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66例)子宫增大如妊娠7~12周,每晚服用米非司酮12.5mg,12周为一疗程.在两次转经后继续服用.第二组(60例)子宫增大如妊娠7周大,给予三苯氧胺10mg口服2次/d,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于停药两个月经周期后继续用药.B超监测治疗前和两个疗程后肌瘤的变化.结果 第一组于两个疗程后,肌瘤平均体积较前显著缩小(P<0.01),肝肾功能正常.第二组两个疗程后,肌痛平均体积与前相比缩小不明显或稍有缩小(P>0.05),且有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停用.结论 米非司酮12.5mg连续应用12周的方案,可成为治疗子宫肌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杨明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1):14-14
1 病历报告 患者 ,47岁 ,“发现下腹部包块增长明显半年”而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子宫肌瘤”收住院。既往月经周期规则 3~ 4/30 d,量中 ,痛经 (- )。孕 2 产1 ,末次妊娠 1982年 ,未采取避孕措施。自 1997年 9月因经期延长 ,淋漓不净 ,10 d前在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B超提示“子宫后壁下段肌瘤 37mm×37mm× 2 6 m m”,连续口服 3个月平消胶囊治疗。 1998年 1月份再次经期持续 2 0 d不净。在本院 B超提示“子宫多发性肌瘤 ,前壁 2 9m m× 30 mm,后壁 30 m m× 37mm”。曾在外院行诊刮宫术 ,术前宫腔 7.5 cm,刮出内膜样组织 2 g,术后…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在治疗前后通过B超测量子宫大小、肌瘤大小,同时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缩小,而治疗组患者缩小更明显,且经过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红玲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2(4):521-523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内美通、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342例随机分成三组: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组(A组),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组(B组),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组(C组),三组均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药,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肌瘤体积;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三组治疗后子宫肌瘤、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C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是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 30~ 5 0岁妇女 ,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 2 0 %~ 2 5 %。有关病因众说纷纭 ,且临床中肌瘤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但激素与肌瘤生长的关系 ,不容忽视。目前认为 ,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自 80年代以来更多研究发现孕激素在肌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这点已在临床得到证实 ,即在妊娠情况下子宫肌瘤生长较快。鉴于以上情况 ,提出对肌瘤药物治疗的原则 :即抑制体内雌孕激素水平 ,或以药物造成机体假绝经状态而致肌瘤缩小。1 子宫肌瘤不宜采用药物治疗的几种情况1 1 当疑有子宫肌瘤变性 ,特别是不能排除恶性变时 ,不应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与甲孕酮治疗乳腺病的疗效。方法 将口服甲孕酮治疗衣龄妇女乳腺病103例与用三苯氧胺治疗89例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甲孕酮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99.03%)明显优于三苯氧胺组,而对乳房结节的疗铲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93.26%)明显优于甲孕酮组;三苯氧胺有干扰月经现象,而甲孕酮可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结论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病中乳房结节疗效较好,但干扰月经,易诱发子宫内膜癌,不宜提倡治疗也腺病,甲孕酮止痛效果良好,可补充体内孕激素不足,既可治疗月经紊乱,又有预防乳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国内对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多采用中医中药,疗效不理想,我们于1998年3月~2003年3月采用三苯氧胺(TAM)合用维生素E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及探讨80例子宫肌瘤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入笔者所在医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B组用米非司酮、C组用三烯高诺酮、D组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肌瘤的大小、月经量的多少、经期长短、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四组患者的子宫及肌瘤缩小、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血红蛋白量增加,红细胞比容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减轻甚至治愈子宫肌瘤的症状.另外,药物治疗为手术治疗提供较好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
13.
14.
分别用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三苯氧胺治疗 38例、31例和 30例子宫肌瘤患者 ,对疗效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及多处子宫组织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宫肌瘤组织雌二醇(E2),E2胞浆受体(EcR)、孕激素胞浆受体(PcR)、和E2胞核受体(En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0.001);且增生期肌瘤组织E2与EcR正相关r=0.70,P<0.05,血E2及孕酮(P)与各处宫肌组织E2及P无关;瘤旁子宫肌与正常宫肌的组织激素和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另16例子宫肌瘤患者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治疗4.3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其中10例兼行手术者的瘤组织E2及EnR水平显著下降,镜下可见广泛退行性变及坏死。研究提示:宫肌瘤局部可能形成异常高的E2及E2受体(EP)环境,肌瘤的发生存在多中心性趋势。TAM可抑制瘤组织对E2摄取和EcR的核转移,并使核保留减少,从而降低EnR的含量,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妇产科诊治的26例经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分别采用丹那唑及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经过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米非司酮组患者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大于丹那唑组。结论: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在解决患者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也应该知道,药物治疗并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根治方法。只是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可减轻这些患者的不适症状,改善预后,甚至可以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及瘤体体积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6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月经量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降低,血红蛋白量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影响继续治疗,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缩小瘤体体积,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 (myoma of uterus)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 0~ 5 0岁妇女 ,以 40~ 5 0岁最多见。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肿瘤恶变的发病率为 0 .4%~ 0 .8%(国内资料 ) ( 1) 。目前 ,子宫肌瘤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了多种药物的治疗直至近年来的介入治疗。现将子宫肌瘤的治疗概述。1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剖腹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溶解术、宫腔镜下肌瘤割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SAM)或全子宫切除术 (ASH)。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