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变和应变率,是反映心肌在张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和程度,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是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检测心肌二维应变(ε)与应变率(SR)并分析心肌运动向量、扭转度变化的新技术。本研究应用VVI技术研究一组胎儿充血性心衰(CHF)的二维心肌应变与应变率,探讨在胎儿CHF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胎儿心肌的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往往因胎儿心率过快和难以确定心动周期时相而无法进行。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docky Vector Imaging,VVI)为研究胎儿心肌应变与应变率评价提供了新方法,特别是可对心动过速胎儿心肌运动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应用VVI技术研究一组胎儿房性心律失常对心肌应变与应变率影响,探讨在胎儿房性心律失常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肌应变率(strain rate, SR)和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一种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局部心肌速度梯度的超声影像新技术,该技术在199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1].心肌应变率和应变直接反映了心肌运动过程中“力-长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心肌活动上以生物力学角度从本质上反映心肌运动特征,从而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随着相关脱机分析软件的不断开发,SRI的应用研究将广泛地在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是多普勒组织成像的一种显示方式,它能够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精确测量分析局部心肌运动和功能。我们通过QTVI这一先进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二尖瓣环运动指标测定,评价再灌注治疗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浩  张薇 《医学综述》2006,12(12):759-761
应变应变率成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与组织多普勒相比,应变应变率成像具有不受心脏平移和周围心肌牵拉影响的优点。这样在定量检测急慢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局部心肌功能异常方面,应变应变率成像比组织多普勒更加准确客观。同时,应变应变率成像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可以明确心肌收缩过程及心肌运动的协调性。随着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进步,临床心血管病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应变应变率成技术,进一步丰富临床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惠芳  罗欢  黄蓉  丁务高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28-302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新生儿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探讨足月儿与早产儿心肌组织应变和应变率的差异。方法:对我院50例新生儿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5彩色超声显像仪进行分析。结果:足月儿左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明显高于早产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应变率成像可作为评价新生儿局部心肌功能新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应变(strain,ε)和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近年来由多普勒组织成像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为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靠的方法。本文就应变率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在对心脏功能的研究中,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对左、右心室整体或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技术。应变及应变率是在组织多普勒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项新兴的技术,用来反映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及心肌发生变形速度的指标,应变及应变率的出现成为定量评价左、右心室功能比较理想的技术,能够方便、无创且准确地提供给临床各科室较多关于心肌功能或功能障碍的信息。随着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9例;糖尿病前期者43例;正常对照组55例。启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结果3组患者中各节段心肌的Sa与SRs成正相关(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受损程度较糖尿病前期组高(P〈0.05)。糖尿病发展到了晚期,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才会发生改变。结论应变率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预测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目前主要用于心肌组织成像,又称为多普勒心肌显像(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DMI)或心肌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分析心室壁运动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30例冠心病患者运用RT-3DE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心尖4腔(左室侧壁、后间隔),心尖2腔(前壁、下壁),心尖左室长轴(前间隔、后壁)各节段进行分析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评价心肌缺血及局部心肌活力。结果:RT-3DE应变率成像技术更准确地定量评价局部心功能。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应变和应变率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能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壁心肌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由多普勒组织成像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为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靠的方法。本文就应变率成像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金民 《吉林医学》2009,30(11):991-993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探讨应变率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9例,根据临床糖尿病诊断时间分为,病程不足5年组(A组,n=39例)和病程超过10年组(B组,n=40例)。心尖两腔、三腔和四腔切面获得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析左室基底及中间部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曲线,并计算应变率值。结果:B组与A组比较,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率都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以用来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量正常人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一致性. 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应用2DS与TVI两种方法 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作对比. 结果 2DS左室应变测值为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率测值为心尖段最高.TVI左室应变及应变率测值在各平面节段变化不稳定,无明显的规律性.2DS所测正常人左室心肌绝大多数节段长轴S及Sr与TV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在检测正常人左室基底段到心尖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改变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估风湿性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按三尖瓣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程度,选取其中的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正常组和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窒面心肌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应变率曲线,并且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结果风湿性左心瓣膜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组,其(1)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小于正常组(P〈0.05);(2)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室间隔右室面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评价风湿性左心瓣膜病右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病变早期发现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组织同步成像(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是应用彩色编码显示QRS起始至峰值速度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此作为评价心肌同步收缩的参数,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心肌运动状况,是评价心肌收缩同步性的新技术.本文旨在应用TSI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同步化运动的定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应变率成像是在组织多普勒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组织多普勒相比,应变率成像具有不受心脏位移和周围心肌牵拉影响的优点,可用于评价心室整体功能,更适应于评价心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右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左室大小,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厚度,室间隔增厚率和射血分数。同时测定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A)、E/A比值等参数。依据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左室肥厚组(LVH)30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12mm;无左室肥厚组(NLVH)40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12mm。心尖两腔、三腔和四腔切面获得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析左室和右室游离壁基底及中间部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曲线,并计算应变率值。结果与对照组及NLVH组相比,LVH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a)均降低(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评价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2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不同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最大峰值速度(Vs)、最大心尖方向位移(Ds).结果:对照组不同心肌节段的Vs及Ds均为基底段较高,中间段减低.MI组心肌各节段平均Vs与Ds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两组左心室基底段Vs与D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是无创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定量、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和应变/应变率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患者植入双室起搏器后随机进行4种不同模式起搏(双腔起搏BiV,左室起搏LV,右室起搏RV和不起搏即窦性心律状态)。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检查,测量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个节段的心肌收缩速度峰值、节段心肌收缩位移、应变及应变率和每个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至该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并比较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起搏后的改善情况。结果LV和BiV能够提高每搏输出量(P均〈0.02)和射血分数(P均〈0.001);左室节段心肌收缩位移LV时明显改善;LV心尖段室间隔以及侧壁收缩期应变率和应变均改善;但是,BiV只有侧壁心尖段应变率明显改善。不同基础疾病起搏后心功能的改变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V和BiV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DTI、应变/应变率可以无创伤性评价CRT治疗效果,并随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