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方法。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其优点是管腔大插管成功率高,但易发生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治疗,对PCI术后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同期12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经股动脉组63例,经桡动脉组60例,比较其穿刺成功率、X射线照射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并完成造影的成功率和X射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组手术持续时间小于经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P=0.021),且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局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是可选择的、较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6例,其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各38例,对两组术后护理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6例,对两组术后护理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其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平均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98.44%和(5.33±3.94)min,经股动脉组为l00%和(4.76±3.5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58±4.03)min和(18.36±4.6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60%,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18±1.37)d,<经股动脉组(5.76±3.02)d,(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无需卧床、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缩短的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1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择期进行造影术的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共240例,分成经桡动脉造影术组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组,每组各120例,比较两组造影术后的穿刺部位的出血率,穿刺的成功率,以及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进行的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1±1.36d,远低于经股动脉组4.02±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经桡动脉组除了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较高,穿刺部位血肿、局部瘀斑、假性动脉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无体位限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易被患者接受。而正确有效的相关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锦春  王健 《中国医药》2010,5(9):864-865
目的 比较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采用桡动脉和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如舒适度、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介入途径分为2组,经桡动脉介入的23例患者为桡动脉组,经股动脉介入的25例患者为股动脉组.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动脉组皮下淤血2例,神经反射性低血压1例,刺激部位血肿1例,有腰酸背疼感20例,夜眠差15例,烦躁不安5例,尿潴留3例,术侧肢体肌肉痉挛4例;桡动脉组动脉闭塞1例,夜眠差3例.股动脉组成功率为100%(25/25),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7%(22/23),其1例因桡动脉闭塞而改为股动脉后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护理过程中,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的临床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8例)和股动脉组(7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和疗效以及术后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穿刺时间、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桡动脉组发生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但经股动脉透视时间短,不易发生血管痉挛。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股动脉操作更加习惯和熟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44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4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成功率为93.36%(422/452),男性成功率95.68%(310/324)。女性成功率87.50%(112/128)。30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病人改行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总的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未出现血管迷走反应及死亡病例。结果: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有近似的成功率,但它可显著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结论: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冠脉造影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诊断治疗脑血管病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目前,股动脉途径仍然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主要途径,但在少数情况下,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甚至不能完成。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经股动脉对比,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2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62例)和股动脉组(63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以往多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近年来,随着介入诊治术水平的提高及器械的小型化,桡动脉穿刺术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此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对2006年3月至5月20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治术的患者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206例,男性160例,女性46例,年龄45~82岁,平均(51·6±1·3)岁,均为择期行冠状动脉诊治术的患者。满足下列条件均排除:①Allen′s试验阴性者;②患者的桡动脉和鞘管直径比<0·8者;③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高度迂曲者;④身高<150 cm以下者;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需要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介入治疗时,经桡动脉进行穿刺,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29-130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行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70 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途径400 例,桡动脉途径380 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28例经桡动脉和124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成功率较股动脉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较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时间短,肢体制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血管动脉痉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术后无需严格卧床休息,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围术期护理心得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此次所选取的106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结果106例病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均成功,其中出现有15例皮肤瘀斑和6例局部血肿以及3例局部水泡。结论护理人员做好各种护理和术前准备并且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并发症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