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控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50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饮酒史,血脂、血糖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及饮酒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男性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成早发冠心病组与迟发冠心病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男性早发冠心病组有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明显高于迟发冠心病组,而有高血压史者则低于迟发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迟发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主要累及左前降支,侧支循环的形成较少(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的特点.方法 1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79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94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C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痛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早发冠心痛患者在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88分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冠心痛组.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患者冠脉痛变较轻而且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同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早发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而早发组患者在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第4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P<0.01,P<0.05).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患者冠脉病变较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及其病变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200例,按年龄分两组,早发组≤55岁(100例),非早发组>55岁(10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变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Fg升高及吸烟;两组患者以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病变相比,两组在病变部位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女性非早发组平均Gensini 积分及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高于早发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有Fg、TG、女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吸烟等,及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早日戒烟可有效预防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召金  冯俊  余世成  丁胜楷  张亮 《现代医学》2021,(12):1394-1398
目的:分析早发急性心肌梗死(PMI)患者可能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我院19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PMI组115例和晚发急性心肌梗死组80例,同时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75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PMI组与对照组、晚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在年龄、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方法 对146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66 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80例,对两组患者肥胖、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及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甘油三酯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纤维蛋白原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共入选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体重指数等)、血液指标(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73.4%vs 1.8%,P<0.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冠脉慢血流、长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组(P<0.05),Gensini冠脉积分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男性P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与吸烟以及吸烟所致血脂代谢紊乱、冠脉保护机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 2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130例,女性130例,对其血脂异常、糖尿病、抽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史等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而在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5).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和冠心病家族史在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2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占优势(P<0.05),2组间冠脉病变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冠脉病变特点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对比分析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明显多于晚发组(均P<0.05);晚发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早发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早发组(P<0.01)。(2)早发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晚发组(均P<0.05)。(3)早发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最易受累,左主干较少受累,但死亡率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CAG病变部位早发冠心病AMI患者病变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严重、弥漫性病变少见,但累及左主干病变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2009-07月作者医院收治的因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0例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82例)和对照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既往是否合并有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性别、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甘油三脂血症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积分密切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以男性多发,合并有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各项化验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值表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证实: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而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相关.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6年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病例499例,对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狭窄度、病变血管的累及支数等情况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空腹血糖与冠脉狭窄度相关.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累及冠脉的血管支数相关,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累及的支数呈正相关.结论(1)高龄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有多支病变;(2)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易出现多支病变;(3)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多表现为冠脉的弥漫病变;(4)吸烟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发生多支病变;(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病人容易出现多支病变,且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相关;(6)空腹血糖的增高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冠心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8例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对其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总积分、LAD积分、LCX积分、LM病变例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比例均以>61岁组最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58例患者分为CHD组(n=180)和对照组(n=78),分析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CHD组各种危险因素在发生频率前3位是:高龄(73.3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7.78%)、高血压(61.67%);累积病变血管共375支,好发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以75%-99%为主197支(52.53%);患者多以三支病变为主71例(39.44%):CHD组的性别、高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F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LDL-C异常及FG、HDL-C/TC,LDL-C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发病率、HDL-C、TC、TG(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FG)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CHD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并不高,福建地区CH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FG、低HDL-C/TC、高LDL-C,冠脉的病变支数与严重程度随危险因素的个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CHD患者54例。男51例,女3例,回顾性分析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植入资料。结果:急诊住院者21(38.89%)例,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者15(27.78%)例;各危险因素阳性率依次为:吸烟64.81%、高甘油三酯血症53.70%、高血压42.59%、严重超重35.19%、酗酒22.22%、高胆固醇血症18.52%、糖尿病13.96%、家族史9.26%。具有三个以上危险因素者26(48.15%)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6(48.15%)例、双支病变14(25.93%)例、三支病变14(25.93%)例;病变血管狭窄大于70%者98支,前降支(LAD)47.96%,回旋支(LCX)21.42%,右冠状动脉(RC)28.57%,左主干(LM)2.04%;支架植入术干预血管73支,支架的大小及长度为:LAD3.14±0.38×19.85±5.38(mm),LCX3.03±0.40×21.39±6.72(mm),RC3.50±0.48×22.95±5.16(mm)。结论:多数青年CHD患者发病突然、病变严重。约半数患者病变累及LAD;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严重超重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12.45、11.45及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冠心病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P<0.05)。(3)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高,为69.81%,且多为前降支,受累率为72.96%。结论 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