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99年9月~2002年6月,收治129例176条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122例162条动脉。结果 患肢成活116例154条血管,总成活率89.9%;血管再通率95.06%。结论 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和血管多普勒探测仪检测可避免漏诊;早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修复,可成功地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2.
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寻找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结果漏诊8例,漏诊率5.4%,其中彩超诊断错误1例,因肢端皮温好漏诊4例,因可触及动脉搏动漏诊2例,因锐器割伤裂口自行封闭漏诊1例。再手术(再次血管探查)23例,再手术率15.4%,其中,19例因血管栓塞再次手术,4例因所移植的大隐静脉破裂再次手术。结论彩超并非绝对可靠,肢端皮温好不能排除动脉主干断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主张早期探查血管。早期修复血管、正确熟练的镜下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大段血管缺损者建议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72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男50例,女22例;年龄5~60岁,中位年龄39岁。开放性损伤4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23例,胭动脉20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12例,肱动脉11例,腋动脉3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0min~27d。术中血管破口直接修补3例,端端吻合3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0例,移植长度3~8cm。结果6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48例获6个月~5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40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8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4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了解损伤机制及受伤情况,认真体检,综合分析,是主干血管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显微外科修复是提高血管通畅率的保障;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及肢体缺血时间超过4h的肱动脉、胭动脉以上的血管损伤,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1997,10(2):47-48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比较常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收稿:1996-08-20)学术园地往往因其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正确诊断及处理,可造成胶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作者自1988年~1994年共收治28例主干动脉损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周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28岁;损伤原因:切割伤11例,压砸伤8例,枪弹伤4冽.撕裂伤3例,手术误伤2例;损伤动脉:腋动脉3例.防动脉5例.股动脉9例,咽动脉11例。损伤类型:开放性19例,闭合性9例、动脉完全断裂12例.部分断裂6例,动脉挫伤栓塞6例.动脉受压痉挛4例: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诊断、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06例共110条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的病例情况,分别行动脉端端吻合33例,自体静脉移植53例,动脉裂口缝合1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5例,结扎术6例。结果 110条动脉重建血运,患者无1例死亡,9例行截肢术。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早期重建血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989年3月至1997年3月收治的2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对早期诊断、治疗及漏诊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全面体检,常规触摸肢体远端动脉搏动,针刺肢端观察出血情况是早期诊断及避免漏诊的关键,显微外科无创技术修复血管是挽救肢体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5月一2008年7月,对24例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体格检查,结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做出早期诊断,并急诊手术探查,修复损伤动脉。结果23例均一次修复成功,1例术后发生栓塞,术后4h再次探查修复后,动脉获得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2年。22例患肢血液循环恢复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1例经2次手术后,出现中度缺血性肌挛缩,1例合并肘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出现轻度肘关节伸直障碍。结论体格检查结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可对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做出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是挽救受伤肢体,减轻伤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3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5例全部存活。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②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脉移植术;③动脉血管修复的时限可根据伤情及全身情况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9.
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85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1)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2)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位颈椎;(4)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7例,失访5例,94例获得12~52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69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3%,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留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3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3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中,肢体远端无动脉搏动29例(90.6%),28例开放伤中有大出血(史)者25例(89.3%),根据早期表现及时诊断29例,手术探查确诊2例,漏诊1例。经治疗死亡一例,截肢4例,肢体成活27例。结论:大出血(史)或无脉征是血管损伤的早期表现和诊断依据,及时手术是恢复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早期发现和采用显微外科手段治疗闭合性四肢主十动脉损伤34例,及时恢复了肢体血运,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5年,34例患者中27例痊愈,功能良好,4例术后遗留有缺血性肌肉挛缩行跟腱延长术,2例因足下垂畸形而行踝关节融合恢复行走,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2%. 结论 早期发现及采用显微外科手段及技术治疗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是保存肢体,防治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浮膝中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1年1月本院共处理浮动膝合并大血管损伤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326岁。血管损伤部位:股动静脉11例,股动脉3例,股浅动脉2例,腘动静脉4例,腘动脉2例,胫前、胫后动脉4例。11例病人行端端吻合术(42.3%),6例病人行隐静脉移植修复术(23.1%),2例病人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进行血管修复(7.7%),7例病人进行静脉损伤部位的修复(26.9%)。结果:2例为股动静脉和腘动脉损伤合并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术后严重感染,行截肢术。1例合并腹腔脏器出血,死于出血性休克。保肢成功率76.9%。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获得愈合。结论:对浮膝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应先处理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损伤,并进一步明确诊断,适当固定骨折,彻底清创,修复损伤血管,必要时行骨筋膜间室切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方法:自1997年7月收治30余例腘动静脉损伤病人,有2例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例1伤后3d入院。例2伤后4h入院。分别游离8cm和4cm伤肢小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例1腘动脉吻合后病人高热,2d后为保存生命,于股骨髁上截肢。例2腘动脉吻合后血管搏动良好,足背动脉可触及,伤肢存活。结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可导致腘动静脉损伤,如早期诊断治疗明确,可挽救肢体保存生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血管合并臂丛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5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损伤,其中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损伤1例,第三段损伤4例;2例合并动脉瘤,1例动脉瘤加动静脉瘘.2例血管纤维化自行闭塞。根据锁骨下动脉损伤性质,分别采用静脉移植、直接缝合、血管结扎处理,损伤臂丛神经采取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结果 3例开放性损伤患者早期手术修复动脉和神经,术后伤肢无疼痛,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闭合钝器伤晚期患者,1例行血管、神经松解术,仅疼痛减轻,1例血管臂丛神经广泛粘连,神经松解术后无任何恢复。结论 除原发性损伤外,进行性增大的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压迫可加重臂丛神经损害.如能早期处理血肿或动脉瘤,解除压迫,可减轻神经损害,有利于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诊治的腘动脉瘤病例进行总结。方法查阅我院1975~2004年11例腘动脉瘤患者病历,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1例、患肢11条,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腘窝搏动性肿块、跛行、伸膝困难、肿块疼痛等,动脉瘤破裂3例(27.3%)。接受的特殊检查有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1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4例;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6例。病理结果:假性动脉瘤3例、梅毒性动脉瘤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4例。1例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后出现患侧小腿干性坏疽而行患侧大腿下1/3截肢术。1例全身情况太差而未接受手术者死于心功能衰竭、晚期梅毒。术后随访1.5~30年,另外3例接受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患者中1例有间歇性跛行;1例患肢足背动脉能扪及搏动,无肢体缺血表现;1例失访。6例接受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患者中,1例失访(Dacron人造血管移植);1例有间歇性跛行;4例患肢足背动脉能扪及搏动,无肢体缺血表现。结论推广彩色多普勒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可能有助于腘动脉瘤的检出。有症状的腘动脉瘤及直径大于3cm的无症状腘动脉瘤应接受手术,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无症状腘动脉瘤可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匡莉  赵增才 《中国骨伤》1997,10(5):19-19
我科1990年到1994年共收治下肢大动脉损伤3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男,32岁。枪弹误伤右大腿内侧互小时入院。检查:神清合作,急性失血貌,脉博136次/分,血压10.6/6·OKPa(80/45mmHg),股内侧用大块白布包统仍有鲜血渗出。患肢苍白、冷,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纠正休克后立即手术。见股动脉段圆周3/4损伤,周围组织间隙有大量血凝块约700ml。清创后,切除股动脉损伤两端各0.scm,稍加游离后行端端吻合术。术后用绷带固定右髓关节前屈30’,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嘱家属固定好患肢于床侧。患肢存活,痊愈出院。5年后随访仍…  相似文献   

17.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通过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8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单纯修复38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 治愈145例,截肢13例,死亡1例。结论 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1996年-2002年,共诊治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时间为3~14h,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进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和修复术。其中行腋动脉修补5例,腋动脉直接吻合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1例。结果伤后8h内腋动脉再通8例,8~16h内腋动脉再通4例,无病例发生截肢或死亡。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对开放性腋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是控制休克、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工伤增多,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时有发生,闭合性损伤不像开放性损伤容易诊断,往往引起漏诊.因此,能否早期诊断和处理,不仅关系到受损肢体的存活和功能恢复,还会涉及到患的生命.我院自2001年2月以来,收治15 例病人,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救治严重烧伤合并非酮症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5岁,既往健康。因水泥厂喷窑事故致周身烫伤,伤后5h入院。查体:体温35℃,呼吸28次/min,脉搏、血压测不清,躁动,肢端发凉,未触及足背动脉和股动脉搏动。创面分布于头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基底呈蜡白或红白相问,痛觉消失或迟钝。鼻毛烧焦。喉镜检查:口、咽部黏膜大片破溃脱落,遍布含水泥粉尘的黏液。诊断:(1)烧伤总面积85%,其中Ⅲ度53%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