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药教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3例NS患者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临床药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疗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监测频率、用药依从性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抗凝达标率分别为19.4%和6.7%,出院后平均INR监测频率分别为(20.7±8.4)d和(32.5±3.5)d,对照组患者用药不依从情况较治疗组显著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S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可提高抗凝效果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 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59-66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主导用药的传统模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天在院监测一次INR值。两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华法林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INR值为(2.54±0.05),传统组INR为(2.23±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左磊  梁霫月 《中国医药》2014,(7):950-952
目的分析比较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状况。方法收集969例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整体的心房颤动2组,分析2组华法林使用率和达标率的差异及应用华法林患者的INR达标水平。结果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1例中使用华法林者93例,占57.8%;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8例中使用华法林者214例,占26.5%。93例使用华法林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0~3.0者21例,占22.6%;214例使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3者38例,占17.8%。2组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华法林的30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达标率INR在2.0~3.0者59例,占19.2%;INR<2.0者230例,占74.9%;INR>3.0者为18例,占5.9%。结论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使用率低且使用华法林后INR的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临床药师在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抗凝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住院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药师对入组患者进行医嘱审核、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及出院随访。比较2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用药知识评估总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INR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为35.48%(22/62),高于对照组的20.37%(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3,P=0.018);干预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抗凝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INR达标率和抗凝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许蔡艳  曹莺  严佳栋  曹剑波 《安徽医药》2018,22(12):2475-247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的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61例(观察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55例(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指导用药剂量,护士进行华法林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2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宣教。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肝肾功能、饮酒史、高血压史、既往出血史、既往卒中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NR达标率分别为57.31%和38.92%;有效抗凝率分别为40.98%和14.54%;抗凝不足率分别为27.87%和38.67%;抗凝过度率分别为8.70%和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3和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在抗凝达标后出现脑梗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降低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抗凝疗效监测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116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46例)起始剂量为3.75mg。抗凝治疗第1周每2天监测一次PT和INR,第4次开始每3天监测1次,直到INR稳定达标,目标值为2.0~3.0。结果①以2.5mg为维持剂量者33例(33/96,34.38%),以3.75mg为维持量者16例(16/96,16.66%),维持量居二者之间者42例(42/96,43.75%),以>3.75mg和2.5mg以下为维持量者各5例(5/96,5.21%)。②A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3次复查时即达到目标INR。B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2次复查即达到目标INR,有9例患者6d后达标,而这9例患者在随后监测中全部因INR超标而华法林减量。③A组INR稳定并达标平均所需时间为(13.56±4.5)d,B组为(17.63±6.6)d(P<0.05)。④86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8例患者或家属曾表示退出华法林治疗而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拒绝抽血化验,经解释交流后坚持原方案。结论①以2.5mg为起始剂量比较安全,在基础INR<1.2时,前6d内无需频繁监测INR,过于频繁监测可导致依从性下降并增加医疗费用和出血潜在风险。②1周内INR上升趋势明显者,虽在治疗靶目标,也要减量。③国人华法林合适剂量大部分在2.5~3.75mg,在此范围之外应注意有无其他因素干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NVAF患者177例,其中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56例(出血组);未出现出血事件者121(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无差别.结果 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0);出血组INR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2组患者INR与华法林用量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 =0.062);INR判断出血风险的敏感性为75.4%,特异性为80.2%.结论 INR可作为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随INR增大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2011年心内科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华法林3mg为起始剂量,对照组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口服,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NR达标26例,占86.7%,另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INR达标率高,并能减少腹痛、栓塞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华法林假日疗法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3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0)和华法林假日疗法治疗组(观察组,n=18),观察两组患者为期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栓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5.6%:5%,P&gt;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20%,P<0.05),对照组由于未监测INR发生1例出血性死亡事件。结论:观察组患者栓塞风险未增加,出血风险发生率较低,价格便宜且不需要频繁监测INR,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围术期继续应用华法林对起搏器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0例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按照随机表随机分成继续华法林组和肝素桥接组,各90例。继续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内监测凝血酶原国际化比值,并维持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剂量3.0—6.0mg);肝素桥接组患者围术期内采用低分子肝素桥接[1mg/(kg·12h)],观察住院期间2周内囊袋的血肿发生率。结果继续华法林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6.7%(6/90),肝素桥接组为17.8%(16/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子肝素为发生囊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RR=2.665,95%CI=1.073—8.156,P=0.023)。结论与肝素桥接法比较,围术期继续服用华法林不明显增加起搏器囊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生索阿奇霉素对大鼠灌服华法林的药效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药动学指标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单用华法林组(A组)和华法林+阿奇霉素合用组(B组),每组大鼠灌胃给予华法林0.2mg·kg^-1,每日1次,连续613,其中B组大鼠在第6日最后1次灌胃给予华法林后立即腹腔注射阿奇霉素80mg·kg^-1,且开始计时,分别于0.25、0.5、1.5、2.5、3.5、5、7、10、13小时采血,测定PT,计算INR。并建立HPLC法,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从5小时开始,B组大鼠的胛值较A组显著增大(P〈0.05),INR值最高可达7.5;B组大鼠的华法林药动学参数咒。较A组显著延长(P〈0.01),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大鼠的INR-C曲线都呈逆时针走向,且B组的逆时针效应更甚。结论: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可发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用药者的出血风险,故临床上两药合用时应密切监测用药者的INR值,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华法令组32例,予华法令1.25~5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32例,予通心络胶囊0.78 g,3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d;阿司匹林组32例,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脑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华法令组(3.33%)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7.2%)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法令组有1例脑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4例出现上腹痛、恶心,1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3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令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栓塞风险低的个体,术后是否需要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入选低危栓塞风险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07例,射频消融术后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55例)和非华法林组(52例),华法林治疗组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强度为INR2.0~3.0;非华法林组只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栓塞或出血事件。随访6~18个月,华法林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3.6%),非华法林组发生2例(3.7%),两组患者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华法林组有3例(5.5%)出血事件,非华法林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射频消融取得成功的低危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不应用华法林抗凝,而只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房纤颤80例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人心房纤颤的抗凝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4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口服;华法林组40例患者给予华法林(起始剂量3mg/d,然后根据INR进行调整);监测用药后1、3、5、7周的PT值,随访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脑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3~4mg/d的华法林对老年人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服抗血栓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的2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3个月内是否存在颅脑外伤史分为外伤组(128例)与非外伤组(105例),统计患者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外伤组患者伤后就诊时间,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 非外伤组105例患者中71例(67.6%)、外伤组128例患者中47例(36.7%)术前常规应用抗血栓药物,非外伤组明显多于外伤组(P<0.05).外伤组中术前应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颅脑外伤后就诊时间明显短于未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27±11)d比(50±14)d,p<0.05],非外伤组中30例(42.2%)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1.5%)患者为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同使用,华法林INR平均值为(2.77 ±0.25).外伤组中20例(42.6%)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3例(6.4%)患者为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同使用,华法林INR平均值为(1.89 ±0.67).非外伤组患者入院时平均INR水平明显高于外伤组INR值(P<0.05).术前应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与未使用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抗血栓药物增加非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可能性,加快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95例患者华法林抗凝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策 《中国药房》2009,(32):2527-2529
目的:了解服用华法林患者抗凝过量和抗凝不足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9月95例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抗凝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影响华法林的剂量和抗凝效果;合用的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作用最强;共进行480次INR监测,INR在目标范围2.0~3.0为332次,占69.2%。发生出血共7例,占7.4%。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很多,需对患者进行更严密的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