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头皮麻木案 刘某,男,42岁,工人,1992年3月26日诊。右侧头皮麻木5年余。5年前一次起床后发觉右侧头皮绕耳上前部麻木,以后逐渐加重,甚则感皮肤发厚,触觉减退,治疗半年仍未取效。刻诊: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右侧头皮触觉明显减退,有梅花针刺激痕迹、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弱,寒客脉络。治宜温经解表,通络解肌。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9g,细辛6g,炮附子15g,桂枝15g,葛根12g。每日1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原方专为少阴病而设:“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以此方化裁治疗多种内科杂证,颇有效验,介绍如下。1 喘证(肺气肿) 路某,男,64岁,农民。1983年12月6日诊。患者有肺气肿病史10年,经常咳嗽吐痰,遇寒加重,1周来因感冒后出现喘息不能平卧,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心悸胸闷,口唇青紫,恶寒肢冷,X 线报告“双肺透亮度明显增高,中下野纹理明显增重”。舌质偏暗、舌苔白腻而润,脉浮而无力。证属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之喘证。治以宣肺定喘,温阳化痰。处方:生麻黄7克,细辛5克,附子、厚朴各15克,杏仁、生桑皮、紫菀、冬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沈建民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该方为治少阴病兼证而设,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笔者临证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临床颇效,兹举例如下。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张某,男,54岁,1996年10月初诊。胸闷、心悸反复发作2年余... 相似文献
4.
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血管性头痛、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等临床常见疑难杂症,可取得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6.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阳虚外感风寒证和阳虚风寒湿痹证均取得良好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例1 虚体感冒周某,女,36岁。1987年5月诊。平素体虚,动辄感冒,经久不愈。曾长期服用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药,效果不显。刻下恶寒微热,头昏作痛,神疲欲卧,鼻塞喉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相似文献
9.
10.
江与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1):88-88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为治疗"太少两感证"之方。笔者宗其旨,师其法,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室性早搏、偏头痛,疗效显著,兹举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背部恶寒证王某,女,35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3.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专为少阴病而设。笔者用于治疗某些杂病,颇感应手。现举例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彭某,男,52岁。1993年3月2日初诊。心悸胸闷1年余,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平时心率在43~52次/min之间,曾用舒喘灵、阿托品治疗,取效一时,停药则病发。来诊前因受凉而病情加重。诊时见心悸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伤寒论》方 ,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原文是“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方是少阴兼表证的证治方。近年来 ,本人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杂证 ,效果满意 ,现略举数例如下。1 高血压蔺某 ,男 ,5 6岁 ,1996年 8月 2 3日就诊。患者眩晕 2年余 ,曾服天麻片、六味地黄丸等药治疗半年余 ,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时 ,精神萎靡 ,自诉每到傍晚时畏寒、肢冷而眩晕更甚 ,大便时溏 ,夜尿反多。舌质淡 ,苔薄白而滑 ,脉沉细。血压 2 1 32 / 13.8kPa。脉证合参 :一派阳虚阴寒证象。治当内扶少阴之阳 ,… 相似文献
15.
<正> 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本只为治太少两感证而设,但在临证时若能依其制方大义适当加减化裁,则其作用更加广泛。兹举验案数则,谈谈笔者对该方的加减应用。一、水肿侯某,男,62岁,农民。1986年5月27日诊。因患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服生胃酮等药,1周后渐见尿少浮肿、恶心纳呆腹胀、皮肤及巩膜发黄,经在该县医院用保肝、利胆类及利尿药治疗不效,乃来商治于余。症见:遍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凹陷如泥,胸闷脘痞,纳呆食少,短气乏力,背部时痛并有寒噤感,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脉迟缓,舌质暗有瘀斑、苔薄多津。肝功能化验正常,B 超示“肝下垂”,心电图报告“窦缓”,心率48次/分。辨证:心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湿留阻,上凌心肺,肺气郁闭。治以温阳利水佐宣肺开闭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加减:麻黄3克,细辛6克,桂枝9克,附子、白术各10克,猪苓、茯苓、泽泻、泽兰各15克。结果服3剂后除两足踝以下仍肿外余处皆消,黄疸见退,背痛若失,胸闷脘痞减轻,精神体力增加,心率58次/分,脉较前有力,舌上瘀斑变淡。守上方增附子至12克,白术至15克,加补中益气丸每日2丸口服;尽4 相似文献
16.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 ,具有助阳解表、宣肺平喘、温经止痛的功效。原为“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而设。笔者依据方义 ,拓展运用 ,辨证治疗各科疾病 ,亦获佳效 ,兹举例如下。1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 ,女 ,65岁 ,1 997年 1 2月 1 0日初诊。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1 0年。近 3年来 ,入冬发作频繁 ,咳嗽痰多且出现喘息症状。本月初气温骤降 ,冒受风寒 ,喘咳加剧。已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氨茶碱等静滴 5天 ,症仍不见缓解。刻诊 :喘咳气急 ,动则加剧 ,甚则不能平卧 ,痰多稀白 ,胸闷如窒 ,倦怠乏力 …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 ,由麻黄、细辛、附子 3味药物组成 ,具有温经助阳、解表散寒之功 ,主治少阴阳虚、复感外邪证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余师仲景之法 ,遵“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之旨 ,用其辨证治疗病窦综合症、低血压症、肩周炎等疾病 ,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 病窦综合征范某 ,男 ,72岁。胸闷、头晕、心悸 10余年 ,曾来我院检查诊为“冠心病、病窦综合征” ,近 2个月来因过劳、受凉 ,症状加重。刻诊 :胸闷气短 ,头晕心悸 ,动则加重 ,面色白 ,腰酸肢冷 ,全身乏力 ,舌淡苔白 ,脉沉细… 相似文献
19.
张怀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52-52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见脉沉,系肾阳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所致,反发热者,为风寒邪气郁遏太阳经脉所致.临床表现或怕冷、或发热、或咳嗽、或哮喘,临证时应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证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施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