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采用诱发方法检测获得的失神发作患者EEG信号,研究其发作前脑电信号的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寻找预测癫痫失神发作一般规律和方法.我们选择合适的电极对,使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采用复杂度变化度量的近似熵指标,通过闪光刺激癫痫患者获得的EEG信号进行动力学特征研究,根据EEG信号表现出的同步情况实现对癫痫发作的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具有突然性和反复性特点,因此,提前预测发作以便对患者及时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符号动力学方法分析癫痫大鼠失神性发作时脑电(EEG)信号的特性,并对影响符号统计量的关键参数的选取进行讨论,计算癫痫发作不同时期EEG信号的符号熵和时间不可逆转性。研究发现正常发作间隙期,符号熵和时间不可逆转性指标值较大;从发作间隙期向发作期的转化阶段,即发作前期,二者明显减小;发作时维持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符号动力学方法能够揭示癫痫EEG动力学特征变化,符号熵和时间不可逆转性两个指标是表征癫痫发作不同阶段的敏感特征量,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几种由皮层病灶起源的失神样癫痫的发作分类,并就其临床与脑电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近1年多来进行术前V-EEG监测到皮层病灶起源的24例具有明显失神样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EEG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4例中17例患者经头皮与颅内电极[皮层和(或)深部电极]描记EEG并进行了手术.失神发作时以额叶皮层起源放电者5例,颞叶7例,顶-枕叶5例 其余7例中4例属Lennox-Gastaut综合征,另3例因皮层多发病灶未进行手术.不同脑皮层部位起源的放电均可引起失神样发作,但其临床与脑电有各自的特点.脑电图出现3 Hz棘慢综合波时并非全是典型的失神样发作.结论: 失神样癫痫发作可分为全面性与部分性两大类,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时应将EEG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特点与发作症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分析其发作间期、发作期EEG特点及临床发作表现作致痫灶定位。结果:80例癫痫患者中,发作间期38例和发作期60例EEG及59例临床发作症状可提供明确的致痫灶定位信息。结论:在致痫灶定位中,发作期与发作间期EEG相比,可提供较高比例的定位信息;综合分析发作问期、发作期EEG和临床发作症状,可以获得大部分癫痫患者致痫灶的定位信息,为放置颅内电极作准确致痫灶定位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失神癫痫儿童之典型失神发作与中央颞区棘波(CTS)的共存现象,探讨典型失神发作伴CTS的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0年来所有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的EEG资料,对伴有CTS病例的临床病程、EEG特征及演变过程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2例典型失神发作患儿,其中4例在失神发作活动期或发作控制后至少有1次EEG监测有CTS,均不伴临床部分性发作,所有患儿对丙戊酸单药治疗效果好。结论:典型失神发作可与CTS共存于同一患者,二者具有各自独立的EEG与临床特征,失神发作的控制均伴有广泛性3Hz棘慢波放电的消失,而CTS常持续存在多年而不引起临床发作。对这类患儿选择广谱抗癫痫药物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埋藏电极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对难治性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对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电极脑电图(EEG)不能明确癫痫致痫灶的3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采用颅骨钻孔方法埋置硬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经长程颅内电极V—EEG监测进一步定位致痫灶。结果:3例难治性颡叶癫痫患者通过颅内电极V-EEG监测,并依据发作初始期的EEG异常放电特征确定了致痫灶,并进行病灶切除。结论:依据发作初始期颅内电极EEG痫样放电的部位和范围,能够为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发作期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及表皮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诊断和鉴别以点头发作(head nodding attack)为临床表现的癫痫的意义。方法:应用64道尼高力-one视频脑电图仪记录长时间V—EEG并同时在目标肌肉皮肤上安装盘状电极同步记录表面EMG进行分析。人组标准:①明确是癫痫患者;②V—EEG监测后明确癫痫发作临床表现符合在坐位表现为点头,伴或不伴其他临床表现。结果:9例患者共记录到107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典型失神2次,全面性强直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3次,眼睑肌阵挛11次,肌阵挛失神发作26次,肌阵挛失张力发作3次,失张力发作2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强直性痉挛发作5次。发作时临床表现符合坐位点头动作的共86次发作。结论:发作期同步视频EEG—EMG能明确诊断并鉴别以点头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类型,如轴肌肌阵挛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肌阵挛一失张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及短暂性强直发作;癫痫患者行头皮V—EEG监测时同步记录表面EMG,从时间及空间参数上有助于量化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视频分析有助于鉴别临床表现以点头为主的癫痫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提出基于EEG序列模糊相似性指数方法预测癫痫发作.首先,结合复自相关法和Cao法对EEG序列进行了相空间重构;然后,计算相关积分时用Gaussian函数代替Heavyside函数,克服了Heavyside函数的刚性边界问题,使得计算相似性指数更加准确和可靠;最后,分析大鼠癫痫EEG信号,检测癫痫发作前期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相似性指数方法能够比动态相似性指数方法获得更长的预测时间和更低的错误预测率.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EEG)是研究脑科学的重要工具,对EEG信号中隐藏的特征和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满足现在临床研究的需要。本文通过小波变换和非线性动力学两种分析方法,提取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信号及其节律波(δ波、θ波、α波和β波)的非线性特征,计算分析关联维数(CD)、Lyapunov指数、近似熵(ApEn)特征值在癫痫发作过程是否存在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EG信号及其节律波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检测癫痫发作过程时可作为有效的鉴别统计量。  相似文献   

10.
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的扩散而引起的,因此半个世纪以来脑电图(EEG)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癫痫以及评估癫痫治疗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近30年头皮EEG在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从基于EEG特征预测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VNS治疗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EEG影响两方面展开介绍,并阐述相关VNS治疗机制。其中,针对基于EEG特征预测VNS疗效方面,介绍了痫样放电变化、慢皮质电位变化极性、脑电对称性以及脑电功率谱变化等特征指标与疗效的关系;针对VNS治疗对患者EEG特征的影响方面,介绍了VNS治疗后痫样放电、功率谱、同步性、脑网络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的变化等影响。尽管目前的研究尚未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可用于临床推广的EEG标志物,本综述可为大宗案例的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有利于指导EEG应用于VNS的临床治疗,为预测、评估VNS疗效以及理解VNS治疗机制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40例癫(间)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SE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并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EEG,静脉注射安定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惊厥性SE28例,其中强直阵挛性SE24例,肌阵挛性发作SE1例,单纯部分运动性SE3例;非惊厥性SE12例,其中复杂部分性SE10例不典型失神SE2例,发作间期EEG25例记录到癫痫样放电;发作期EEG,8例病人行Video-EEG监测,7例记录到发作期典型癫痫样放电。1例表现为募集节律。疗效;治愈率95%,死亡率5%。结论:强直阵挛性SE常见,发作间期多可记录到癫痫样波形,肌阵挛性SE、非惊厥性SE临床诊断困难。应行Video-EEG监测;早期足量应用安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长程脑电图(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长程EEG资料,并与对照组40例脑梗死后无癫痫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EEG与长程EEG检查比较:常规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长程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35例,占80%,中、重度异常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长程EEG异常率为95%;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痫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程EEG监测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痫发作、观察病情变化、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癫痫研究中的动力系统模型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综述了国内外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神经科癫痫研究的进展,包括发病机理的动力学解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量的分析,以及预报机制的建立等;同时介绍了最近本课题组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研究癫痫脑电的主要结果,以及对癫痫发作过程的动力学性态变化规律的若干新发现;据此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综述了国内外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神经科癫痫研究的进展,包括发病机理的动力学解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量的分析,以及预报机制的建立等;同时介绍了最近本课题组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研究癫痫脑电的主要结果,以及对癫痫发作过程的动力学性态变化规律的若干新发现;据此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来我们就认识到某些癫痫患者的发作由多种不同的外部刺激引起,其中视觉刺激最为常见,包括简单的光或图形刺激或是复杂的电视、电子游戏机屏幕刺激。自从间断闪光刺激的方法应用于脑电图(EEG)的记录后,闪光刺激诱发的发作已为我们广为认识,但直至1953年才报道第一例由视觉图形诱发的发作。由视觉图形诱发的癫痫比较少见,约占各类癫痫患者的0.25%。诱发图形可为条栅、方格和圆环形等,色彩对比度高和跳动的图形更容易诱发发作。现将我们近期诊断的1例视党图形敏感性癫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EEG异常改变,预测药源性癫痫临床发作。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单用氯氮平治疗,服用氯氮平剂量在100~150mg/d、175~300mg/d、325~600mg/d时分别行EEG检查。结果 共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EEG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服用氯氮平175~300mg/d时有5例(6.94%)发现癫痫样放电(未见癫痫临床发作),325~600mg/d时发现67例(93.06%)有癫痫样放电,其中34例(50.75%)出现癫痫临床发作(2例癫痫频发)。减量或停用氯氮平、同时加用抗癫痫药物后痫样放电消失、癫痫发作停止、慢波减少、EEG逐渐恢复。结论 EEG痈样放电与服用氯氮平剂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EEG检查来预测药源性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顽固性癫痫的疗效及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用VNS治疗7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治疗期为3年,结束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共观察5年。整个观察期内患者仍用足量抗癫痫药物。比较治疗前、治疗期及结束治疗后癫痫的发作情况及EEG变化。结果:7例患者在VNS治疗期内5例有效,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25%~50%,2例终止发作,另2例无效。结束VNS治疗后原有效的3例中,2例发作加重,1例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次数增加,但强度减轻;2例终止发作者中1例目前仍未发作,另1例癫痫复发。EEG情况与临床相一致,当癫痫发作被控制时,EEG明显好转,棘(尖)慢复合波减少。癫痫复发时EEG会出现相应的痫样放电。7例患者在结束随访的第五年,有6例EEG仍明显异常,有棘(尖)或棘(尖)慢复合波。结论:VNS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安全性,且治疗期间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对发作的完全控制率低,停止刺激后易复发,且费用昂贵,很难作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肌阵挛失神癫痫(EMA)的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EMA的患儿5例,对其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以2岁零4个月至5岁起病,平均起病年龄4岁。3例以肌阵挛失神(MA)为唯一或主要发作形式,2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首发,分别于1年和3年后转变为MA;临床表现为频繁的双侧节律性肌阵挛抽动。EEG+EMG联合检查可见在EEG双侧同步的3Hz节律性棘慢波放电的同时,同步的EMG记录可见3Hz肌阵挛电活动和逐渐增强的强直性肌肉收缩电位。过度换气试验及闪光刺激均易诱发脑电一临床发作。发作间期EEG均见全导棘慢波,2例双额区尤显。治疗主要为丙戊酸钠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分别随访6个月至4年,5例均有效(4例发作控制,1例仍有些许发作伴学习困难)。结论:EMA是一种以MA为主要发作类型的儿童期癫痫综合征,EMA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观察和EEG+EMG记录,早期准确诊断,正确选用抗癫痫药物,有助于远期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颞叶内侧癫痫(MTLE)及颞叶外侧癫痫(颞叶新皮层癫痫,NCTLE)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V-EEG)的特点。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从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以及解剖部位、病因等方面,将11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分为MTLE89例,NCTLE23例,对其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TLE组和NCTLE组均具有高先兆出现率,蝶骨电极发作间期EEG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总检出率分别为83.1%和30.4%,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作期蝶骨电极EEG定位准确率较高,MTLE定侧率为70.8%(63/89),临床发作形式以手口自动症为主。结论:MTLE与NCTLE具有相应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能有效鉴别诊断MTLE与NCTLE,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EEG信号分析处理的癫痫预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对癫痫发作进行预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了基于EEG信号分析处理的癫痫预报的历史,并综述了时域、频域、非线性动力学和智能分析技术在发作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