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例1】女,37岁,体重64 kg。维吾尔族。右脚(?)趾闭合骨折,拟在脊麻下行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术前除心电图提示左前分支支传导阻滞外,其他医技检查均未见异常。入手术室后,选择腰3~4间隙使用7号脊麻针进行穿刺,通过调整体位、改变穿刺针方向等,经过数次的穿刺均未成功。而后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透析用套管针与普通钢针(16G)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穿刺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AVG作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5.1)岁,每例前10次采用套管针穿刺,后10次采用钢针穿刺,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在2种穿刺针穿刺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肘部活动度、动静脉压力、皮下血肿发生例数、指压止血时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套管针及16G钢针上机血流速度稳定后动脉压及透析后3 h的动脉压值[(-50±18)mmHg(1 mmHg=0.133 kPa)比(-70±22)mmHg及(-55±21)mmHg比(-76±23)mmHg]、静脉压值[(105±15)mmHg比(140±22)mmHg及(108±16)mmHg比(145±2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套管针与16G钢针肘部活动度[(2.33±0.61)分比(1.25±0.53)分]、指压止血时间[(7.08±2.11)min比(12.12±3.1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时疼痛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套管针进行AVG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获取更好的血流量及血管通畅性,降低皮下血肿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孙胜  岳利民  董玉贵  王莉英 《河北医药》2012,34(8):1209-1210
椎管内麻醉已成为现代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腰麻曾是临床上一种主要的麻醉技术,但因其术后头痛发生率高,其临床应用几乎被硬膜外麻醉替代[1].而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在我国为9.56%,腰疼发生率为8.08%[2,3].腰硬联合技术虽将腰麻和硬膜外技术结合,可相互取长补短,但腰麻针需较粗的硬膜外针引导,易造成患者术后腰痛及穿刺点疼痛[4].随着腰穿针具的不断改进,笔尖式腰穿针的出现,以及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结合实际工作,笔者提出了”微创腰麻技术”的概念.微创腰麻技术是指只用联合包里的细针(25 G笔尖式)穿刺,而不用针内针技术,避免了联合麻醉中硬膜外针对脊上韧带、脊间韧带、及黄韧带的损伤,显著减少了穿刺点疼痛等并发症,从而达到微创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抚宁县人民医院2008年开展微创腰麻技术,直接将25G笔尖式腰麻针用于腰麻,并就麻醉后后穿刺点疼痛等并发症和腰硬联合法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工作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技术已很普遍,但CSEA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处理方法与以往的连续硬膜外及脊麻不尽相同,兹将我们所遇及的几个问题及处理方法叙述如下。1 CSEA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脊麻针无突破感也无脑积液  相似文献   

5.
李凌云 《淮海医药》2012,(4):345-346
腰硬联合阻滞(CSEA),随着穿刺技术"针内针"法的出现,临床应用不断增加,已成某些国家及国内许多医院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常规腰硬联合阻滞由脊腰麻针直接损伤脊神经根发生率较高,达1%~10%,采用头向穿刺法,使硬膜外穿刺针与腰部皮肤呈较小角度(40°~60°),未发现腰麻针、硬膜外针直接损伤脊神经根,且易于置入硬膜外导管,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为了提高中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 ,我院自 1990年以来对上述部位手术 ,采用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阻滞并用法 15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组 15 0例 ,女 10 5例 ,男 45例 ;年龄 2 0~ 80岁。包括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连接术 ,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等。2 方法上述全部选择 L2~ 3 间隙穿刺 ,确在硬膜外间隙后将针作90度旋转 ,使斜面对向骶部 ,抽吸检查无血和脑脊液回流 ,推注了 3~ 2 ml空气试无阻力 ,可注入配好的麻醉药 3~ 5 ml,观察无脊麻…  相似文献   

7.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用于产科剖腹产手术,对其阻滞效果以及血液动力学干扰进行了观察,现将麻醉方法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产科病人56例,年龄24~36岁,ASA体格情况评估分级:Ⅰ~Ⅱ级。其中腹膜内手术50例,腹膜外手术6例,术前体重60~90kg,身高152~170cm,无其它疾病及并发症。1.2麻醉方法:病人麻醉前准备同硬膜外阻滞,使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麻醉包。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病人取侧卧位。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穿刺,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取一根长脊麻针(Sprotte24G×120mm或Whitacare25G)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直到出现典型穿破硬膜的落空感,拔除脊麻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蛛网膜下腔-膜脊膜外联合麻醉技术(compoun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简称CSEA),颇受重视。现就我院自制的“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法用于腰麻-硬脊膜外复合麻醉3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3 y。手术种类:子宫切除(12例),髋关节成形术(8例),第二中趾拇指再造(1例),前列腺摘除(5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直肠癌根切术(8例)。本组中单一使用腰麻者14例,加用硬脊膜外麻醉者21例。1.2 “针内针”的制作 取18~#硬脊膜外穿刺针1支,在距针尖勺口背侧约2~2.5 mm处,与针内壁一纵面线上开一小口,约1.0 mm,置入较硬脊膜外针长出约1~1.2 cm的6~#腰椎穿刺针(参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线静脉置管对行静脉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1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静脉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针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形式):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39~75岁;中线组(采用中线静脉置管形式):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36~72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情况、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情况、使用成本、患者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次数、使用成本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并发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用率(%)表示,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留置针组比较,中线组一次性成功率[91.52%(54/59)]较高(χ2=5.081,P<0.05),导管/留置针滑脱[5.09%(3/59)]、意外拔管率[1.70%(1/59)]均较低(χ2=4.236、11.670,均P<0.05);中线组留置时间长于留置针组,穿刺次数短于留置针组(t=133.261、50.935,均P<0.05);中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2/59),低于留置针组[20.34%(12/59)],患者满意度为96.61%(57/59),高于留置针组[79.66%(47/59)];使用成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05)。结论 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中线静脉置管可增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例 1,患者男 ,2 1岁 ,因车祸致右踝骨折急诊入院 ,在腰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 30 m in肌注苯巴比妥钠0 .1g,阿托品 0 .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左侧卧位下经 L3- 4间隙穿刺 ,穿刺顺利 ,见有脑脊液流出后以 0 .2 m l/s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2 m l(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生厂批号 0 2 0 6 131) ,注毕回抽脑脊液回流通畅。退出腰麻针 ,改为平卧位。用针刺测定感受阻滞平面及时间 ,给药后 5 min内每分钟测 1次 ,以后每 5~ 10 min测 1次。直至给药后 4 0 min患者诉双下肢有麻木感、微…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8~ 1999年在骨科、妇科、泌尿科手术中行脊麻 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 (CSEA) 2 18例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 :2 18例中 ,女 12 9例 ,男 89例 ,平均年龄4 9(2 2~ 81)岁 ,ASAⅠ~Ⅱ级。盆腔手术 10 2例 ,前列腺手术 4 5例 ,下肢骨盆复合骨科手术 71例。手术平均时间 2 6 (1 3~ 5 6 )小时。方法 :全组病人首次实行椎管内麻醉 ,无脊椎异常。采用联合穿刺包 (内含 17G硬膜外穿刺针 ,2 5G腰麻穿刺针 ) ,经L2~ 3 或L3~ 4 棘突间隙行旁侧入穿刺法。先行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 ,插入2 5G腰麻穿刺针 ,通过硬…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外胜阻滞术中穿破硬脊膜后,是否可重新穿刺仍然行硬外阻滞,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作者近年来处理12例该类病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2例均为60岁以下心肺疾患成年患者,其中7例原在T8~9。和T12~L1间隙穿刺穿破硬膜,分别选择上一间隙重新穿刺向头端置管,另5例T12~L1与L1~L3棘突间隙硬脊膜穿破后则重选下一间隙穿刺向骶端置管。二、方法与结果局麻药均为含1.5%利多卡因与1:ZO万肾上腺素液。向头端置管的上腹部手术3例,首量12ml,分为3、5、4ml三次缓慢注入,每次间隔8~12min,阻滞上界为T3_4,下界为T12…  相似文献   

14.
在神经内外科静脉输注20%甘露醇是快速降低颅内压的急救措施。甘露醇为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强,快速输注时甘露醇局部浓度过高,且每天需使用3~6次,因此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在临床极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1]。有报道指出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留置针为16.2%,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留置针以其套管柔软,对血管的刺激小,输液畅通,广泛应用于临床,采用留置套管针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血管壁机械损伤,且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后,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不同的浅静脉炎。留置时间比静脉滴注普通药液时间明显减少,如何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针对以上问题,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实施了系统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曹文霞 《河北医药》2013,(22):3517-3518
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且可以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1],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是当前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而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2]。为了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将护理干预应用于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9年5月始应用百特泵和国产泵于术后硬膜外镇痛9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子宫切除140例按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两组行术后镇痛,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40例行子宫切除(全切或次切),年龄31~67岁,ASA1~2级。术中麻醉完全,术后要求用硬膜外镇痛者随机分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穿刺点L2~3,n=80;B组联合麻醉(CSEA)穿刺点L2~3,n=40;硬膜外麻醉成功后用针套针脊麻注0.5%布比卡因7.5mg,注药速度10秒。拔除腰穿针后置入硬膜外管,置管方向均向头端留管3cm。硬膜外腔用药1.6%利多卡因+0.2%的卡因。麻醉穿刺包均使用浙…  相似文献   

17.
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在妇科手术中占有很大比例 ,我们把脊麻加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此类手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ASA ~ 级行此类手术的病人 ,术前常规给药 :阿托品 0 .5 m g,安定 10 mg肌注 ,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 ,于 L2 _ 3或 L1 _ 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头向置管 3 cm ,再于L3_ 4 间隙行脊麻穿刺 ,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 0 .5 %布比卡因 2 .2~ 3 .0 ml,平卧后 ,调整平面 ,使平面不超过 T6 ,常规吸氧 ,如果手术时间长或术中效果不满意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少量利多卡因。精神紧张者可给予适量镇静药。手术近结束时 ,经硬膜外导管…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治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用头皮针输液已远远满足不了手术中的应用,我科患者手术前后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方便患者的搬运,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利于术中的抢救和治疗,既能减少患者对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疼痛、恐惧和血管损伤,也有利于血管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术后护士输液的工作量,受到护患的一致欢迎[1]。但因术中大量液体及麻药的输入、术后患者禁食需大量补液及抗生素的输入,对血管的刺激增加,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使留置时间缩短[2],笔者对我科手术患者置留置针期间,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延长留置针的时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临床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以来 ,所见文章记录或说明的穿刺方法 ,均为选择适宜静脉 ,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 ,穿刺中将套管针所有针体全部进入血管后 ,拔出针芯 ,再接好输液管进行静脉输液。自我们使用静脉留置针以来 ,将穿刺方法改进与尝试后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仍采用美国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2 改进穿刺方法选择好适宜的静脉 ,常规消毒后 ,将输液器头皮针接在肝素帽端 ,然后排尽套管针内空气 ,进行穿刺 ,穿刺中将套管针针体前 1/ 3或 1/ 2进入血管内 ,见回血后 ,可打开输液器调节夹 ,试行输液 ,如未出现穿刺失败现…  相似文献   

20.
苗振林 《河北医药》2014,(19):2986-2987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损伤的各类骨折中,稳定性最差,多由外伤引起,多数患者前柱、中柱和后柱在脊柱骨折脱位损伤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坏,给临床施治带来较大困难[1]。脊柱生理解剖结构的重建以及其稳定性的保障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关键[2],目前临床多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对5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