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或慢性肝病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而导致致命性并发症,是肝功能衰竭(肝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人工肝支持治疗除能替代复杂的肝脏代谢功能外,尚有助于逆转导致死亡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用连续性动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HDF)联合血浆置换(PE)对40例危重肝衰合并MODS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急性或亚急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探讨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程度并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效果。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急性重型3例和亚急性重型2例)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1次,时间约10-12h,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3个不同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氨、血清TNF-α、IL-6及内毒素水平,并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神经系统症状。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红素(TBIL)、TNF-α、IL-6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合并2种器官衰竭者4例,3种器官衰竭者1例。治疗后未再继续发展。其中2例患者痊愈(2种器官衰竭),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3种器官衰竭),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治疗后有效为4/5,存活为3/5。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能明显的降低重症肝炎急性期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水平,是遏制IRS到MODS病理发展、促进衰竭脏器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牙周状况,探讨肝病的严重程度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未经治疗且ALT≥2×ULN的HBeAg阳性CHB、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HBsAg阳性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各60例,采用菌斑指数(PL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周炎分级等指标对各组患者进行牙周状况评估。结果 HBeAg阳性三组患者牙周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牙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牙周炎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4.
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1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莼 《现代护理》2005,11(22):1907-190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肝活检术前、后的护理。方法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n=92)接受肝穿刺活检,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G)和纤维化(S)程度,其中34例肝活检术前使用维生素K110mg肌注,2次/日,连续3天,观察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术前、术后护理方案。结果92例患者肝活检术后出血11例(12.0%),34例术前使用维生素K1出血4例,58例未使用维生素K1出血7例,2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出血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肝穿刺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穿刺前使用维生素K1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与肝脏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26例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多器官衰竭临床分析周元启刘登展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是传染科急症之一,病情凶险,预后极差。主要原因是肝功能急剧衰竭,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导致多器官衰竭(MOF),往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84例重肝中26例合并M...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串联是通过吸附和透析的原理,直接从血液中清除药物或毒性,操作简便,疗效明显。我科2005年5月用HP串联HD治疗1例中草药中毒致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为(TBil)(101.23±35.02) μmol/L,谷丙转氨酶为(ALT)(45.14±5.32) U/L,谷草转氨酶为(GOT)(38.63±8.41) U/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2.18±42.85) μmol/L、(68.29±14.47) U/L、(52.46±14.25) U/L,白蛋白(ALB)(35.27±3.65) g/L高于对照组的(31.88±4.62) 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浊退黄汤可有效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非生物型人工肝由血浆置换(PE)、血液吸附(灌流)及血液滤过(HF)3种血液净化方法组成,临床上根据肝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形式和严重程度不同,选用单一或组合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疗效较为肯定。我科利用PE治疗危重患者的急性肝功能障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317000)陶世英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某些诱发因素的始动下,短期内贯序性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高。自1992年2月至1996年3月以来,我科收治肝...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多器官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多器官衰竭曾子健阮孝萱多器官衰竭(MOF)是指患者在严重感染、外伤、出血或大手术之后,同时或相继发生心、肺、肝、肾、胃肠等器官的功能衰竭,预后较差。年龄越大发生MOF的机会越多,病死率也越高。现就我院1989~1993年住院的...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具有生命危险的少见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低(0.08‰-0.15‰),但严重的以肝衰竭为特征的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肝性脑病可导致多脏器衰竭和死亡。我们对1998年至2005年我院ICU 12例AFLP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素珍  李廷谦 《华西医学》1994,9(4):390-392
肺心病与多脏器损害黄素珍,李廷谦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通常是指肺、心、肝、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同时发生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害)〔1〕。我科从1975.9─1990.4对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相似文献   

14.
对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衰竭的肝功能予以支持及缓解其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们于2005年5月-2006年11月,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HA330-Ⅱ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41例乙型慢重肝患者,在肝脏支持及并发症处理上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DN)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作用,探讨DN患者的血液透析指征,以选择最佳血液透析时机。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58例DN均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资料:血肌肝(Scr)200~400μmol/L,内生肌肝清除率(Ccr)血液透析20~40ml/min之间。透析组(n=28)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血液透析;非透析组(n=30)仅内科综合治疗。结果透析组3月、6月后营养状况改善,Ccr水平及并发症缓解情况优于非透析组。非透析组中6例转为永久血液透析,死亡2例。结论①重度营养不良为DN患者血液透析指征。②提前血液透析可减慢DN走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应用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辅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4年5月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物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概述早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注意休克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尔后在平战时多发伤、复合伤危重病人首先生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接踵而来心、肾、肝、消化道、脑和造血等器官衰竭,故在七十年代提出多器官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概念,并进行临床和基础探索。近十年文献中该综合征名称繁多如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多器官系统衰竭(Multipleorgansystemfailure,MOFS),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ultipleorganfailuresysdrome,MOSF),多内脏衰竭综合征(Syn-dromedofmult…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正常SD大鼠及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rotein-7,BMP-7)表达的分析,初步探讨BMP-7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或D-氨基半乳糖的方法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功能衰竭模型。采用RT—PCR方法研究BMP-7mRNA的表达,并对4例正常SD大鼠、11例肝功能衰竭模型、3例肝纤维化模型中BMP-7mRNA的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BMP-7/β—actin在正常大鼠肝组织(0.449±0.154)高于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组织(0.044±0,024),低于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3.174±2.525),与后者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表达增加,在肝功能衰竭模型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部小肝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36例深部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深部小肝癌术前确诊率低,术中定位困难,易残留,如行广泛切除,病死率及肝功能衰竭发生率高。结论(1)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深部小肝癌术前诊断阳性率。(2)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美蓝定位,使术中病变定位准确,可减少肝组织损伤及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3)在美蓝定位基础上,行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病变切除彻底,且在切除病灶基础上使更多的肝组织得以保留,进一步降低术后病死率及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实用价值很高。(4)术中对肿瘤切除创面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能进一步提高深部小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AFP定量对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收集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的71例急性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AFP定量检测,并随访3个月.根据实际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21)及死亡组(n=50).采用独立变量的非参数检验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AFP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AFP水平在评价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并结合临界值进行四格表分析.结果 生存组患者AFP水平(186 μg/L)明显高于死亡组(36.5 μg/L,P=0.004).通过ROC分析显示,以121 μg/L作为急性肝衰竭预后好转判断的临界值时,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7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4和0.700,对预后判断的准确率为0.714,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85.4%.结论 AFP水平121 μg/L是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准确率较好,阴性预测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