疗。近日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有憋醒。偶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病程中患者自觉乏力、头晕,无发热,睡眠欠佳、尿量较以前减少,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66岁 ,因劳累性喘憋 1年半 ,加重 2 0d于 2 0 0 3年 1 2月 1 0日收入我科。 2 0 0 2年 6月因工作劳累 ,突发胸闷、喘憋 ,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扩大、心力衰竭。症状多于劳累后出现 ,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前 2 0d症状加重 ,静息状态下出现喘憋 ,不能平卧 ,血压下降。既往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吸烟 40年 ,40支 /d ,无酗酒史。体检 :血压90 /60mmHg( 1mmHg =0 .1 33kPa) ,精神弱 ,端坐位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底少许干湿音和痰鸣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90次 /min ,律不齐 ,心尖部Ⅲ /…  相似文献   

12.
有心血管表现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功治疗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男 ,49岁。因间断心悸 ,活动后气促 4年余 ,加重 1年余 ,夜间憋醒 1个月 ,于 2 0 0 0年 1 1月 9日入院。 4年前大量吸烟、饮酒、劳累后发作心悸 ,持续 3~ 5min不等 ,休息后可缓解 ,每月发作 5~ 6次 ,同时上 3~ 4层楼气促。未诊治。1年前症状发作频繁及持续时间延长 ,2~ 3次 /d ,每次可持续半小时。自述血压正常。外院 2 4h动态心电图 :频发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阵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脏超声 :左房内径 41mm。 1个月前夜间憋醒 ,坐起后缓解。常感头晕 ,测血压 1 4 0~ 1 50 /1 0 0~ 1 1 0mmHg(1mmHg =0…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发作性胸痛20年,进行性加重1周",于2019年10月10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现病史:患者近20年反复出现无明显诱因胸痛,夜间平卧入睡无憋醒,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给予前降支置入支架一枚,病情仍未缓解。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6年,4年前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支架置入术。入院查体: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P2稍亢,伴分裂,股动脉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2 cm,左心室射血分数3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形态学鉴别。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法以心尖及剑突下四腔观、左心室长轴二腔观和左心室短轴观为主进行多切面检查,对比分析21例NVM及30例DCM的超声心动图资料,重点观察心内膜及心脏腔室结构。结果21例NVM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受累心腔内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影像。心内膜呈网状改变,内膜不光滑为其特点。30例DCM患者除1例在心尖区可见粗大肌小梁外,余29例心内膜均光滑。二者大心腔,射血分数(EF)降低,搏幅弥漫性减弱等彩色超声心动图表现无统计学差异,而心内膜的改变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NVM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可区别于原发性DCM,超声心动图是二者鉴别的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3岁,因“活动后气促半年”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自2007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感活动后气促,能平卧入睡,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93次/min,心界明娃扩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呈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13ms。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左心窜舒张末内径74mm,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0.25;组织超声多普勒提示有心窜收缩失同步证据。诊断为原发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5 8岁。以反复胸闷、气短 2年 ,加重 5d ,于 2 0 0 2年 1 1月 1 8日入院。 2年前 ,患者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 ,休息不能缓解 ,且夜间不能平卧、纳差、腹胀 ,但无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在外院求治 ,心脏B超示大量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示漏出液 ,病因不详。出院后病情时轻时重 ,间断出现心包填塞症状 ,反复多次在外院行心包穿刺 6次 ,效果不佳。 4个月前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示T3、T4正常 ,TSH增高 ,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 ,给予口服甲状腺素片40mg/d ,4个月后症状略有缓解 ,但仍有胸闷、…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因“间断胸痛2 d,加重2 h”于2017-10-503:20入院。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休息后可缓解。2 h前上述症状再发,症状较前加重,持续不缓解。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既往体健,有“镜像右位心”及“完全性内脏反转”史。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44岁,因"气紧8d"入院。入院前8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紧,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心悸、黑矇等不适。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可减轻,患者于当地医院,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氨咖黄敏口服液"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2d前气紧症状加重,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大量心包积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腹腔动静脉瘘引起严重心力衰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4岁。 1 0年前因肝脏和肾脏被刀刺伤 ,在当地医院行急诊修补术 ,具体手术情况不详。6年前逐渐出现劳累后心悸气短 ,入院前 4个月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 ,阵咳 ,痰中带血 ,腹胀 ,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少尿 ,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 ,症状明显好转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检 :血压 1 2 0 /6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双肺呼吸音正常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率 80次 /min,节律绝对不规整 ,心尖部可闻及 4/6级收缩期杂音 ,腹部可闻及广泛的连续性血管杂音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45例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切面重点观察左室心肌与心内膜。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左室腔内可见异常粗大呈蜂窝状的肌小梁和交错深陷的隐窝,其中34例有心力衰竭症状,3例进行心脏移植,11例患者受累心肌局限在左室心尖部,无任何症状。彩色多普勒可探及隐窝内有血流与心腔相通。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快速、无创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