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试注射误注入皮下的鉴别252000山东省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李丽在临床上,有些药物如青、链霉素等治疗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皮内试验是将药物注入到皮肤的表皮与真皮之间,如果误注射到皮下则影响治疗,甚至会造成严重过敏反应。现将临床中皮试注射是否注入皮下的...  相似文献   

2.
临床在进行皮内注射时,常用方法是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后取出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一手由远心端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固定注射器,注入药液0.1 ml.但是小儿不配合或老年皮肤松弛的患者,注射时易造成针头刺入太深,药液注入皮下,直接影响反应的观察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皮内注射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常用于做药物过敏试验,其试验结果的阴性、阳性是界定能否用药的标准。而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却可引起假阳性反应,结合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1分析1.1操作不规范①酒精消毒未晾干便急于穿刺: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皮肤,使皮丘四周红晕过大,造成过敏反应的假象[1]。②针头进入皮内过长:皮试要求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即可,如刺入过长,针梗在皮内穿行对皮肤产生刺激,使红晕增大,造成假阳性的判断。③针头进入皮肤过深:针头刺入过深达皮下组织,药液注入皮下,皮丘隆起不明显,但局部有硬块,也易造成假阳性结…  相似文献   

4.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或局部麻醉的方法。一般选择前臂掌侧下段(距腕横指5cm左右),因该处毛发较少,皮肤较薄且颜色较浅,易于注射及观察。常规皮内注射易使患者感到疼痛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我将常规皮内注射方法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作药物过敏试验宜用0.1%新洁尔灭消毒皮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患者作药物过敏试验时观察到,进行皮内注射因前臂内侧皮肤较薄,加之个体对酒精刺激敏感,有的患者在注射后20分钟时,不仅消毒区域皮肤仍发红。或呈花斑状,而且皮丘亦发红,和周围皮肤界  相似文献   

6.
接种卡介苗是通过人工的方法感染机体,使机体产生特殊性免疫力,对结核菌的再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我们在采用皮内法接种时,曾多次发生事故。现归纳报告如下。一、卡介苗接种事故的类型 1.禁忌接种者被误种。误给6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接种,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2岁。 2.把卡介苗误作结核菌素使用。将皮内用卡介苗当结核菌素用,给291名小学生接种,在左前臂下1/3掌侧处接种0.1毫升。 3.该皮内注射的误注皮下。将皮内用卡介苗误注皮下(0.1毫升)。 4.超量接种。将皮内用卡介苗误作百白破三联疫  相似文献   

7.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色淡,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皮内存留时间最长 ,疗效最佳的注射材料 ,以达到更好地抗皮肤老化的目的。方法 :健康SD大白鼠 2 4只 ,随机分成 4组。在大白鼠背部用纹眉液作 6个直径 1cm的圆圈标记 ,为A~F 6组。先取大白鼠颈部皮肤制成真皮微粒 ,然后将自体真皮微粒 (A组 )、自体真皮微粒加透明质酸钠混悬液 (B组 )、生理盐水 (C组 )、透明质酸钠 (D组 )、胶原(E组 )、自体真皮微粒加透明质酸钠和胶原混悬液 (F组 )均制成 0 .3ml混悬液 ,分别注射至大白鼠背部标记区真皮内。术后 1周、4周、12周、2 4周 ,随机抽取 1组 ,切取大白鼠背部皮肤组织 ,作常规病理检查观察皮肤的改变 ,胶原增生的情况和皮肤的厚度及超微结构检查 ,测量结果采用SAS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巨体标本观察 :注射术后 2 4周仅F组局部可见有注射物存留。采用自体真皮微粒、透明质酸钠、胶原皮内注射均可使大白鼠背部局部皮肤增厚。采用自体真皮微粒加透明质酸钠和胶原 3种材料混悬液有增强效应 ,局部皮肤厚度增加最明显 ,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采用自体真皮微粒加透明质酸钠和胶原 3种材料混悬液局部皮内注射 ,可延长注射材料皮内留存的时间 ,使吸收率降低 ,局部皮肤明显增厚 ,达到更好地抗皮肤老化的作用。具  相似文献   

9.
建湖县在实施儿童基础免疫过程中,发生了一起20例皮内注射卡介苗误注入皮下的事故。事故发生后及时按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编印《卡介苗接种手册》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措施处理,随访106天,均无强烈反应而痊愈。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答: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吸收较快(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一般只适用于小量药物(2毫升以内),最好是无刺激性药物的水溶液的注射。而肌内注射(肌肉注射;肌注)由于肌肉内血管丰富,所以吸收比皮下更迅速。肌内神经末梢分布较皮下少,因此,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较差。可注射油剂、乳剂及水剂药物,一般限5毫升以内。  相似文献   

11.
问:1965年第2号护理杂志中对青霉素的应用及皮肤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作了解答,但对试液应该用什么溶剂配制则没有说明,对试验结果的判断亦只是笼统地提出“局部肿块直径超过1厘米时为阳性”,请再详细地介绍。答:青霉素皮肤敏感性试验用的试液,目前有用注射用水配制的,也有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据王优才氏试验,在8例以注射用水配制的试液作皮内注射阳性的病人,再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试液作皮内注射,结果7例阴性,1例阳性。可见用注射用水作溶剂容易出现假阳性,不能正确反映机体对青霉素是否过敏,因此,配制试液时用生理盐水作溶剂较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在给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作皮内试验时,用传统方法即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A法)注射后,注射部位的皮肤红成一片,要很久一段时间才消退,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阳性反应,临床上难于判断结果,也给临床应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导致医疗纠纷.我科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按随机原则选择200例需做皮内试验的患儿,采用A法与B法(即同侧前臂背侧下1/3正中点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注射进行对照,以求婴儿及新生儿皮内试验的最佳部位,为改进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万莉  余维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44-4844
所谓皮内注射就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因为注射部位是前臂掌侧,这个部位末梢神经丰富,感觉灵敏,新方法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而且皮丘绝对标准。笔者对皮内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皮内进针方式进行变态反应特异诊断对患者痛感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在两侧上臂外侧皮内试验做变态反应特异诊断患者127例,将每位患者左上臂外侧23个皮丘作为对照组、右上臂外侧25个皮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共观察皮丘2 921个,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进针法;实验组共观察皮丘3 175个,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角刺入皮内注射法,观察两种皮内注射进针法在变态反应特异诊断中对患者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注射法疼痛反应轻且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高,明显优于常规皮内注射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5年1月~1998年9月对子宫切除术分别采用医用丝线和可吸收合成线缝合腹部切口各156例,现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年龄均无差异,全部病例术前无明显心、肺、肝、肾疾病,无明显盆腔炎病史。术前3天阴道常规擦洗用药。硬膜外麻醉下作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用丝线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及皮下组织后,用3—0可吸收线进行真皮内连续包埋缝合,切口顶端两侧穿过皮内组织打结于皮下。后行真皮内连续缝合,助手将线拉紧,使皮肤切口对合良好,严紧而…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做皮内试验,往往存在着各人的手法掌握等原因造成注射深度过深,注射剂量不准确,影响结果的判断,甚至需要重新注射,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给病人带来痛苦。2004年3月以来,我科采用一种改良方法进行皮内注射,减少了造成差异的人为因素,与传统操作方法比较,提高了成功率,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8例,其中男301例,女567例,年龄最大者86岁,年龄最小者15d,平均年龄45岁。把需要做皮内试验的病人随机编号,单号病人采取传统皮内试验法(对照组),双号病人采取改良皮内试验法(实验组)。2方法皮试液配制方法、结果判断、防范抢救措施均按常规要求。2.1改良皮内试验法[1]:注射部位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病人自己的食、中、无名指三指为准)。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轻握病人手臂,左拇指放于消毒范围下端,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紧贴,几乎呈平行状,维持姿势不动,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紧皮肤,随着皮肤弹性,针尖斜面刺入皮内,放松左手拇指的同时,右手顺势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 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文献对研制的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进行了一系列的致敏刺激试验,包括热原反应、皮内注射试验、皮肤致敏试验、全身过敏试验、眼结膜角膜刺激试验、降压物质试验。结果热原试验发现试验前后动物体温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皮内注射试验未见红斑、丘疹、结节发生,皮肤致敏试验的豚鼠受试部位无红斑、水肿反应,全身过敏试验的试验组豚鼠未出现竖毛、抓鼻等异常反应,眼结膜角膜刺激试验两组均未见异常刺激反应,静脉给予人工皮肤的高低温浸出液后,动物的血压没有明显的波动。结论致敏刺激试验结果初步显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安全性,为进入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安全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俊英 《当代护士》2014,(12):120-1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射,共注射90次。结果通过观察,试验组皮下出血次数52次,平均出血面积为(1.50±0.26)cm2。对照组皮下出血次数69次,平均出血面积为(3.82±0.82)cm2,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可减少出血次数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9.
郑兵 《现代护理》2001,7(10):54-54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 ,因该处皮肤较薄 ,色淡 ,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 ,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方法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用 75 %酒精消毒皮肤。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手呈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 ,离针刺的上方约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儿童患者可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 ) ,同时按皮内注…  相似文献   

20.
正皮下气肿,是指气体窜入皮下组织,引起气体存积。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肿胀,触压皮肤有捻发音、握雪感,严重者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检查时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皮肤,可引起气肿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听诊器按压气肿部位可听到类似捻动头发声音,X片显示皮下积气~([1])。皮下气肿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可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