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冰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537-538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开腹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期效果。方法38例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2例,开腹切除手术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及胃穿孔、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和开腹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及胃穿孔、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较开腹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黏膜壁无瘢痕、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早期胃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龙  张炜  蔡奇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68-4369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早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切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灶切除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低,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79例,为观察组;同期行近全胃切除术治疗同类疾病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以及治疗效果,通过对照组的对照研究,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远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结论:EMR手术与一般切除手术相比,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食管黏膜下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为良性,但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需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挖除术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当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发生胃穿孔时,人们通常采取手术治疗。鉴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数量的增加和胃穿孔可能性的增加,作进行该研究目的是探索内镜治疗胃穿孔的可行性。方法:从1987-2004年间,在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行胃EMR的2460例患中,121例患(4.9%)在行EMR时发生胃穿孔。最初的4例患行急诊手术治疗。后来行内镜夹治疗的117例患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用内镜夹闭合成功地治疗了115例胃穿孔患(98.3%)。2例患治疗失败行急诊手术治疗。在过去的6年里,用内镜夹治疗胃EMR时发生穿孔患的治愈率与未穿孔患相似。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时发生的胃穿孔可用内镜夹进行保守治疗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01~2013-06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并怀疑早期胃癌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9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将其余49例行胃镜下单纯活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病理检出结果,以此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对Ⅰ型和Ⅱ型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84%和85.7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921 6,P=0.337 0);实验组对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9,P=0.000 1)。结论对怀疑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治疗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4):332-333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普宁华侨医院从2014-03—2016-05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甲组与乙组各30例患者,甲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乙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创面直径均要显著少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耗时更少,手术创面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发现与切除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最早是由1973年Dyhle^[1]等首先报道的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发展而来,1984年多田正弘脚等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和EMR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组与EMR组相似,明显低于ESD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组与ESD组相似,明显少于EMR组。结论:改良EMR技术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无痛胃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内镜下直视取活检3~5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重度不典型组增生、中度不典型组增生的患者共6例,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果无痛内镜技术使患者在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更加有利于治疗操作,6例中直接圈套器切除5例,透明帽切除1例,均为一次性完全切除,未发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内镜分型隆起型4,其中亚蒂型3个,无蒂型1个,平坦型2个。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结论采用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内镜下治疗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Thinks . . .     
Clarfield  A. Mark 《JAMA》2002,288(2):252-253
  相似文献   

13.
14.
接受宫内DES治疗后宫颈发育不全患者在孕早期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法);76例感染性肠道疾病和妊娠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法);阑尾炎与妊娠21例报道(法);使用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Implanon)避孕发生宫外孕的首例报道(法);母乳喂养与素食饮食(法);Galen动脉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通过1个病例报道进行综合描述(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钙加亚油酸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处理胎盘滞留;脐-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在生长受限胎儿中的预测价值;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中双极导管电凝;比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膀胱颈悬吊术、耻骨阴道吊带术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效果;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对严重先兆子痫处理基于标准的审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分娩相关并发症和产后早期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欧洲裔美国妇女中母体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L-6和IL-6受体基因的多位点交互作用预测自发性早产,会阴修补中应用铬制肠线、聚乳酸羟基乙酸(PGLA)910缝线、快速吸收PGLA910缝线的效果比较: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单绒毛膜双羊膜腔双胎宫内死亡的前瞻性风险,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织学证据的人类自发临产是急性炎症基因信号表达特征,与Gartner管持续存在有关的先天性泌尿生殖道异常:文献回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