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基诺族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和癫痫进行10年随访。精神病终身患病率前后为4.03‰,3.85‰,现患病率为2.88‰,2.88‰。精神病平均年发病率为9.61/10万人口。精神分裂症的现患病率前后为2.42‰,2.4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访表明,精神分裂症在自然状态下预后很差,社会性结局不好。精神发育迟滞现患病率前后为1.84‰,2.98‰,平均年发病率为15.38/10万人口。癫痫(大发作)  相似文献   

2.
碘缺乏病地区精神发育迟滞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贵州省进行了一次精神发育迟滞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MR患病率为11.18‰,在碘缺乏病(IDD)轻、重病区分别为7.43‰和23.70‰,高于非病区的4.00‰;轻度MR患病率在非病区低于病区;7 ̄14岁小学生中的轻度低智(智商50 ̄69)比例,在病区和非病区分别为7.31%和2.65%。表明在IDD病区,碘缺乏是各级MR的主要生物学病因。  相似文献   

3.
对45名正常儿童和3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诱发电位进行研究,旨在证明P300靶刺激是反映受度者认知功能的一个电生理指标。应用丹麦设备和听觉刺激,结果显示,与正常儿童比较,患儿组P300靶刺激P3潜僚期延这(P〈0.01)P300靶刺激P3波幅降低(P〈0.01)。作者提出P300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诊断的若干参考指标和可疑诊断范围,可考虑用于正常儿童群体哐高发家系中精神病患儿的筛选,以及协助临床辅  相似文献   

4.
原因不明精神发育迟滞发病长期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并为遗传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根据1986~1987年四川省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资料,采用计算逐年发生率和“均方递差检验”和“Cox-stuart升降趋势检验法”,对1966~1985年间精神发育迟滞及原因不明精神发育迟滞的年发生率序列进行统计检验,以了解其波动性质和升降趋势。结果显示,原因不明的精神发育滞迟的年发生率十分稳定,其序列基本围绕一水平线上下波动,变化属于随机波动性质,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而精神发育迟滞总病例的变动,在同一时期,后10年较前10年有显著升高,其变动属于非随机波动。认为原因不明的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类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或遗传病  相似文献   

5.
碘缺乏病地区精神发育迟滞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进行了一次精神发育迟滞(MR)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MR患病率为11.18‰,在碘缺乏病(IDD)轻、重病区分别为7;43‰和23.70‰,高于非病区的4.00‰;轻度MR患病率在非病区低于病区;7~14岁小学生中的轻度低智(智商50~69)比例,在病区和非病区分别为7.31%和2.65%。表明在IDD病区,碘缺乏是各级MR的主要生物学病因。  相似文献   

6.
右脑开发增智法治疗精神发育迟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R)的有效方法,作者以右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医教结合为手段,利用正常儿童开发右脑增智的成功经验,采用11项右脑训练方法和左侧生物电刺激,对33例MR儿童实施持续2年的右脑开发,并选35例同等条件的MR儿童做对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而行为问题减少(P<0.01)。为MR儿童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和5-羟吲哚乙酸高于对照组;先天愚型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细胞遗传方面的病因,在常规400条带阶段染色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550~850条带阶段染色体高分辨和脆性检测技术,并增加分裂相分析数的方法,对298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检测。检出染色体异常146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82例(56.2%),结构异常17例(11.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19.2%),结构异常19例(13.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9.0%)显著提高。作者认为,染色体分析应列为精神发育迟滞病因诊断中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对131例司法鉴定为犯罪的MR患者,与44例未犯罪的MR患者进行对照,并行单因素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对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是否自感受歧视、是否伴精神病、家庭监护能力、有无违法史、性格分型及受教育年限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α=0.05)揭示,MR犯罪危险因素依次为家庭监护能力差、自感受歧视、性格为兴奋型、伴癫痫,特别是有人格改变、或意识障碍、或幻觉、伴精神病特别是处于发病期。提示MR犯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315个原因不明精神发育迟滞家系的分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轻度精神发育迟滞(MMR)刑事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的决定因素,对79例MMR刑事犯罪案例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进行一项多因素分析,统计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在责任能力评定中起决定意义的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精神病史、作案类型、作案手段、判断力、情感障碍和自我保护等因素也具有明显影响。说明在对MMR刑事犯罪进行责任能力评定时,需充分考虑除生物学以外的多种社会学、法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相关精神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精神病的关系。方法:报道一例精神运动性癫痫典型病例及相关资料,介绍诊断及分类标准。结果:两者的临床及相关资料有所不同。结论: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相关精神病必须加以鉴别,而且大多情况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精神发育迟滞司法鉴定案例辨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如何科学地评定精神发育迟滞(MR)司法鉴定案例的辨认能力,使用SAS软件包对131例MR司法鉴定案例的资料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辨认能力影响较大的判别因子,建立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结果:经判别分析几轮选代,筛选出作案类型、平素性格、MR诊断分级、作案时是否伴有精神疾病,是否受骗、作案动机等6个因素为判别因子,建立了评定作案时辨认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83.2%。提示多元判别分析模式的使用,有可能对MR患者作案时辨认能力的标准化评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评定辨认能力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35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与作者1986年的调查相比,1993年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氯氮平、舒必利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上升;氯氮平的使用率已居所有用药之首(76.7%)。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率明显下降。抗胆碱药的预防性应用虽有显著减少,但仍高达52.8%。上述现象是在7年前调查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35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与作者1986年的调查相比,1993年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氯氮平、舒必利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上升;氯氮平的使用率已居所有用药之首(76.7%)。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率明显下降。抗胆碱药的预防性应用虽有显著减少,但仍高达52.8%。上述现象是在7年前调查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CMD-2诊断标准,对我院1980年4月 ̄1992年7月出院诊断为周期性精神病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对维持原诊断的16例患者,运行1 ̄13年的随访,了解诊断的变化及预后,获得随访者13例,其中2例改变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8例未维持服药,病情稳定无复发,提示即使临床表现合符该病诊断标准者,亦不能排除其最终结局是其它精神疾病的可能。本文还对该病的分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