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卫生状况 ,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将 5 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病人进行SCL 90问卷调查 ,分析评定结果。③结果 试验组病人SCL 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4 .1 7~ 1 0 .86 ,P <0 .0 1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孙臻茹 《吉林医学》2009,30(14):1411-14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围术期实施效果。方法:将45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前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组对患儿实施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儿对手术麻醉配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儿童围术期的心理干预,使患儿对手术麻醉的合作程度大大提高,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心理干预方法及疗效,探讨白血病患儿的气质特点,为白血病患儿在长达2~3年的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干预的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相等对匹配原则,将16名自血病患儿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预组进行了为期2周的临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以90项症状检核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和白血病医学疗效评估标准等为指标.观察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适应、生存质量和躯体症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心理不适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显著改善,躯体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心理十预能起到减轻白血病患儿心理不适,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身体症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34例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坚强的后盾.通过护理,笔者认识到,对患儿父母心理干预,也是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卢丽纯  王卫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913-913,9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白血病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由专业护士全程做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疾病知识知晓率、合理膳食、坚持服药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病情稳定性与生存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加强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对稳定疗效具有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理营养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不平衡,造成膳食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这将会使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为探讨城市低收入家庭学龄儿童合理营养的方法,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同时也为营养立法提供依据,我们对沧州市低收入家庭的学龄儿童进行了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90测评表对103例白血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各测评一次,并进行比较。结果 效果佳,给予护理干预后负性心理显著降低。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住院环境、健康指导、保持好心态、个体化护理、开展支持系统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恐惧、绝望、抑郁、拒绝等消极心理行为减退,对疾病的缓解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宜  李红 《当代医学》2013,(22):29-30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分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80%,对照组12分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4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碘缺乏病综合干预对学龄儿童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食用碘盐、服用碘油丸、多部门协作、开设甲状腺门诊、系统化管理碘缺乏病、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干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通过历年来学龄儿童甲肿率变化情况,来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 1993年未采取特殊干预前学龄儿童甲肿率为23.40%,高于国家标准;补碘干预后,1997年甲肿率逐渐下降至5.01%,接近国家标准;采取综合干预后,甲肿率自1998年至2011年始终控制在5%以内。采取综合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干预初甲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结论易县所采取的碘缺乏病综合干预措施降低了甲肿率,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20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205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TM4.0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心理行为调查显示,观察组男童在社会退缩、体诉和攻击性因子得分和女童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关键因素依次为社会活动影响程度,疼痛程度和疾病稳定程度。结论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较低,心理行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贝贝  孙宏伟 《中外医疗》2013,(30):193-194
以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为主题,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化和拓展心理学干预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整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已由“不治之症”成为可治之症。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经济因素、社会保障系统的滞后、致使约1/3-1/2的患者家长选择了放弃或不能坚持治疗,使患儿丧失了医疗权和生存权。呼吁医务人员及全社会奉献爱心、挽救孩子、挽救家庭,使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14.
马印慧  韩静  杨慧  刘秀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15-1117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行化学治疗的患儿父母心理状况,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淋患儿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儿童血液科且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的76例急淋患儿父母共152人(每一位患儿的父母双方均参加),为循证护理组;从普通儿科抽选了76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父母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测评两组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的变化.结果 循证护理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6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焦虑和敌对2个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在幻想、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合理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循证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6个因子较循证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而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较循证护理干预之前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给急淋患儿父母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患儿化疗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病儿家长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69例白血病病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态度.针对家长的心理特点,提出加强小儿白血病治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学校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1735名6岁~16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6岁~11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4.6%;男生问题检出率为17.8%,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1.1%,差异显著。12岁~16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2.2%;男生问题检出率为9.4%,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4.8%,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因素。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治疗各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或认知歪曲、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客观的心理评估,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应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面临着许多伦理问题,如何在伦理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老年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对老年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施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情况、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益于手术治疗顺利完成,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