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李毅  魏霆 《海峡药学》2007,19(10):90-92
目的对比观察肾移植患者服用硫唑嘌呤与霉酚酸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两组基本条件相同。对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项目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分别有9例和8例患者于术后第四天Scr完全恢复正常,硫唑嘌呤组患者1例出现肾小管坏死,术后1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均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霉酚酸酯组1例急性排斥患者,Scr水平停留在189μmol.L-1水平。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服用硫唑嘌呤及霉酚酸酯后Tmax、C2、CO及AUC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服用环孢素后毒副作用相当。结论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使用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肾移植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MMF)替代硫唑嘌呤(Aza)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肾移植后应用皮质激素(Perd),环孢素(CsA),MMF(或)硫唑嘌呤(Aza)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分成MMF组57例,Aza组38例,MMF组适当减少环孢素用量。结果 MMF组发生急性排斥率为8.89%(5/57),Aza组为23.7%(9/38)。结论 以MMF代替Aza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可以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及CsA的用量,减少药物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小剂量霉酚酸酯(M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MMF1.0·d-1、2.0·d-1和硫唑嘌呤(Aza)50-75 mg·d-1,每组均联合应用环孢素(CsA)及泼尼松(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小剂量MMF组严重腹泻比常规剂量组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及血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小剂量MMF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结论:小剂量MMF疗效可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性别对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DX快速血药浓度分析仪(FPIA法)对314例次肾移植术后0~24个月的患者进行常规环孢素A血药浓度谷值监测。将患者分为男、女两组,年龄分别为43.61±10.61Y及50.68±40.60Y;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分析考察了不同性别组在术后0~3个月、3~6个月,6~12个月及12~24个月的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术后后期(12~24个月)的环孢素A谷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后中后期(6~12)(p<0.05);女性患者在术后各个时期的谷浓度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10%~20%,考虑与环孢素A脂溶性及术后肾清除率CL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龄患者肾移植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高龄患者肾移植的疗效,对109例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62例(56.9%),死亡15例,1年人,肾存活率为86.2%,82.7%,认为50岁以上患可安全成功地接受肾移植术,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受者适应症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提高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后 ,尤其是环孢素治疗者中的高血压常见。抗高血压治疗可缓解移植肾功能降低的进展。虽然于肾移植后头 1年使用环孢素可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但该药物能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钙拮抗剂可急剧地降低环孢素对肾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但远期效果不明。本文报道钙拮抗剂尼群地平对用环孢素治疗肾移植患者肾功能影响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结果。受试者为 6~ 1 2周前曾行肾移植的 1 8~ 60岁患者 2 53例 ,其中血压正常 1 5.4 k Pa(舒张压 <1 2k Pa) 1 0 9例和高血压患者 (舒张压 >1 2 k Pa和 <1 5.4 k Pa或正接受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移患者植术后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26例肾移植患者中出现高脂血症的267例患者,调查术后时间、环孢素(CsA)全血浓度对患者移植术后血脂影响,及高血脂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肾移植术后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2年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8%、7.0%、7.6%、10.9%,患者首次血脂异常时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CsA全血浓度呈相关趋势。肾移植患者出现高血脂时,其血肌酐(SCr)和血糖(Glu)也明显升高,服药降低血脂后,SCr和Glu明显下降至血脂异常前水平(P〈0.05),而未服用调脂药仅控制饮食的患者,首次血脂异常后3个月的Glu和SCr水平继续升高,显著高于首次血脂异常时的水平(P〈0.05)。结论:Cs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脂的影响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术后1年内是肾移植受者高血脂症高发期。高血脂可明显影响移植肾功能,同时使患者血糖升高,应密切监测血脂变化.及时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9.
颜纯海  殷福兴 《江苏医药》1996,22(12):836-837
2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接受信他米松及硫唑嘌呤治疗。临床随访观察人肾存活1~5年者10例(占47.6%),6~9年者6例(占28.6%),测定肝肾功能正常。作者认为借他米松免疫抑制剂疗效确切,价格便宜,钠水潴留的副作用少,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昕  刘龙 《沈阳部队医药》2002,15(6):462-463
为总结肾移植经验,提高长期存活率,对1978年以来施行的1124例次肾移植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药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3.1/70.3、74.6/68.6和62.6/56.1。淋巴毒试验>2%和<2%肾移植群体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AR)、加速排斥反应(HAR)百分率无明显差异。与550例单纯行淋巴毒试验相比,335例行HLA分型HAR发生率明显减少,130例增加PRA检测AR和HAR发生率较早期550例均有所下降。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和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药、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在肾移植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服用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患者各28例,均采用同服环孢菌素和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每月常规监测环孢菌素A(CsA)全血浓度、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结果:MMF组的CsA用量及其血药浓度显著低于Aza组(P〈0.05),MMF组患者血肌酐(Cr)值也显著低于Aza组(P〈0.05),同时MMF组对急慢性排斥反应效果较Aza组好,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低于Aza组。结论:MMF较Aza不良反应小,减少或避免肝、肾功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机会,使肾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等指标与硫唑嘌呤(Aza)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方法: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35例,对照组(环孢素A+泼尼松+Aza)25例。试验观察期24mo。结果:MMF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肝<0.01,P肾<0.01);且MMF组肾功能较对照组平稳。结论:MMF与环孢素A及泼尼松三药联用,可降低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肝肾毒性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容量负荷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909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根据术中容量治疗量(ml/kg)分为A组:〈20;B组:20~29;C组:30~39;D组:40~49;E组:≥50。对比观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结果 DGF的发生率,A组54.2%,高于B组的31.5%(P〈0.05);ATN的发生率,A组(13.8%)高于其他组(B组6.5%,C组6.4%,D组5.9%,E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在年龄、体重、MAP和CVP术前基础值高(P〈0.05)。结论 肾移植术中液体治疗要结合MAP和CVP的动态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他克莫司在初次肾移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初次尸体肾移植的患者共207例,比较同期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与环孢素治疗患者的体重、血压、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尿酸、肾功能及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检测、血药浓度,同时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时间0·5~3·5年。结果他克莫司组40例,1年、3年人/肾存活率为97·5%/95·0%,95·0%/92·5%;环孢素组167例,1年、3年人/肾存活率为95·8%/94·0%,94·6%/92·8%。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5·2%(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20·4%(P<0·05),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2·5%,9·6%(P>0·05),肝损害、肾损害、高血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变化,颤抖,口舌、手脚麻木在环孢素组较明显,体重增加、多毛、牙龈增生在他克莫司组不明显。结论他克莫司用于首次尸体肾移植后免疫抑制作用显著,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好。起始剂量0·15mg·kg-1·d-1,患者耐受性较好,长期使用安全,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带肾存活5a以上肾移植患者环孢素(CsA)gn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mA)测定112例肾移植患者2530例次CsA血药浓度,并对其术后时间、性别、免疫抑制方案、CsA谷浓度(c0)、服药后2h血药浓度(c2)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药浓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个体差异较大;男女2组血药浓度差异未见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种免疫抑制方案中,CsA的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差异分别呈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CsA血药浓度,可防止免疫过度、不足和药物毒性,从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TM值。结果 肾移植术后正常组患者血浆中TM值显著低于环孢素肾毒性组和急性排斥组患者血浆中TM值,而环孢素肾毒性组环孢素血药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正常组和急性排斥组。结论 TM测定对鉴别环孢素毒性和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罗莫司用于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雷帕鸣)应用于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来自我院的首次尸肾移植患者共23例。给予本品联合环孢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移植后48小时内开始服用本品,首次负荷剂量为6mg,维持剂量为2mg。结果 22例完成6~12个月的随访。6和12个月时急性排斥(AR)发生率分别为13.6%(3例/22例)和15.8%(3例门9例);XAR患者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继续随访半年以上。未见AR复发。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脂血症(56.5%,13例/23例),减少本品用量或应用降脂药后,患者血脂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水平。随访至今移植物血管病和心血管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 本品联合环孢素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后AR发生率,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他可莫司(FK506)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将79例首次肾移植患者分为FK506与环孢素A(CsA)两组,进行对比观察。FK506组(n=23):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CsA组(n=56):CsA+MMF+Pred。结果表明,FK506组和CsA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14.3%,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100%/96.4%。FK506组高血压、高血脂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CsA组,而糖尿病发生率高于CsA组。结论:FK506能有效地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将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COPD内科治疗,此外,观察组接受长期家庭氧疗(LTDOT),并积极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干预和氧疗操作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和患者再入院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SaO2为(69.9±10.8),治疗后为(93.5±4.3),对照组治疗前SaO2为(71.5±10.3),治疗后为(74.7±2.8),观察组治疗后SaO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疗效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再入院次数为3人/次(占9.1%),对照组患者再入院次数为8人/次(占25.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LTDOT及其合理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重度积水无功能肾而进行肾切除术的患者46例,其中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组(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的22例为后腹腔镜(RN)组,开放肾切除术组(open nephrectomy)的24例为开放(ON)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RN组[(1293±20.5)min]与ON组[(118.2±19.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RN组[(162.0±22.1)m1]少于ON组[(259.2±18.5)m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长度RN组[(47.3±19.4)mm]少于ON组[(151.2±25.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25.6±4.9)h]及住院时间[(8.1±1.8)d]均少于ON组(P〈0.01);RN组术后并发症率(9.1%)低于ON组(33.3%)(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