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对3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逆向调强计划,实施全乳腺两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为靶区X线46Gy,瘤床应用常规电子线追加14Gy,总量为60Gy。在同一病例CT片上设计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46Gy。在两种治疗方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心脏受照剂量。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确定调强放疗是否可改善靶区内剂量均匀度并减少心脏受照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计划中CTV的D95分别为(4541±34)、(4517±62)cGy,V105%分别为17.5%±17.6%、29.4%±26.3%(P<0.01);V110%分别为0.3%±0.8%和3.7%±8.2%(P=0.010)。心脏的V30分别为4.6%±4.3%、18.8%±12.2%(P<0.01);V40分别为1.4%±2.3%、14.3%±11.0%(P<0.01)。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二维放疗模式下胸壁及锁骨上区剂量分布和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6年间20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左右乳腺癌各10例。放疗范围为患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处方剂量43.5Gy (2.9 Gy/次)。胸壁采用单前野电子线照射,锁骨上下野予以6MV X线单前野照射。同时比较锁骨上下采用前后对穿野照射时的剂量分布。结果 锁骨上单前野照射中85%患者接受了D90≥90%处方剂量,前后对穿野中所有患者均达到了D90≥90%处方剂量(39.15Gy, EQD2≥45Gy),胸壁单前电子线野D90中位数为35.38Gy。非计划性内乳区域照射的平均剂量中位数为13.65Gy。体重指数小患者锁骨上、胸壁的D90更高(P=0.039、0.347)。结论 锁骨上下单前X线野能满足绝大多数受量≥90%的处方剂量照射,而前后对穿野在满足所有人受量需求时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单前电子线野胸壁剂量分布不佳,内乳区有一定的非计划性照射,但剂量有限。体重指数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0个的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放疗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放疗部位应包括同侧胸壁和锁骨上区域.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数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70例,其中腋窝淋巴结阴性者15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2、3个的分别为60、30、24例(114例).定义预后指数≥4分者为高危患者,<4分者为低危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 腋窝淋巴结阴性与1~3阳性者10年生存率、10年无瘤生存率、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与63.2%(χ~2=4.40,P=0.036),71.2%与59.6%(χ~2=3.90,P=0.048)、(97.03±2.53)个月与(87.01±3.80)个月(t=2.28,P=0.023)、7.7%与16.7%(χ~2=5.22,P=0.022)、12.8%与21.1%(χ~2=3.27,P=0.070).高危组中未放疗者和放疗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2%(χ~2=4.07,P:0.04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5%(χ~2=11.16,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和16%(χ~2=2.18,P=0.140).低危组未放疗和放疗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81%(χ~2=1.57,P=0.21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和11%(χ~2=0.01,P=0.9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和13%(χ~2=0.00,P=1.000).结论 T_1~T_2期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可考虑放疗,预后指数的应用似乎可选择那些复发概率较大患者,从而尽量减少一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37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方法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放疗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对未放疗患者复发率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9~91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91.0%,总生存率为85.4%.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100%和89.5%;x2=5.17,P=0.023),对总生存率无影响.对319例未行放疗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无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结论 T1~T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元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重要方法之一。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性能明显下降,易发生擦伤和感染。我院门诊自2003年5月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致皮肤损伤患者29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5月20日~2004年12月20日我院在门诊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致皮肤损伤患者29例,均为女性。年龄31~56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8例,保留乳房术11例。胸壁皮肤损伤14例,腋窝皮肤损伤19例,锁骨上皮肤损伤12例,乳房皮肤损伤11例。皮肤放射反应分度标准参照汤钊猷《现代…  相似文献   

8.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134例,其中0期1例,Ⅰ期78例,Ⅱa期55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5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瘸床放疗102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 MV X线,为减少肺受照量,采用半开野等中心照射,中平面剂量45 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 Gy。其余32例未行全乳放疗。视术后淋巴结状况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结果随访5~15年,失访5例。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7%、2.2%、95.5%。复发共5例,均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保乳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似有所提高(9.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4例。结论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局部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原位复发。足够剂量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保守性手术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保守性手术(乳房象限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Ⅰ期和部分Ⅱ期)36例,随访达3~5年,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患者生存率100%。局部复发2例,发生在乳房内,均为Ⅱ_B期(T_2N_1),腋淋巴结转移数分别为6/12和3/11,复发均系病例选择不当。保留的乳房美观效果优良率为91%。选用本疗法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合理的手术和放疗,是满意的控制局部肿瘤和保留乳房并达到良好美观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效应,为判断正常组织放射反应提供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在NPC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法和胞质分裂阻滞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NPC患者放疗前常规培养法和胞质分裂阻滞法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是3·13×10-3、15·20×10-3,显著高于对照组1·20×10-3、9·00×10-3,P<0·01;接受放射治疗后1例患者除外,其余患者微核率增高,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C患者本身染色体稳定性较健康人差,肿瘤部位接受射线治疗的同时,机体正常组织也受到了损伤。  相似文献   

13.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3):1007-1009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 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 mm和(2.37±2.14)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 ±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保乳术后放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BM、VIP、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乳腺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癌症》、《中华肿瘤杂志》、《实用肿瘤杂志》、《肿瘤》杂志。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用Re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共5个研究 2345例患者入组,其中三阴组 417例、非三阴组 1928例。三阴组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组(Z=5.29、3.35,P=0.000、0.001),5年无局部复发率两组相似(Z=1.35,P=0.180)。结论 三阴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年龄与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记录的1030例早期乳腺癌(腋窝阳性淋巴结数≤3个)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查,其中468例行保乳术(Ⅰ、Ⅱ期分别为227、241例),562例行改良根治术(I、Ⅱ期分别为184、378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136例)、中年组(>35~≤60岁,738例)、老年组(>60岁,156例),其中肿瘤最大径>2.0 cm而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分别为16、60、39例.放疗采用二维常规分割技术.比较不同年龄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受体情况及保乳术后放疗与预后关系.结果 总随访率为97.86%.总随访满5年者795例,其中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110、569、116例,未放疗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40、202、87例.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6.2%、8.7%、10.4%(χ2=1.14,P=0.56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9.5%、2.5%(χ2=5.31,P=0.070),生存率分别为91.2%、92.6%、82.1%(χ2=6.83,P=0.033).青年组肿瘤最大直径≤2.O cm者所占比例高(65.4%),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13.2%),组织分化差,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低(48.0%).肿瘤最大直径>2.0cm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71%(χ2=20.69,P=0.000),复发率分别为23%、18%、7%(χ2=9.97,P=0.00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25%、10%(χ2=8.51,P=O.014).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中,年龄因素对保乳术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趋势,对改良根治术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 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期低危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的局部控制情况、美容评价及不良反应,并对剂量学结果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2008—2010年前瞻性临床Ⅱ期研究入组 39例早期(0~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28例、导管原位癌 5例、其他类型浸润性癌 6例。放疗处方剂量为38.5 Gy分10次,2 次/d,间隔6 h以上。不良反应评价采用NCI-CTC 3.0标准,美容评价依据Harris美容级别标准。结果 三维适形APBI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学结果,85%(33例)患者完全满足放疗质量控制评估标准。与ASTRO、GEC-ESTRO共识比较中危/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6%、18%和31%、3%。随访率100%,无一局部复发,无3、4级不良反应。放疗后6个月美容评价优异加良好者占90%(35例)。结论 三维适形APBI入组患者选择恰当,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和美容评价初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共12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常规放疗组(60例)和大分割放疗组(60例),术后分别行常规放疗(总放射剂量50 Gy/25 f,瘤床加量10 Gy/5 f)与大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42.4 Gy/16 f,瘤床加量10 Gy/4 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美容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3% vs 100.0%,93.3%vs96.7%,88.3%vs90.0%,均P>0.05),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 vs 1.7%,10.0% vs 6.7%,均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 vs 9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用于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大分割放疗方案具有放疗次数少、疗程短及经济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中固定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体位固定中的精度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2—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IMRT (42.56 Gy分16次)的乳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使用CBCT于患者第1、3、5、7、9、11次治疗前拍摄正侧位KV图像在线匹配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的摆位误差,记录两组摆位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摆位误差,并计算PTV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外扩值。结果 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89) mm与(2.56±2.05) mm (P=0.49)、(1.76±1.78) mm与(3.28±2.79) mm (P<0.05)、(1.47±1.49) mm与(1.73±1.81) mm (P=0.28);CTV向PTV分次摆位误差的外扩值分别为2.97、2.92、2.21 mm与3.41、4.09、2.59 mm;单次摆位时间分别为(3.4±1.1) min与(5.5±3.1) min (P=0.01)。结论 相较乳腺托架,发泡胶的摆位精度明显提升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