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综述了其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及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并对产品的优缺点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4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右额脑动静脉畸形1例,左额脑动静脉畸形1例,右颞脑动静脉畸形1例,左颞脑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1例为外伤后无意中发现,其余3例均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4例均经过手术治疗完全切除,均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治疗AVM的基本目标是降低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对于已经出血的AVM可以积极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巨大AVM,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切除仍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模态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三维Dyna CT可以提供动静脉畸形团的空间信息,而二维DSA可以提供判别动静脉的时间信息。为了同时显示动静脉及畸形团的位置关系,需要对这两种模态的图像进行融合。本文提出一种二维到三维反投影生长的方法,实现了二维DSA图像和三维Dyna CT图像的融合,从而可以在三维Dyna CT图像中直观地区分动静脉。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既能提供畸形团的空间位置信息,又能提供动静脉流向的时间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以及进行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中,栓塞材料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Onyx胶是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剂,具有不粘管、弥散均匀及可控性好等优点。 目的:总结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动脉鞘,6F导引导管插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Marathon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内,采用“注胶-返流-停止-再注胶”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40%~60% 8例,60%~90% 7例,90%以上(完全栓塞)16例。未能完全栓塞的15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痊愈,1例单侧肢体乏力,肌力Ⅳ级;6例患者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其中2例1年以后复查DSA显示脑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提示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脑AVM)是脑血管系统中结构异常的动静脉短路血管组织,其所导致的异常脑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是造成脑AVM血管破裂出血和产生某些神经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由于对脑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或实验测量十分困难,利用理论模型来研究脑AVM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特有助于加深对其病理机理的认识,从而为脑AVM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脑循环集中参数模型,对脑AvM的几种典型结构所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作了分析,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当AVM流量相对较小(300ml/min以下)…  相似文献   

6.
古奕冕  李林繁  詹辉  陈国江  周厂保 《医学信息》2010,23(15):2998-2999
目的讨论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12月间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脑AVM。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1天内出现残腔血肿1例,占本组的6.7%,3天内局部脑肿胀2例,占本组的13.3%,以上3例均经加强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而好转。术后患者无再次癫痫发作病例。其余12例(占本组的80.0%)恢复良好,复查DSA均显示脑动静脉畸形已全切除。本组15例随访DSA3年,均无脑动静脉畸形复发病例。结论开颅手术切除是治疗大中型脑AVM的有效手段。在治疗时,应该积极防治正常灌注压突破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通过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探讨CT增强检查对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前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对部位、形态、边界、血管构筑和骨的侵犯等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病变位于胸壁1例,腹盆壁3例,四肢7例,口腔颌面部29例,耳部3例,眼眶1例,鼻部1例,头皮2例,伴有骨质受累5例。临床呈高流量的血管畸形表现,症状反复或进行性加重。特征性CT表现为强化的畸形血管团、粗大扭曲的引流静脉、增粗的供血动脉。 结论:CT增强检查能准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大部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介入治疗前的有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 (脑 AVM)可导致脑血流的异常分布 ,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脑 AVM发生脑内出血和造成某些神经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脑血管内血流压力、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技术的局限 ,一些学者借助于理论模型来分析脑 AVM的血流力学特征。本文介绍了国外关于脑 AVM血流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的进展 ,论述了各类模型的特点和缺陷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脑血流SPECT显像及其临床相关因素为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s)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将健侧、病灶侧相应部位脑组织放射性计数值之差值除以该区域象素值(即象素总数),作为脑AVMs脑缺血指数,并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病变大...  相似文献   

10.
105例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及合并出血后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105例病人根据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大小及病人的状况等选择手术、栓塞或栓塞后手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手术组60例,全切除55例,占92%;部分切除5例,占8%。血管内治疗40例,一次全部栓塞的15例,占37%;分次全部栓塞的18例,占45%;部分栓塞的7例,占18%。血管内治疗后手术5例,全切除3例,占60%;部分切除2例,占40%。治愈91例,治愈率为86%;好转6例,占6%;死亡8例,占8%。结论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安剑铮  卓杰 《医学信息》2006,19(6):1023-1025
目的探讨脑室直接灌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3h、6h、24h);通过脑室直接灌注、腹腔注射和脑室灌注+腹腔注射的方式使用灯盏花素,观察用药后大鼠神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减轻,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这种保护作用逐渐降低,脑室灌注+腹腔注射联合使用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脑室灌注或腹腔注射给药。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使用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给药的保护作用相似,但在损伤后的早期(〈6h)、超早期(〈3h)采用脑室灌注+腹腔注射联合给药的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腹腔注射,每天1 次,连续7 d。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在大鼠脑纹状体区域内进行微透析活体采样,将微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浓度升高(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显著降低(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 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ABA 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浓度降低(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 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显著升高(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 和Gly在脑缺血后3 h 没有显著升高。结论:升麻苷H-1可以抑制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并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的浓度。升麻苷H-1不仅能透过血脑屏障,同时可调节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可能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对脑缺血动物脑微循环及脑皮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压氧对脑缺血动物脑微循环及脑皮质血流量的影响1蔺世龙2刘景昌2冶建宏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讨,其中临床使用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已经取得明显疗效[1],同时对缺血性脑损伤机理的研究亦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1~6]。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脑血液循环障碍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29例,高血压性血管病患者37例,脑梗死患者41例,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36例,非血管性因素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起病3h内、6 h、48 h、72h检测血IMA水平。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性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组血清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外伤组和非血管性因素组血清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性血管病、脑梗死、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组血清IMA水平高于脑外伤组和非血管性因素组(P〈0.05);区分患病组和对照组的最适临界点为:120.32U/mL,此时敏感性为90.22%,特异性为70.21%;脑梗死组血清IMA值在72h内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 IMA是反映脑血液循环障碍患者早期情况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多数脑缺血是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构建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基础性病变对脑缺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高脂血症病理因素对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3,7 d,采用TTC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部位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与结论:TTC染色结果显示高脂+脑缺血7 d组大鼠的脑缺血部位体积明显减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都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脑缺血7 d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比3 d的明显减少,高脂+脑缺血7d相对于3 d的变化更明显。超微结构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膜皱缩,线粒体嵴基本完全消失,内皮细胞线粒体减少,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大部分溶解,缺血7 d,尤其是高脂+脑缺血7 d的上述损伤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线粒体损伤恢复,线粒体嵴也明显增多,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明显恢复。说明高脂血症促进了脑缺血损伤的恢复,其原因可能是高脂血症因素激活了体内某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Six hundred eighty seven cas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firmed by C-T scan, were evaluated at Hanyang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85, to December 1988,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in the last 5 years. 2) Cerebral hemorrhage showed a peak age of incidence in the fifties,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ixties. 3) Among the preceding diseases at the onse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was the most common. 4) Total lipid, Total-cholesterol/HDL-cholesterol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han in cerebral hemorrhage. 5)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higher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han thos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but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 6) In cerebral infarction HDL-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 less than 0.01.) 7) In cerebral infarction, hematocrit a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人120例,分别检测NSE和HCY含量,并比较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NSE和HCY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并且有良好的相关性.脑梗死大面积组比小面积组NSE和HCY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组NSE和HCY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91.6%)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结论 血清NSE和HCY联合检测在诊断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其含量可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皮质和皮质下(内交界区)分水岭脑梗死狭窄或闭塞血管和侧枝循环的检出率,推测不同亚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的经MRI确诊的45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行TCD检查,分析TCD对皮质分水岭(CBZ)脑梗死和皮质下分水岭(IBZ)脑梗死的血管狭窄检出率和侧枝代偿情况。结果 CBZ脑梗死24例,共211条血管纳入分析;IBZ脑梗死21例,共193条血管纳入分析。IBZ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及侧支循环代偿检出率高于CBZ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Z脑梗死患者与血管狭窄和侧枝循环代偿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额叶中约三分之一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颞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NG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片仔癀大、中、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和脑得生组,造模3 d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层N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大脑皮层NGF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大脑皮层NGF的表达也均显著升高(P<0.01);与尼莫地平组和脑得生组比较,片仔癀各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NGF的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片仔癀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NGF的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