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关系,为新疆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群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和HDAg、抗-HD。结果 在48例血清HDV阳性标志物中,HBV血清学模式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2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18例;HBsAg、抗-HBc二项阳性8例。结论 新疆地区HBV感染者中,HDV标志物阳性与HBV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而HBV和HCV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相互之间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对726例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HCV检测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726例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0.47%,男性阳性率为15.78%,女性阳性率为1.87%,年龄组以31—40岁阳性率最高为24.64%,不同人群以吸毒人员阳性率最高为78.89%。结论:HBV、HCV重叠感染通过注射是主要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者血清抗-HBe阳性率高于HBV携带者,显示HBV、HCV重叠感染使HBV的复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组织中HBV,HCV,HGV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庚型肝炎病毒 (HGV)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抗 -HBVS ,抗 -HCVNS5及抗 -HGVNS5三种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 2 6例HCC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S抗原 (HBsAg) ,HCVNS5抗原 (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 检出HBsAg 17例 ( 65 % ) ,HCAg 13例 ( 5 0 % )及HGAg 9例 ( 3 5 % ) ,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 7例 ,HBV/HCV重叠感染 4例 ,HBV单独感染 6例 ,HCV单独感染 2例 ,HGV单独感染 2例 ,另有 5例均不表达上述三种抗原 ;HBs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与HCAg及HC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HBV ,HCV及HGV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 ,呈细颗粒状分布 ,癌组织表达强度均弱于癌旁组织。结论 HCC患者中有较高的HBV ,HCV及HGV感染率 ,感染率顺序为HBV >HCV >HGV ;推测HBV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HCV和HG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754例HBV标志物检测阳性表现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安徽医学》2005,26(3):245-24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表现模式及转归。方法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共7754例乙肝患者。按文献报道[1]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1~5项的排列顺序为(1)HBsAg(2)抗-HBs(3)HBeAg(4)抗-HBe(5)抗-HBc。以出现阳性序号为模式代码。结果本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记模式分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29种模式。其中感染期模式以135,145为主占43.39%,恢复期模式组以2,245,24,25,5为主占30.8%。本组对176例患者进行跟踪检测,时间为2~11年,结果显示,145及15模式,除少数为趋向恢复模式外,大多为长期携带模式。结论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模式较为复杂,除试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低滴度HBsAg、抗-HBc、抗-HBs及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血症有关。HBV血清学免疫标志模式可分为恢复期转换及HBV感染后长期携带的免疫状态固定模式。恢复期模式转换为e及s抗原转换、消失,继而产生高滴度抗-HBc,抗-HBe,抗-HBs。最终抗-HBc、抗-HBe相继消失从而表现为抗-HBs保护性抗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组合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对316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时进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学标志物和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组,HBV-DNA阳性率为98.59%。HBsAg(+)抗-HBe(+)抗-HBc(+)组阳性率为36.84%,HBsAg(+)抗-HBc(+)组阳性率为29.66%,而在HBsAg(-)组中阳性率为5.88%(2/34)。结论必须把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结合分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肝脏中HBV-DNA复制及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 (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对 2 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 -HAV、抗 -HCV和HBV -M ,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 86.9% ,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 42 8% ,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 3 2 9%。结论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重叠感染 ,以HBV的感染为主 ,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国外建立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以来,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输血后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某些研究表明,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重叠感染并影响肝病预后。为了解本地区HCV与HBV重叠感染情况,我们对38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抗—HCV检测,并观察其对HBV复制、病情及预后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2年3月~1994年10月住院的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387例,男284例,女  相似文献   

10.
刘楚华  陈小苹  郭良业 《广东医学》2004,25(10):1211-1212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状 ,以利于做好离退休人员传染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分老年组和中年组。采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标志物。HBsAg和抗HCV阳性者再进一步用PCR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中 ,检出HBsAg HBeAg 抗 -HBc阳性 2 13例 ,占 3 5 8%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 6 35例 ,占 10 6 7%。在抗 -HCV检测中 34例阳性 ,占 0 5 7% ,其中有 1例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年组与老年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携带率为 14 2 5 % ,中年组高于老年组 ,提示中老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1.
对56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了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HCC患者HBV—M阳性率为83.93%,抗—HCV阴性率为17.86%;抗—HCV在HBV—M阴性患者检出率高于HBV—M阳性患者,HCV和HBV双重感染率为10.71%。说明HCC病毒病因以HBV为主,HCV在HBV—M阴性患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静脉吸毒者中TTV、HBV和 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特点 ,为防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套式 PCR技术检测 10 2例静脉吸毒者 (IVDUs)血清中 TT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CV抗体 (抗 HCV)及 HBV血清学标志物 ,根据 TTV- DNA检测结果分为 TTV -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 ,比较两组人群的 HBV、HCV及 HBV/HCV感染情况。结果:静脉吸毒者 TT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民族、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吸毒剂量、有无多性伴侣、HCV和 HBV病毒混合感染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而在是否共用注射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3例 TTV- DNA阳性静脉吸毒者中 ,7例为单纯 TTV感染 ,2 6例重叠 HCV或 HBV感染 ,其中 TTV、HCV、HBV三重感染 8例。结论 :TTV、HCV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静脉吸毒人群是 TT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TTV可以单独感染 ,但与 HBV、HCV的重叠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湖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和分析合并感染发生率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确诊的HIV阳性患者血样97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CV抗体;用SPSS软件对不同情况下HIV患者合并感染HBV或HCV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74例HIV感染者中,男性756例,女性218例,年龄1.5~85.0岁,平均(37.5±10.0)岁;HBsAg阳性患者185例(18.99%),HBeAg阳性患者34例(3.49%),抗-HBc阳性者673例(69.10%);抗-HCV阳性者597例(61.29%)。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115例,约占11.81%。χ2分析显示,男性及青壮年(26~45岁)的HIV/HCV合并感染率以及HIV/HBV/HCV三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和其他年龄组(P<0.01);静脉吸毒史是HIV/HCV感染和三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同性或异...  相似文献   

14.
张哲 《吉林医学》2010,31(31):5497-549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对19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前S1抗原、HBV-DN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77.3%,前S1抗原阳性率为70.1%,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阳性率为61.3%,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阳性率为61.4%。HBV-DNA阳性情况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90例HBV感染者5项血清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5项标志组合模式以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各占第一位;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占第二位;第三位是抗-HBc、抗-HBe阳性.同时还有抗-HBe/HBeAg、抗-HBs/HBsAg各同时阳性的少见模式.提示了解各血清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判断病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周少雄  张波  何山 《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27-329,323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玉溪市红塔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情况,HB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性,以便有效地控制人群间的相互传染,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的抗原体,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1999-2002年共检测1625例标本,HBV感染1355例,感染率达83%;其血清标志HBsAg( )、HBeAg( )、抗-HBe( )和HBsAg( )、抗-HBc( )、抗-HBe( )、11-20岁与21岁-30岁比较,21-30岁与41-50岁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HBV感染率86%,女性为7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但传染性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HBV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有效控制人群间的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肝炎患者,包括46例HBV感染者(HBV组)、46例HCV感染者(HCV组)、46例HBV和HCV重叠感染者(重叠感染组),同期选择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6及IFN-γ水平。结果重叠感染组、HBV组和HCV组患者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HBV组和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HBV组和HCV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和IFN-γ水平较单独感染者和健康人明显升高,临床医生可将IL-6、IFN-γ作为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CV重叠感染。病例均为后发抗HCV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无先抗HCV阳性而后HBsAg阳性的个案,这可能反映HBV和HCV两种病毒感染的先后次序、不同传播方式及HBV对HCV易感性的增进作用。用RT-PCR检出30/45例血浆HCV RNA阳性,不仅确证HCV重叠感染诊断,还证实HCV复制及传染性。23/30例HCVRNA阳性者有输血史,提示输血是其获得HCV重叠感染的主要途迳。用PCR检出25/45例血清HBV DNA阳性,其中抗HBe阳性者的HBV DNA检出率为42.9%(12/18),明显低于(P<0.001)我们前文报道,提示重叠HC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此外有9例抗HBe阳性者,其HBV DNA阴性但HCV RNA阳性,反映HCV可能已取代HBV成为致肝损害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