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构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C57BL/6小鼠15只,随机分成 NS 组(生理盐水组)、第1 组(50μg HDM+50μg OVA +15μg LPS)、第2 组(50μg HDM+100μg OVA+15μg LPS)、第 3组(100μg HDM+50μg OVA+15μg LPS)、第4组(100μg HDM+100μg OVA+15μg LPS),每组3只。于实验第0、1、2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4、15、18、19天进行激发,第21天处理小鼠,检测相关指标。结果①小鼠行为学变化:致敏后第1~4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挠耳抓鼻、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大小便失禁等改变,第4组甚至出现嗜睡、匍匐不起等症状,而 NS 组未见上述表现。②小鼠肺功能:与 NS 组、第1 ~3组比较,第4组 小 鼠 在 乙 酰 甲 胆 碱 (Mch)刺激下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呈现明显气道高反应性(P <0.05);NS、第1、第2、第 3组小鼠气道阻力变化不明显。③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 NS 组、第1 ~3组比较,第4组小鼠 BALF 中细胞总数最多,相较 NS 组有3倍以上升高(F =66.971,P <0.001);且第4组小鼠 BALF 中性粒细胞数量最高,约3×105/ml;与 NS 组、第1 组比较,第4组小鼠 BALF 嗜酸粒细胞数量偏高(F =23.888,P <0.01),而第2-4组比较,3组 BALF嗜酸粒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小鼠肺组织病理:HE 染色,NS 组小鼠可见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结构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连续,纤毛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第1 ~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管腔变狭窄,杯状细胞增生及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而气道、肺间质和小血管周围散布着大量的炎性细胞,而 第4组 小 鼠 肺 部 炎 症 浸 润 最 明 显(χ2=23.888,P <0.05);粒细胞分化抗原-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 组小鼠未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第1~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而第4组小鼠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F =28.411, P <0.0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 组小鼠未见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第1 ~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206,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值比较,第4组 小 鼠 肺 组 织 比 值 最 高。结 论 在 15μg LPS 环境下,100μg HDM 联合100μg OVA 可成功建立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鼠重症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小鼠,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设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正常组、哮喘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按剂量具体分为1 μg,10 μg,100 μg亚组,均在第一次抗原致敏前7 d腹腔注射给药.末次激发后48 h采用美国Buxco公司小鼠整体体积扫描记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以乙酰甲胆碱各浓度激发时增强的呼吸间歇(Enhanced Pause,Penh)表示.以PC100[气道反应性升高为生理盐水(NS)值2倍时的Mch激发浓度]及Penh/NS%max综合评价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1μg肛组PC100(13.2±6.9)g/L、10/μg组(11.8±5.58)g/L与哮喘组(5.97±1.73)g/L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μg、10 μg组Penh/NS%max分别为(623.22±252.39)%,(519.71±200.41)%,显著低于哮喘组(1 306.83±540.46)%,P<0.01.10 μ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42.75±7.44)%显著低于哮喘组(57.25±13.2)%,P<0.01,1 μg组、100 μ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显著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干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激发的小鼠,探索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肺损伤对照组(B组:B1~B4)、嗜酸细胞性哮喘模型对照组(C组)、NA模型探索组(D组:D1~D4)。分致敏和激发两阶段建模,致敏阶段:A组PBS腹腔注射及PBS滴鼻,B组PBS腹腔注射及LPS滴鼻,C组OVA腹腔注射,D组OVA腹腔注射及LPS滴鼻;激发阶段:A、B组生理盐水雾化,C、D组5%OVA雾化。通过观察小鼠雾化时的症状、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和血清OVA-sIgE等评价NA小鼠模型建立。结果①D3组小鼠出现类似C组小鼠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等表现。②D3组BALF炎症细胞总数较A组显著升高(P〈0.01);D3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百分比(NEU%)较A、C、D1、D2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百分比(EOS%)较A组显著升高而较C组显著低下(P值均〈0.01)。③D3组支气管管壁及肺泡间隔增厚变形,部分断裂,气道黏膜下除了EOS浸润外还存在明显NEU浸润。④D3组血清OVA-sIgE水平显著高于A组而低于C组(P值均〈0.05)。⑤D3组IL-4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0μg LPS滴鼻吸入+50μg OVA腹腔注射三次与5%OVA连续激发两周即D3组可成功建立NA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减轻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鸡卵清蛋白诱导小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中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45只雌性SPF级C57BL/6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对照组(P:P:P)、哮喘组(O:P:O)和MSC治疗组(O:M:O).哮喘组与MSC治疗组第1天和第8天致敏,第15天、第16天和第17天使用OVA气道内滴入激发哮喘.MSC治疗组于哮喘造模第14天移植外源性MSC.对照组小鼠予PBS处理.三组小鼠于末次激发结束后24 h(第18天)处死,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上清,ELISA检测IL-5、IL-9及β-氨基己糖苷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总细胞数、嗜酸粒细胞数;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部气道炎症情况.结果 ①MSC下调了哮喘小鼠气道局部炎症;②MSC减轻了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③MSC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④MSC抑制了哮喘小鼠过度的Th2变态反应.结论 外源性MSC通过抑制Th2变态反应,减轻哮喘肺组织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 (ISS DNA)单用和与过敏原卵白蛋白 (OVA)合用 ,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模型气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作用维持时间。方法 BALB/c小鼠 36只 ,分ISS组 (A组 ) 12只、ISS +OVA组 (B组 ) 12只、OVA组 (C组 ) 6只和生理盐水 (NS)组 (D组 ) 6只。A、B、C组用OVA致敏及激发。A组和B组根据注射次数再分A1、B11次注射组 (1次腹腔注射ISS DNA 10 0μg或ISS DNA 10 0 μg +OVA 10 μg)和A2 、B2 2次注射组 (2次腹腔注射ISS DNA或ISS DNA +OVA)。各组在第 1次激发后 6周中 ,每周采血 1次测特异性IgE ,最后处死小鼠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肺组织病理检查 ,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BALF中嗜酸细胞 (EOS)数A1组为 (2 39± 0 81)× 10 4/ml;A2 组为 (2 .6 2± 0 .77)× 10 4/ml;B1组为 (1.80± 0 .12 )× 10 4/ml;B2 组为 (1.84± 0 .6 7)× 10 4/ml,与C组 [(12 .4 3± 2 .13)× 10 4/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脾细胞分泌的IFN γA1组为 (5 10± 10 2 )pg/ml;A2 组为 (492± 98)pg/ml;B1组为 (5 32± 12 0 )pg/ml;B2组为 (46 9± 132 )pg/ml,与C组 [(194± 80 )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E前 4周B组与C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模式建立Th2优势哮喘小鼠模型;采用LPS联合OVA致敏和OVA激发模式建立Th17优势哮喘小鼠模型;将HMGB1拮抗剂rHMGB1-Abox经鼻滴人至Th17优势哮喘小鼠,建立HMGB1阻断的哮喘小鼠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Th2优势哮喘组、Th17优势哮喘组以及HMGB1阻断组,每组小鼠各10只,共4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数目、IL-1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h17优势哮喘组小鼠HMGB1表达增强,并定位于气道上皮中。Th17优势哮喘组小鼠HMGB1表达、中性粒细胞计数和IL-17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Th2优势哮喘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1);HMGB1阻断组小鼠HMGB1表达、中性粒细胞计数和IL-17水平与Th17优势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HMGB1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2,P〈0.05),HMGB1表达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Th17优势哮喘小鼠气道上皮HMGB1表达增强,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呈正相关,HMGB1可能在调节哮喘Th17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LALF(鲎抗脂多糖因子 )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增敏的小鼠败血症休克的保护作用 ,以及LALF对内毒素 (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 10 (IL - 10 )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用D -Gal增敏建立LPS休克模型 ;治疗组接受LALF处理 ,对照组给予缓冲液。体外实验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分别给予单独LPS或LALF/LPS处理 ,收集培养上清 ,分别用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NO及IL - 10浓度。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 :LALF与LPS体外预混合后可明显改善小鼠的生存率 ,且在LPS攻击之后给予LALF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提示LALF可明显降低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与此相反 ,LALF能增加LPS诱导IL - 10的生成。结论 LALF能保护D -氨基半乳糖增敏小鼠抵抗内毒素休克。体外实验提示LALF的保护效应可能与LALF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NO的产生而同时增加抗炎因子IL - 10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烟曲霉暴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黏蛋白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0只):慢性哮喘(A)组、慢性哮喘+烟曲霉孢子吸入1周(B)组、3周(C)组和5周(D)组、慢性哮喘+生理盐水吸入(E)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F)组和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烟曲霉孢子吸入(G)组.测定各组大鼠的基础气道阻力和气道阻力变化率,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2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气道上皮细胞MUC2表达强度.结果 D组大鼠基础气道阻力为(1.06±0.28) cm H2O·ml-1·s-1、气道阻力变化率为(85.69±5.68)%、BALF中IL-13为(197±34) mg/L、肺组织MUC2 mRNA/β-actin mRNA为(3.0±0.6)、气道上皮细胞MUC2表达强度(A值)为(871±70)均高于A组[(0.52±0.13) cm H2O· ml-1·s-1、(31.62±3.62)%、(54±9)mg/L、(1.8±0.4)、(202±36)]、B组[(0.54±0.14) cmH2O·ml-1·s-1、(35.90±2.62)%、(96±16) mg/L、(1.9±0.3)、(258±48)]、C组[(0.89±0.22) cm H2O· ml-1·s-1、(60.91±4.26)%、(136±22) mg/L、(2.3±0.5)、(546±54)]和E组[(60.91±4.26) cm H2O· ml-1· s-1、(31.64±3.47)%、(37±8)mg/L、(1.7±0.4)、(188±39)](P<0.01或P<0.05);A组高于F组[(0.33±0.08) cm H2O· ml-1·s-1、(16.85±3.62)%、(23±6)mg/L、(0.5±0.2)、(87±18)]和G组[(0.34±0.12) cm H2O· ml-l· s-1、(16.52±3.34)%、(25±6)mg/L、(0.5±0.1)、(88±15)](P<0.01或P<0.05);大鼠肺组织MUC2 mRNA/β-actin mRNA和气道上皮细胞MUC2表达强度(A值)均与BALF中IL-13水平正相关(r=0.648,P<0.05;r=0.676,P<0.05),与气道阻力变化率正相关(r=0.644,P<0.05;r=0.584,P<0.05).结论 慢性烟曲霉暴露可上调哮喘大鼠气道黏蛋白MUC2基因表达,气道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和黏滞度增加,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辅助性T17(Th17)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雷公藤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哮喘组给予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雷公藤甲素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40μg/(kg·d)雷公藤甲素腹腔注射干预,地塞米松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1 mg/(kg·d)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干预。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小鼠气道炎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1)。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IL-10浓度较哮喘组明显升高,Th17细胞比例较哮喘组明显下降,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 0. 05),而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IL-10对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减轻气道周围炎症,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Th2型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和治疗组。在第0、3、7天,OVA组和治疗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致敏液[含100μg OVA混合相同体积10%Al(OH)3佐剂],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1次注射后7 d,OVA组和治疗组小鼠分别进行滴鼻激发(50μg OVA),健康对照组使用50μl生理盐水,每天激发1次。治疗组在激发2 h后,给予galectin-1(1μg/ml)进行滴鼻治疗,健康对照组和OVA组使用生理盐水(10μl),连续7 d。第22天,检测3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吉氏染色后,对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肺组织切片用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肺组织炎症病理变化;取眼球血,ELISA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Th2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以及γ干扰素(IFN-γ)、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取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气道高反应性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Penh值为2.08±0.17)较OVA组(Penh值为5.77±0.64)降低(P<0.05)。治疗组小鼠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分别为(1.33±0.52)×10^4/ml、(1.16±0.41)×10^4/ml、(1.33±0.52)×10^4/ml,与OVA组的[(7.00±1.41)×10^4/ml、(5.00±0.63)×10^4/ml、(5.50±0.84)×10^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E染色切片镜检显示,OVA组小鼠支气管周围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气道壁增厚;治疗组小鼠的肺部炎症较OVA组改善,且与健康对照组相似。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为0.24±0.06,IL-4、IL-5、IL-1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4.49±20.76)pg/ml、(82.82±7.71)pg/ml和(31.59±9.78)pg/ml,均较OVA组的[0.87±0.10,(442.72±14.97)、(445.18±35.60)和(434.67±9.78)pg/ml]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中的IFN-γ、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0.80±9.71)、(63.05±6.05)、(67.89±6.64)pg/ml,均较OVA组的[(47.28±5.01)、(23.89±2.98)、(15.49±3.75)pg/ml]提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Treg比例为(9.64±0.41)%,较OVA组的(1.81±0.48)%增加(P<0.05)。结论Galectin-1通过促进机体调节性T细胞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FN-γ、IL-10、TGF-β的生成抑制小鼠过敏性哮喘Th2型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uluid,BALF)中维生素D上调蛋白1(vitamin D up-regulated protein 1,VDUP1)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哮喘发作,并给予1,25(OH)2D3和地塞米松干预,同时设对照组。测定BALF中IL-4和IL-10水平,细胞总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提取7只哮喘模型大鼠BALF中的巨噬细胞,体外给予1,25(OH)2D3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及BALF中巨噬细胞表达VDUP1和TRX的水平。结果 1,25(OH)2D3治疗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和IL-4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高。肺组织及肺泡巨噬细胞中VDUP1和TRX表达增加。结论给予哮喘大鼠1,25(OH)2D3可抑制气道炎症,增加TRX和VDUP1的表达,两者可作为哮喘氧化应激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粉尘螨Ⅲ类重组变应原(Der f3)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的致敏效果。方法 30只6~8周龄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组(阴性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阳性对照组)和Der f3组(实验组),OVA组和Der f3组分别使用OVA和纯化Der f3蛋白于第0、7、14天进行腹腔注射致敏,于第21d开始雾化吸入,连续7d,PBS组则换成PBS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最后一次雾化吸入24h后,分别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2、IL-17和IFN-γ的含量及血清中IgG1、IgE抗体水平变化;结果OVA组和Der f3组小鼠肺部支气管、血管粘膜下及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断裂及脱落,血管壁明显水肿等,而PBS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Der f3组的BALF中白细胞总数[(19.99±1.03)×106个/ml]及嗜酸性粒细胞(EOS)[(1.81±0.07)×106个/ml]计数均明显高于PBS组(P<0.01);与PBS组相比:BALF中IL-4 [(80.99±9.06) pg/ml]、IL-17 [(209.69±31.86) pg/ml]呈高水平表达(P<0.01),而IL-2 [(8.29±1.27) pg/ml]和IFN-γ [(55.04±18.85) pg/ml]含量则显著下降(P<0.01);上述指标在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出现类似的变化。Der f3组血清中IgE [(31.92±2.68) U/ml]、IgG1 [(16.46±4.32) μg/ml]的含量表现为Th2型反应增强趋势;但OVA组和Der f3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重组Der f3蛋白可成功建立小鼠变态反应性气道及肺部炎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局部淋巴细胞的炎症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中是否存在长期炎症记忆,肺局部淋巴细胞能否传递炎症记忆。方法97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50只)、长期组(B组,20只)、长期对照组(C组,6只)、过继转移组(D组,12只,根据转移细胞数再分为D1、D2与D3亚组)、过继转移对照组(E组,6只)和naive小鼠组(F组,3只)。B组与D组中分别有亚组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卵蛋白(OVA)进行第二轮激发,称为BBSA亚组与DBSA亚组。各组评价病理学,检测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强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与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并比较B组与A组、D组与A组的炎症反应。A组小鼠末次激发后34d,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得到的混合细胞(BAL细胞)与去除红细胞的脾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变应原刺激,检测细胞增殖与培养液中的IL5浓度。结果(1)A组小鼠主要表现血管炎、肺泡炎与细支气管炎,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和IL5浓度分别在末次激发后8h、24h、240h达峰值[分别为(22±5)×104/ml、(143±009)×104/ml、(751±529)pg/ml]。B组小鼠在第二轮激发前肺中仍有零星的血管炎与肺泡炎;经第二轮激发后血管炎更严重,肺泡炎约为激发前的3倍(激发前、后的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指数之比为2123/714),BALF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正常体重哮喘组(B组)、正常体重瘦素干预组(C组)、肥胖对照组(D组)和肥胖哮喘组(E组),建立大鼠肥胖和哮喘模型.测定气道反应性,计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及瘦素浓度,Western blot及逆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瘦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C、E组大鼠以10、100、300 ug/kg浓度乙酰胆碱尾静脉注射后气道阻力[分别为(0.89±0.11)、(1.02±0.10)、(1.13±0.11)cm H2O·ml-1·s-1(1 cm H2O=0.098 kPa)和(0.95±0.10)、(1.12±0.10)、(1.14±0.10)cm H2O·ml-1·s-1],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0.64±0.13)、(0.74±0.07)、(0.77±0.09)cm H2O·ml-1·s-1],均P<0.05.C、E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分别为(91±9)×104/ml和(108±21)×104/m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2.4±4.0)×104/ml和(14.2±5.9)×104/ml]均高于B组[分别为(79±7)×104/ml和(2.4±1.1)×104/ml],均P<0.05.C、E组血清及BALF中IFN-γ浓度[分别为(42.3±3.5)、(45.1±4.8)、(19.2±1.8)和(20.3±1.5)ng/L]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6.5±1.4)和(9.3±1.0)ng/L],均P<0.05.C、E组肺组织瘦素蛋白及mRNA表达[分别为(0.40±0.07)、(0.44±0.05)ng/L和(0.34±0.06)、(0.38±0.04)ng/L]均明显高于B组[(0.31±0.03)ng/L和(0.21±0.04)ng/L],均P<0.05.结论 瘦素可促进哮喘气道炎症,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Th1型炎症反应增强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及延迟应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分为 5组,每组 8只。鸡卵白蛋白(OVA)致敏 /激发组 (A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 (BUD)早期治疗组 (C组 ),BUD延迟治疗组 (D组 ),OVA延迟对照组(E组)。小鼠于第 0、14天以OVA致敏,从第 1次致敏后第 24天开始雾化吸入 2.5%的OVA激发并持续 18d,建立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早期(抗原激发前 1d始)和延迟(第 1次抗原激发后第 18天始)雾化吸入BUD(0.5mg/ml),观察抗原激发及BUD应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5(IL-5)和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 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壁周围EOS计数、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评分并测定气道平滑肌增生高度及胶原面积。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A组BALF中EOS数为(57.460±11 060)×104 /ml,B组为[ (0.050±0.020)×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ALF中IL- 5水平及IFN -γ水平分别为(52.9±2.8)pg/ml、(39.5±3.2)pg/ml,B组分别为(16.8±1.5)pg/ml、(63.8±3.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支气管壁周围EOS数分别  相似文献   

16.
Chen X  Lin J  Zhou T  Cong X  Wang H  Ye L  Li J  Qiao J  Zhao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313-31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IL)-1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Th)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IL-12干预组小鼠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同哮喘组,在第2次致敏的同时雾化吸入IL-12;正常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加雾化吸入。OVA激发结束后24h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脾单个核细胞(SMNCs),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上清中γ干扰素(IFN -γ)和IL-4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SMNCs INF-γ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IL-12干预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2)哮喘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IL-12干预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γ水平增高,IL-4水平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3)哮喘组小鼠SMNCs IFN- γmRNA表达减弱,IL-4mRNA表达增强;IL-12干预组小鼠SMNCsIFN-γmRNA表达增强,IL-4mRNA表达减弱,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FN-γmRNA表达减弱,IL-4mRNA表达增强。结论:单纯雾化吸入IL-12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纠正失衡的Th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