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道血肿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分娩造成产道深部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局部形成血肿称为产道血肿。可以发生于外阴、阴道、阔韧带、甚至沿腹膜后上及肾区,系较为少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259~1∶442,严重者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现就产道血肿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产道血肿的类型一般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分型:①外阴血肿:血肿局限于外阴部阴唇组织内,局部肿胀隆起,皮肤或粘膜表面发紫,时而可见瘀斑,肉眼观察即可发现;②外阴阴道血肿:血肿自阴唇扩展至阴道旁组织,常累及会阴及坐骨直肠窝,肉眼仅能发现外阴局部血肿,③阴道血肿  相似文献   

2.
产道血肿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现将产道血肿28例发生的相关因素、后果及防治措施讨论如下,以期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我院分娩8380例,其中阴道分娩6949例,发生产道血肿2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从72例产道血肿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发现时间及对产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72例血肿患者经手术处理均痊愈出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产前重视妊娠并发症防治,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防止产道血肿发生和扩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会阴裂伤及会阴切口缝合术。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69例产道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后壁及会阴切口顶端易发生血肿。结论熟悉盆底解剖及血管分布和走向,寻找出血点,给予缝扎,才能彻底止血,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产后血肿是由于分娩造成产道深部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局部形成血肿,是临床分娩并发症之一。血肿一般发生在分娩时,大多数在产后立即发现,亦可在分娩后24h内出现,出血量大者,产后病率很高。因此,及时诊治产后血肿对降低产妇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产道血肿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道血肿45例临床分析210004南京市妇产医院王雅珍,王素敏产后阴道显性流血常为助产者所重视,而产道血肿的隐性出血易被忽略,以致耽误治疗,影响产妇康复,甚至威胁产妇生命.本文对我院3年来产道血肿的病例,从其发病的有关因素及发现时间,对产后并发症的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盘后血肿及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提高对两种血肿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妊娠中期发现并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7例宫腔内血肿病例,其中胎盘后血肿56例,绒毛膜下血肿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胎盘后血肿组足月妊娠率明显低于绒毛膜下血肿组(55.4%vs 84.3%),流产、早产率高于绒毛膜下血肿组(21.4%vs 5.9%,23.2%vs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下血肿组血肿体积大于胎盘后血肿(18284.43 mm~3vs 8871.79 mm~3),胎盘后血肿分娩孕周明显小于绒毛膜下血肿(37.17±3.34周vs 38.22±2.7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后血肿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高于绒毛膜下血肿(13.6%vs 2.1%,RR 1.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后血肿组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及胎盘残留发生率均高于绒毛膜下血肿组(40.9%vs 12.5%,38.6%vs 12.5%,29.5%vs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后血肿组新生儿体质量较绒毛膜下血肿组低(3080.68±796.59 g vs 3364.58±571.10 g),并且易并发新生儿疾病(15.9%vs 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两种血肿的体积、分娩孕周、妊娠结局明显不同,胎盘后血肿较绒毛膜下血肿可能更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子宫切口血肿与子宫瘢痕憩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以产后发生子宫切口血肿149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血肿致切口分离者为分离组, 未致切口分离者为未分离组。以同期子宫切口处无血肿的病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子宫切口愈合后子宫瘢痕憩室发生情况, 以及远期愈合情况。采用t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 939例中, 149例(7.7%)术后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切口血肿者为血肿组。血肿组中, 分离亚组74例, 未分离亚组75例。同期110例初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子宫切口血肿, 作为对照组。(2)共41例(2.1%)形成子宫瘢痕憩室, 均在血肿组, 占该组的27.5%(41/149)。分离亚组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为52.7%(39/74), 高于未分离亚组的2.7%(2/75)(χ2=35.96, P<0.001)。(3)子宫切口内血肿、切口内+切口后方血肿、子宫切口内+切口前后方血肿致切口分离时, 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分别为10/18、55.1%(27/49)和2/2...  相似文献   

9.
产道血肿是产时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因其隐性出血易被忽略,且出血量不易计算,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产道血肿20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道血肿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由于分娩造成产道深部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积于局部形成血肿称为产道血肿,可以发生于外阴,阴道、阔韧带甚至肾区。虽然它是少见的分娩并发症,文献报告发生率为1∶259,1∶422不等,但可以导致出血,造成产后出血甚至休克、继发贫血、继发感染等危害,大部分血肿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每一个产科工作者都应该熟悉此病,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正确处理。引起产道血肿的诱因:由于分娩的创伤,女阴皮下或阴道粘膜下深部的血管破裂时可以形成血肿,自然分娩或阴道手术产,产道撕裂,未能及时修补或修补时止血不良均可发生,侧切伤口由于没有缝合到顶部,或没有缝合住切开的血管或缝合时穿过了较大的静脉都可引起血肿发生。有作者报告侧切伤口血肿可占全部血肿的61%。因此侧切、胎吸、产钳、臀助产、臀牵引等手术产是引起产道血肿的重要原因。妊高征患者组织水肿,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因此是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是两种用于第二产程的助产方式。胎头吸引术操作简便,对母体损伤小,但牵引力量小,胎头血肿发生率高;产钳术牵引确切,力量可靠,适合紧急情况快速终止妊娠,但母体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 3种不同病因的不孕症患者黄体血肿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行排卵监测的不孕妇女2 4 0例 ,根据其不孕病因分为 3组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 77例 ,慢性盆腔炎组 (盆腔粘连、结核 ) 4 8例 ,对照组 (女方无明显异常的不孕妇女 ) 115例。比较此 3组患者的黄体血肿发生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慢性盆腔炎组、对照组黄体血肿发病率分别为 2 7.2 %、16 .7%、0 .87% ,前两组高于第 3组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黄体血肿发生率高于慢性盆腔炎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慢性盆腔炎组黄体血肿的直径、黄体血肿形成前卵泡的直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患者黄体血肿的发生率较高 ,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 (盆腔粘连或结核 )的不孕患者 ,如排卵监测时出现黄体血肿 ,可作为选择腹腔镜检查与手术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所发生的第二产程延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共133例,其发生率为2.07%.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胎位异常占35.34%,宫缩乏力占19.55%,脐带异常占15.04%,产道异常占8.27%,分别占本次资料的前4位.第二产程延长后伴随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者(P<0.05);阴道助产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及阴道自娩(P<0.05),而伴随胎位异常、宫缩乏力早产、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胎儿窒息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产道异常是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以及阴道助产是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绒毛膜下血肿(SCH)是指绒毛膜与蜕膜分离出血,血液集聚在绒毛膜与蜕膜之间,形成血肿。近年来,SCH在妊娠过程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为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确诊断SCH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有效的预后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产后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后血肿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分娩并发症 ,包括外阴血肿、阴道血肿、盆腔阔韧带和腹膜后血肿等。血肿一般发生在分娩时 ,大多数在产后被立即发现 ,亦可在分娩后 2 4小时内发现 ,出血量大者 ,其产后病率很高 ,需输血者占 10 %~ 40 %,休克可发生于 10 %~ 2 0 %的病例 ,2 5 %的患者在组织愈合后局部组织变性。至今国内外均缺乏有关产后血肿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资料。因此 ,临床医生仅依靠既往的经验和已发生的病例来进行判断处理。不过及时识别和处理产后血肿对降低孕产妇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各方面报道的产后血肿的发生率差异较大 (1/ 75 0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绒毛膜下血肿早产及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诊断为绒毛膜下血肿的单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产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孕周<8周27例;血肿体积<20cm3(A1组)57例,20~30cm3(A2组)12例,>30cm3(A3组)9例;血肿/孕囊体积比≤10%(B1组)11例,>10%~25%(B2组)25例,>25%~50%(B3组)22例,>50%(B4组)20例。首发孕周<8周组较≥8周组早产率高(P<0.05);A3组与A1组比较,胎盘粘连率高(P<0.05);B4组与其他3组比较,流产率高,终止妊娠周数、足月产率、活产率、新生儿体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高龄及血肿/孕囊体积比≥25%是流产的高危因素,有宫腔操作史是早产的高危因素。结论 高龄、血肿/孕囊体积比≥25%是绒毛膜下血肿患者流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断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在剖宫产术后1周左右B超检查发现子宫切口处低回声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状回声,提示子宫切口血肿.9例患者经抗感染、促宫缩并辅以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行子宫切除.结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血肿形成有多种原因,应用B超检查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时水中分娩产妇的产程、产道裂伤、产时和产后并发症、产时和产后镇痛药使用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以评价水中分娩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3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在我院选择水中分娩的1227例产妇作为水中分娩组,将同期的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顺产的122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产道裂伤、产时和产后并发症、产时和产后镇痛药使用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产褥病率、产后出血、会阴阴道血肿、产后尿潴留、新生儿轻度及重度窒息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均未行会阴切开,对照组会阴切开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下水后用镇痛药及产后用镇痛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中分娩能减轻分娩疼痛,减少产时、产后镇痛药的使用.减少产道损伤,且未发现对母儿有其他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时,胎头受产道挤压或因胎头负压吸引、产钳手术等引起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笔者于1998—2003年间,采用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阴道静脉丛出血伴腹膜外血肿、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孙雪梅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系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及出凝血机制障碍。而阴道穹窿裂伤致阴道静脉丛出血伴腹膜外血肿者却甚是少见.本院收治1例,现就抢救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