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伶  林英忠  王风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内科》2010,5(5):498-499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国产新型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例,均置人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洗脱支架,观察手术成功率、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n adverse coronary events,MACE)发生率,术后随访1~14个月,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成功行PCI 55例,手术即刻成功率98%.82处病变共置入西罗莫司支架98枚,其中17枚(17.3%)为直接支架术.4例出现无复流现象,1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1例术后6 h猝死,考虑急性支架内血栓.术中及住院期间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50例(89.3%)随访1~14个月,无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无MACE;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9例,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需血运重建.结论 国产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73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弥漫性长病变≥60mm,在PCI治疗过程中置入Cypher支架。结果:73例患者PCI治疗均获得成功。共置入Cypher支架209枚,术后5例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术后3d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行急诊PCI、冠状动脉内rt-PA溶栓治疗痊愈,1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其他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43例(58.9%)患者术后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行外科搭桥术。结论: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弥漫长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植入Firebird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再狭窄率.结果 共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113枚.8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血栓形成和临床随访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国产药物支架近期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8例UAP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3~7d后日常活动仍有心绞痛发作或运动试验阳性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病变血管狭窄〉70%且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病变处行PCI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共治疗病变血管202支,植入支架243个。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于术后3h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38例患者随访6~24个月,1例死于出血性脑卒中,2例猝死,8例进行了靶血管血运重建。7~18个月共复查冠状动脉造影37例,支架内在狭窄5例。135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三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UAP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共对10例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置入带膜支架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置入带膜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2年,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8.6±5.2)岁,范围60~76岁。置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3±0.3)mm,长度平均(22.1±3.7)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7±24.5)个月,范围0.6~67个月,1例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13个月猝死;1例患者术后53个月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6个月查多层CT示支架内无再狭窄;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只有1例患者在PCI术后6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带膜支架内再狭窄;另3例病例带膜支架内均无再狭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1/10);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为10%(1/10);在整个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率为20%(1/5),死亡率为20%(2/10),MACE发生率为40%(4/10)。结论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长期疗效,两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能有效预防带膜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12月~2006年8月接受PCI的77例左主干病变的病例资料,2006年8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结果即刻成功率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0.5~54(12.95±10.31)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支架内无狭窄;20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术后30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10例分别在1~12个月造影时显示支架内再狭窄,其中4例发生在左主干支架内,其余再狭窄均发生在分叉远端,并分别进行了处理。其余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1例复发心绞痛,接受药物治疗。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是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61.2±11.5)岁。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主动脉造影确认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主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共植入14枚主体覆膜支架及4枚短体覆膜支架,16例患者均无残余内漏。1例患者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上肢血供无缺血症状。2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植入支架治疗。围术期无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8±29)个月,随访率为87.5%(14/16)。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脑出血,1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现胃癌化疗治疗病情稳定,于术后12个月发生截瘫,目前已失去行动能力。冠心病患者无心绞痛发作,无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无MACE发生。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4例(25%),明确主动脉血管破裂死亡2例(12.5%)。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实施PCI术后再次入院行冠脉造影复查支架情况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拟行复查的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于手术前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测量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57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6~24个月后复查造影,11例(19.3%)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46例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相比,术前PCI患者hs-CRP水平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2~7 d、3个月、6个月,血栓形成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01),△hs-CRP(术前及术后6个月hs-CRP的差值)血栓形成组显著低于无血栓形成组(P<0.001)。结论 PCI术后血清hs-CRP增高并可能参与支架术后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可能更好地预测PCI术后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Trifurcat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a complex atherosclerotic process involving the origin of one or more of three side branches arising from a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With the emergence of drug-eluting stents,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s have become more aggressive in treating this kind of complex diseases, also in patients with an unprotected left main disease. Few seri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significant lesions of the left main trifurc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approached with dissimilar techniques in the best attempt of avoiding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We therefore describe a case of successful PCI on a left main trifurcation supported by pre-and post-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conograph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末端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ULMCA末端病变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PCI组),1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组),观察两组患者在12个月及3年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ULMCA末端病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12个月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如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05,P=0.32和χ2=1.04,P=0.38),靶血管重建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45,P=0.02和χ2=6.63,P=0.01)。累积3年随访,PCI组与CABG组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33%(10.38%比12.07%,χ2=0.47,P=0.45),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是后者的1.87倍(2.1%比0,χ2=1.04,P=0.38)。PCI组靶血管重建率是CABG组4.17倍(20.76%比8.62%,χ2=6.63,P〈0.01),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2%比20.68%,χ2=4.78,P=0.03)。结论 ULMCA末端病变采用PCI或CABG进行血管重建是安全有效的。对解剖结构适合PCI且患者拒绝或不宜行CABG的ULMCA末端病变患者来说,药物洗脱支架PCI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介入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1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Firebird^TM支架,术后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左主干狭窄18例中,开13狭窄2例,干段狭窄2例,分叉部狭窄14例。植入Firebird^TM支架均获得成功,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6±3)个月发现复发心绞痛2例。结论 Firebird^TM支架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近期疗效明显,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FirebirdTM)]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冠心病患者的53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共置入FirebirdTM68枚。结果46例介入治疗成功,失败1例。分叉病变部位: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病变2处,前降支和对角支分叉病变23处,回旋支和钝缘支分叉病变17处,左心室后侧支和后降支11处。术中发生边支血管闭塞4例,边支血管狭窄加重6例,边支血管发生慢血流3例。住院期间发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5例,1例于术后2天死于心源性休克。随访6个月,7例复发心绞痛而再次住院治疗,无其余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DE(SFirebirdTM)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手术高危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 MT)患者中的应用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对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 CABG或手术高危的 UPL MT进行了 PCI治疗 ,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4 8例 ,支架术 37例。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技术成功(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0 % ,且获得 TIMI3级血流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共 12例 (14 .1% ) :死亡9例 (10 .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3例 (3.5 % ) ;再次 PCI术 3例 (3.5 % ) ;无 Q波心肌梗死、急诊 CABG。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共 15例 (17.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9.4 % ) ;半年内共有 7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对19例 (2 6 .8% )进行了靶血管重建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患者作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PCI术后 (3或 /和 6个月 ) L VEF较术前显著改善 (5 .5± 8.7% ,P<0 .0 5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 (免于死亡 )的生存率为 81.2 %、76 .5 % ,免于心源性死亡的生存率为 90 .6 %、89.4 % ,免于心脏事件的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8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102例,大血管病变组80例,均置入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比较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共发现203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273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入选182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1、3、6、12个月门诊随访发现,小血管病变组8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组5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第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小血管病变组2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支架内远段再狭窄达75%~80%,大血管病变组1例为左前降支支架近端再狭窄75%.两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无心肌梗死及猝死.结论 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不逊于用于冠心病大血管病变时.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great interest exists in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versu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the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ata comparing the 2 strategies are scant. Furthermore, no comparison has ever been performed between CABG and drug-eluting stents in this setting. From January 2002 to June 2005, 154 patients with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underwent CABG and 157 underwent PCI. Ninety-four patients received a drug-eluting stent in the left main arter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30 days, the rate of mortalit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was 12.3%, 4.5%, and 2.6%, respectively, in the CABG group and 13.4%, 8.3%, and 25.5%, respectively, in the PCI group (death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NS,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p = 0.0001). Although patients tre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had a 25%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bare stents, event-free survival was still better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ABG.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age >or=70 years,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es III and IV,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at long-term follow-up no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rate of mortalit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PCI and CABG for the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However, the rat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was higher in the PCI grou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135例CABG后,再次出现心绞痛且1支或2支桥血管闭塞患者入选.患者CABG后至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4~89(平均33.8±23.5)个月.移植血管共318支,闭塞146支,其中左内乳动脉(LIMA)闭塞29支(29/128),占22.7%,大隐静脉桥闭塞117支(117/188),占62.2%.自身靶血管146支,靶病变158处,均为B2或C型病变,其中在45例患者有47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47/158),占29.7%.结果 对135例患者共158处自身冠状动脉靶病变进行PCI,其中对45例患者的47处CTO进行了PCI,共置入310枚药物洗脱支架(DES),未置入裸支架.总病例成功率为96.3%(130/135),病变成功率为96.8%(153/158).术后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5.6%(5/89),靶血管重建率5.4%(7/13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8/130).结论 对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