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营养不良在肝病患者中很常见,其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短期生存率,营养支持作为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长期治疗与恢复非常必要.评价慢性肝病患者营养状态有多种方法,包括直接人体测量法、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指标、营养评定工具、人体组成测定等,各有优缺点,可从不同侧面综合评价营养状况.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结合肝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的耐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营养物质与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发生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此领域缺少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且国内尚无有关临床诊疗的“共识”。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结局出发,本“共识”专家组系统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完成此共识,以期为慢性肝病诊疗有关的医师、护士(师)、营养师、药剂师们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支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ALT、Tbil)及营养指标(TP、TC)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慢性肝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影响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临床上应充分重视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目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较多,包括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每种工具都有其优缺点。而国内外尚无最终公认的肝病营养评价标准[2]。为提高营养评估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本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男性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78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营养组及对照组,营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对肺功能及血气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营养组的营养指标、肺功能(FEV1、FVC和FEVl/FVC)和血气结果 (PO2、PCO2和p H)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肺功能和血气较治疗前稍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正确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及血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病病人的营养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是临床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于肝病病人的营养问题,国内外有一些研究,但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尚无文献报道。对肝病病人进行营养调查与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他们的营养状况,对合理配餐,营养治疗和某些生化指标对肝病的预后诊断,可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终末期肝病(ESLD)通常并发营养不良,病人营养状况持续恶化与预后不良关系紧密.以下综述ESLD病人营养支持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正确评价ESLD病人的状况及实施合适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肿瘤营养治疗中的作用和卫生经济学效益,为肿瘤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以某院肿瘤科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有明确病理诊断且存在营养不良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顺序编号,分为传统营养治疗组和个体化营养治疗组,每组72例。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的营养生化指标和营养治疗相关费用、住院天数等经济学指标。结果个体化营养治疗组和传统营养治疗组治疗前血生化指标和营养评分指标营养危险指数(NRI)、预后营养指数(P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传统营养治疗组患者生化指标和营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个体化营养治疗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营养生化指标和NRI、PNI营养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营养治疗组的营养相关治疗费用中位数为621元,传统营养治疗组为4 9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以较低的医疗成本获得更为有效的营养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营养支持的内涵包括3个部分,即补充、支持和治疗。何时及如何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均与改善患者结局有关。美国以1967年全美外科医师大会上Dudrick等报道静脉营养为起点,静脉营养在美国临床实用为43年;我国以1978年全国外科大会上蒋朱明等报道静脉营养为起点,为32年;虽然在国内外医疗单位也把肠外、肠内营养作为标准医疗技术之一,但是对于营养支持改善结局的客观临床研究证据仍然不够。Kondrup等建立的营养风险筛查为合理营养支持改善结局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平台。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价营养支持(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显示,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无营养支持组相比明显降低,主要由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有营养风险或已经有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物质的支持,有可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大样本的队列和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营养支持可能改善结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肝功能分级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新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硬化肝癌患者112例,采用肌酐-身高指数(CHI)、上臂围、握力和蛋白代谢指标等方法,以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脏功能,统计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分析营养状况与肝脏功能、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根据PG—SGA分级,112例患者中70例(62.5%)营养正常,34例(30.4%)有中度营养不良,8例(7.1%)重度营养不良。以PG-SGA结果为标准,CHI法(K=0.760,P=0.000)、上臂围法(K=0.564,P=0.000)及握力(K=0.523,P=0.000)均与PG.SGA一致,其中CHI法与PD—SGA法吻合程度最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G—SGA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0.829,P=0.000),PG—SGA分级与感染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日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00;r=0.624,P=0.000)。结论PD—SGA结合CHI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肝脏功能分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日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水平和营养状况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营养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注意事项(81.1%)、并发症预防(78.8%)、合理用药(83.3%)、营养饮食(82.2%)、内瘘的防护(77.8%)、健康心理的重要性(87.8%)、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6.7%)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的SGA评分(23.08±1.24),人体测量学指标BMI(21.49±1.35)、TSF(13.73±1.72)、AC(24.46±1.19),AMC(23.42±1.64),血液生化指标TP(57.97±3.47)、AIB(38.75±2.86)、HB(97.49±3.65)等指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调查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非终末期晚期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为今后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入院患者展开调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入院次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足评估,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对没有营养风险患者每周重复筛查.出院后根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早、中期(Ⅰ、Ⅱ、Ⅲa期)、非终末期晚期(Ⅲb、Ⅳ期)及终末期(预计生存期短于3个月)3组.本研究仅对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入EDC系统并经核查无误.结果 调查期间人院患者305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共224例患者接受了营养风险筛查.其中,对非终末期晚期患者17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7.8% (116/171),不同肿瘤类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依次为肺癌45.7% (21/46),消化道肿瘤89.4% (42/47),肝、胆、胰腺肿瘤81.3% (26/32),头颈部肿瘤83.3% (5/6).以体质量指数(BMI) <18.5 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3% (21/171);以NRS2002营养受损部分评分达到3分汁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9.9% (34/171).有营养风险的116例患者中,71例接受了营养支持,占61.2%;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例数比为68∶3 (23∶1);能量摄入为(56.78±8.20) kJ/(kg·d),氮摄入为(0.06±0.01) g/(kg·d).55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5例接受了营养支持(9.1%).结论 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肿瘤类型相关.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亦存在不合理之处,以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偏低为主.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其临床结局,是今后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80例(室间隔缺损522例、房间隔缺损133例、法洛四联症70例、动脉导管未闭55例),运用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评分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不同年龄段营养风险的差异,研究肺动脉高压、营养不良与临床营养风险是否具有协同关系,以及营养风险程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780例,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3% (260/780),其中<1岁年龄段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2% (187/380),1~3岁为26.2% (60/229),>3岁为7.6% (13/171),<1岁患儿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1~3岁组(x2=25.174,P<0.001)和>3岁组(x2=36.029,P<0.001).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31.6% (247/780),所有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具中、重度营养风险,而中、重度营养风险患儿肺动脉高压比例高达95% (247/260),肺动脉高压和营养风险具有协同关系.营养不良与先天性心脏病营养风险的关系密切相关,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中营养不良发生率30.3% (237/780).所有合并营养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具中、重度营养风险,而所有中、重度营养风险患儿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1%(237/260),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具有协同关系.结论 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能有效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为良好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病例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CHD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史资料并采用STRONGkid完成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HD儿童病例围手术期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 006例CHD儿童完成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STRONGkid评估结果显示,CHD儿童病例围手术期中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37周(OR=3.706)、家庭月均收入<5 000元(OR=2.875)、有肺动脉高压(OR=2.892)、有心力衰竭(OR=3.216)、复杂病种(OR=1.881)、前白蛋白<250 mg/L(OR=1.990)、25-(OH)D<30 nmol/L(OR=1.611)是CHD儿童围手术期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 CHD儿童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应引起重视,孕周、家庭经济情况、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复杂病种等成为该类儿童围手术期发生营养风险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城乡居民营养保健知识及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和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城乡居民1,047人进行营养保健知识问卷调查,所有有效问卷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①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餐饮从业人员3组人群间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质指数(BMI)以农村居民最高,餐饮人员最低;②不同年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9,P=0.193),而BMI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F=22.309,P=0.000);③女性、男性间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MI女性低于男性;④文化程度越高,知识得分越高,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不同营养状况的城乡居民营养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攀枝花市城乡居民对营养基本知识的掌握整体水平不高,城乡居民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BM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性别。应进一步对该市居民进行培训、引导,全面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5月,在昆明市某医学院抽取2005级医学专业学生318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18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总分为(34.42±4.69)分,平均分占总分46分的74.83%。换算为百分制后,总分〈6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7.04%,女生为1.21%(P〈0.05);总分〉8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59.15%,女生为79.35%(P〈0.01)。营养知识得分,全部学生(318名)为(12.09±2.75)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5人)为(11.32±2.82)分,护理专业学生(133人)为(13.16±2.27)分(P〈0.01);营养态度得分,全部学生为(7.98±2.33)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7.77士2.45)分,护理专业学生为(8.27±2.13)分(P〉0.05);营养行为得分,全部学生为(14.35±1.79)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14.24±1.86)分,护理专业学生为(14.50±1.68)分(P〉0.0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改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吉林省3个地区5家中小医院胃癌、结直肠癌(病组I)及胃肠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病组1/)两病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等5家中小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普外科住院患者4330例,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住院时间不足24h或次日8时前手术、神志不清、拒绝参加本研究、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符合预定诊断且未手术的病例后,筛选出诊断为胃结直肠癌、胃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等患者687例,其中病组Ⅰ140例、病组Ⅱ547例,被纳入的患者入院后24h内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足发生率并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16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4.3%;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占73.7%,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26.3%;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520例,接受营养支持的占8.8%,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91.2%。病组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占64.3%,病组Ⅱ营养风险发生率占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87例患者中以体重指数〈18.5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2%,而以营养状况评分≥3分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5家中小医院符合纳人标准的患者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2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3.2%-8.3%,低于大医院的营养不足发生率。5家中小医院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尚未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486人进行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全部学生平均得分为34.82±4.53分,仅占总分的75.7%。男生营养KAP总评分为33.76±5.25,女生总评分为35.21±4.17,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不及格率为24.8%(32/129),女生不及格率为10.4%(37/357),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优秀率为44.2%(57/129),女生优秀率为55.5%(198/357),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5)。高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73±2.41、8.16±2.03、14.65±1.66和35.54±4.03,低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06±2.79、8.02±2.34、14.31±1.81和34.40±4.7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