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静脉营养及肠道喂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将 30 % TBSA 度烧伤大鼠行颈外静脉插管后 ,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 (EF组 )及静脉营养组 (PN组 ) ,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液 ;动态观察空肠与回肠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绒毛表面积。结果 :烧伤后早期PN组与 EF组的空肠与回肠粘膜组织结构均受到明显损害。伤后 48h内 EF组与 PN组之间的空肠和回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以及绒毛表面积无明显差别 ;但至伤后 72 h,EF组都非常明显地高于 PN组。结论 :肠道…  相似文献   

2.
探讨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大鼠肠道血液灌流的机制。采用 30 % TBSA 度烧伤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 (C)、单纯烧伤 (B)和早期喂养 (EF)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 3、6、12、2 4、48h肠组织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血管活性肠肽 (VIP)含量及肠粘膜血流量 (IMBF)。结果 :烧伤后肠组织中 ET、NO、VIP及 ET/ NO、ET/ VIP比值均呈上升趋势 ,而IMBF则显著低于伤前。 EF组中 ET含量及 ET/ NO、ET/VIP比值明显低于 B组 ,而 NO、VIP及 IMBF则高于 B组 ,ET/ NO、ET/ VIP同 IMBF呈显著负相关 (r1 =- 0 .95 ,P<0 .0…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大鼠肠粘膜能量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肠道本身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至Wistar大鼠总体表面积(TBSA)30%三度烧伤,随机将动物分为早期喂养组(EF)、延迟喂养组(DF)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肠粘膜组织ATP、ADP和AMP,按公式计算能量负荷。结果:EF和DF组的ATP、ADP含量在伤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MP的含量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EF组与DF组相比,EF组的ATP、ADP含量明显高于DF组(P<0.01-0.05),而AMP含量明显低于DF组。两组能量负荷均下降,以伤后24h最为显著。除伤后6h外,EF组能量负荷均显著高于DF组。结论:烧伤后肠粘膜高能磷酸化合物明显减少,反映细胞能量贮备的能量负荷水平明显下降,早期肠道喂养可明显增加大鼠肠粘膜能量贮备。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早期肠道营养与早期静脉营养减轻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方法:将6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早期静脉营养组(PN)、早期肠道营养组(EN).制成30%TBSA三度烧伤模型.分组灌喂或颈外静脉输液给予相同热量和热氮比的营养液.烧伤后6、12、24、48、72 h检测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结果:烧伤后大鼠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MDA和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升高,N组在多个时相点低于PN组(P<0.05,<0.01).EN组组织SOD在多个时相点高于PN组(P<0.05,<0.01). 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减轻内脏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氧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5.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 ,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EN)组 ,EN和 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等体积的营养液。动态观察了肠粘膜通透性、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 (ITF)含量以及肠粘液层厚度和成分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肠粘膜通透性、血浆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 ,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ITF含量、肠粘液层厚度及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则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 EN组大鼠肠粘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大鼠肝巨噬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30%Ⅲ度烧伤大鼠胃肠喂养模型,分离、培养肝巨噬细胞,以了解早期肠道营养(EF)对居噬调理作用。方法:105只大鼠随机分为早期喂组,延迟喂主正常对照组,于伤前及伤后1、3、5天观察肝巨噬细胞分泌TNF、PGE2的变化及肝巨噬细胞吞噬胶体颗粒数量的变化。结果:延迟喂养组较喂养组肝巨噬细胞发泌TNF、PGE2及交体颗粒量与均明显增加。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下向是肝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其释放活  相似文献   

7.
肠道喂养与静脉营养两者各有利弊 ,在临床营养支持时 ,两者应结合应用。从本系列实验 30 % °大鼠烧伤以及5 0 %成人烧伤来看 ,早期肠道喂养组对改善肠粘膜血流量、肠道血管通透性及血液流变性 ;降低 REE,改善肠粘膜能荷 ,提高肠粘膜细胞线粒体 态呼吸率、呼吸控制率及磷氧比 ,提高肠组织氧摄取率及肠粘膜 p Hi,降低细胞内游离 Ca2 + ;减轻肠粘液层、粘膜变薄、绒毛变短、隐窝变浅、肠粘膜 PD下降、L/M升高、血清 DAO升高 ,降低血浆、肠道、肠粘膜细胞线粒体 MDA以及血浆内毒素、TNF;提高血清蛋白及肠粘膜 DNA、RNA、氮量 ,降低…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肠道喂养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肠道喂养对胃肠结构与功能、应激与代谢相关的激素、全身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假休克组(SS组)、休克组(HS组)、早期肠道喂养组(HSE组)。SS组自由进食,HSE组复苏后1h用安素营养液喂养,HS组用等量等渗盐水喂养。选择复苏后2、6、24、48h四个时相点观察体重,肝功能,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水平、肝、小肠、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HS组相比,HSE组体重、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肝及腌肠肌含氮量等营养指标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善,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水平增高,胃肠粘膜病变减轻。结论:HS后早期肠道喂养有助于保护内脏功能,降低应激与高代谢反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道喂养在降低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肠道喂养在保护烧伤患者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2 2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道喂养组 (EF)和延迟肠道喂养组 (DF)。动态检测了两组患者伤后血浆TNF -α和内毒素水平 ;同时采用两种非代谢糖类 (乳果糖和甘露醇 ) ,在伤后 1、3、5d给予口服 ,观察尿中的浓度及两者比值 ,以后者表示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烧伤后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两组中TNF -α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EF=0 93 ,P <0 0 1;rDF=0 80 ,P <0 0 5 ) ;两组患者尿乳果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尿甘露醇含量无明显改变 ;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95 ,P <0 0 1) ;EF组尿乳果糖含量和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均明显低于DF组 ( P <0 0 1) ,血浆TNF -α和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低于DF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 ,且与严重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相关。早期肠道喂养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0.
烧伤大鼠小肠脂质过氧化物与葡萄糖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烫伤大鼠肠道脂质过氧化物对肠粘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烧伤后肠道对葡萄糖吸收能力下降的机理.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烧伤组,制成30%Ⅲ°TBSA烫伤模型;烧伤治疗组,造成30%Ⅲ°TBSA烫伤同时,予以SOD、CAT治疗.伤后48小时各组动物经口注入6-3HGlu,半小时后剖杀,取门静脉血测葡萄糖吸收量;取空肠组织分别测其粘膜Na+,K+ATP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烧伤后早期肠道对葡萄糖吸收量显著下降(P<0.01),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明显增高,肠粘膜Na+,K+-ATP酶活性下降(P<0.01).肠道葡萄糖吸收量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68,P<0.01).应用自由基清除剂CAT、SOD治疗组与烧伤组相比,MDA含量下降,Na+,K+-ATP酶活性升高,同时小肠对6-3HGlu吸收量也增加(P<0.05).结论应用自由基清除剂CAT、SOD能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Na+,K+-ATP酶活性,改善小肠对葡萄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能否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肠源性感染,检测了22例严重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结果显示,早期肠道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延迟喂养组,提示肠粘膜通透性有所改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水平...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层厚度和成分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 ,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 (EN)组 ,EN和 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等体积的营养液。检测了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并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分泌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形态学观察发现 ,伤后杯状细胞结构受损 ,粘液分泌量下降 ,且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明显减少 ,而分泌中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zonula occludens-1(ZO-1) mRNA的表达和细菌易位,探讨严重烧伤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 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烧伤组(n=30).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烧伤组大鼠于背部造成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伤后立即经腹腔补充乳酸林格液40 ml/kg.大鼠烧伤后24、48、72和96h,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匀浆后行细菌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空肠组织中ZO-1 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空肠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在伤后72 h,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匀浆细菌易位量烧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O-1 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0.854±0.0132,烧伤组为0.487±0.0153;空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烧伤组肠黏膜绒毛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出现坏死和脱落. 结论: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增宽,其可能机制与肠上皮ZO-1 mRNA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烧伤患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与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影响,探讨MCT/LCT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烧伤总面积(TBSA)>30%的烧伤患,并随机分为2组:Fresubin 750MCT组(F组),即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0MCT;Nutrison组(N组),即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24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支持10d。在烧伤后1、4、7、10d分别观察两组患肠道损伤的情况(包括血浆SOD、MDA、尿L/M及血清DAO水平)。结果: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明显,肠道通透性增加。F组患血浆SOD明显升高,DAO、MDA及尿L/M值明显下降。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在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修复、降低肠道通透性等方面有更佳的疗效,能更有效地保护烧伤后肠道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30%贵州小型香猪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模型,在早期肠道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观察其对烧伤后肠道粘膜结构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伤后10d,单纯早期肠道营养组动物空肠、回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均明显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是否能促进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表达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C)组,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及Gln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组。各组大鼠提供等氮、等能量的营养支持,动态观察烧伤后大鼠血浆Gln浓度和肠组织中ITF 及ITF mRNA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血浆Gln浓度较高(642.30±85.38 mmol/L),小肠中ITF及ITF mRNA均有一定表达。烧伤后血浆Gln呈不断下降趋势,伤后10 d达最低值,仅为正常值的45%,ITF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Gln组大鼠血浆Gln含量和肠组织中ITF 及ITF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EN组,同时Gl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EN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ln浓度同肠粘膜IT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94,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血浆Gln浓度降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下降,口服Gln能抑制烧伤后机体Gln耗竭,保护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ITF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三组,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和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检测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并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分泌状况进行观察。结果: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烧伤前,杯状细胞结构受损,粘液分泌量下降,酸性粘液明显减少,而中性粘液明显增多,两组相比EN组大鼠杯状细胞结构较完整,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吃得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且酸性粘液也明显增多。结论:严重烧全国各地后杯状细胞结构受损,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肠粘液层变薄,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促进肠粘液合成,维护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以来,我们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作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先后采用豚鼠、大鼠、家兔、贵州小型香猪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的动物包括肠道吸收、分泌、运动、伤后代谢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病理变化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检测。根据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受损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致重型颅脑损伤后,随机分为A组(给予等渗盐水)和B组(给予膳食纤维),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 h处死大鼠。距回盲部5 cm处向上取2 cm小肠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微量内毒素的变化,取腹主动脉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的变化。结果:①致伤后大鼠各组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值明显升高,以伤后12~24 h最显著,至72 h仍未恢复;②B组大鼠早期添加膳食纤维,至伤后48 h对上述各观察指标有明确改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早期应用EN添加膳食纤维对肠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硫芥皮下中毒及复合烧伤对大鼠小肠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单纯硫芥中毒及复合深Ⅱ度烧伤模型,测定大鼠皮下硫芥中毒及硫芥中毒复合烧伤情况下的LD50。以复合伤情况下的0.8LD50剂量皮下注射大鼠,观察动物伤后每日体重及伤后2h、6h、12h、24h、48h、72h小肠含水量、回肠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大鼠皮下硫芥中毒及硫芥中毒复合烧伤情况下的LD50分别为11.42mg/kg和4.977mg/kg,单纯硫芥中毒及复合烧伤均导致大鼠体重减少,以72h最为明显;小肠含水量增加,单纯硫芥中毒以72h最为显著,复合伤组以48h最为显著;小肠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单纯硫芥中毒组24h出现明显损伤,复合伤组则在12h即有明显损伤,损伤程度与损伤时间呈正相关。上述改变中,硫芥复合烧伤组动物均较相同时相点单纯损伤组动物强烈。结论硫芥全身中毒早期,小肠即受到损伤,相同剂量硫芥染毒情况下,硫芥中毒复合烧伤导致的小肠损伤较单纯中毒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