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肠息肉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  王书莲袁航 《护理研究》2005,19(8):1627-1628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日本Otympns,PSD-20型高频电凝圈套术治疗肠息肉病人47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长期的刺激会导致息肉向肠腔内突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随着无痛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肠息肉的首选[2~3]。本研究对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在锡山人民医院分院进行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成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成人结肠镜及高频电凝圈套器对42例1~14岁结直肠息肉患儿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并送病理。结果:42例结直肠息肉患儿中切除息肉48颗,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75%(36/48),炎性息肉16.7%(8/48),管状腺瘤8.3%(4/48)。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显著,成人结肠镜能安全用于小儿的结直肠息肉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切除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其局部并发症有出血、穿孔、黏膜烧伤及气体爆炸等。我院对502例(625颗)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中防灼伤及出血并发症的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6年10月—2006年12月共检出消化道息肉84例,1081颗。其中食管息肉19例,21颗;胃199例,212颗;十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胃息肉的治疗多采用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摘除术,但当息肉表现为无蒂或亚蒂以及某些良性隆起性病灶时,则难以实施,且可引起胃出血及穿孔。我们采用经内镜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不适宜作高频电凝切除术的胃息肉12例,均获痊愈。1 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8~62岁。息肉均系单发。息肉部位:贲门2例,胃底2例,胃体3例,胃窦5例。息肉直径:<1cm者6例,1~2cm者4例,  相似文献   

6.
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安全、创伤性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我院2002-2005年肠镜检出14岁以下儿童大肠息肉68例,均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2-2005年,我院结肠镜检出儿童大肠息肉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8.3岁。大多数患儿肠息肉为直、结肠幼年性息肉。所有患儿均有便血症状,部分有黏液便,其他伴随症状有腹痛、腹泻等。2.方法。选用奥林巴斯氏CF-2401电子结肠镜。PSD-20型高频电发生器及…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将我院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1998-10~2004-10在阜新市中心医院门诊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190例,本组共行肠镜检查1 230例,年龄14~82(平均45.5)岁,检出息肉190例(265颗),男91例,女99例,男性检出率18.4%,女性检出率13.5%,各年龄组的检出例数见表1.  相似文献   

8.
儿童肠道息肉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肠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是目前治疗息肉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一些患儿的息肉蒂部巨大,单纯用电凝切除容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为提高电凝切除息肉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采用肠镜下经尼龙圈结扎后进行高频电凝法切除结肠内的粗蒂息肉17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为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7例患儿,年龄1~14岁,平均7岁,其中男10例、女7例。入院前均经过结肠镜检查,肠息肉的直径在2~4 cm,蒂直径在0.8~1.5 cm。肠息肉单发者15例,多发2例。患儿肠息肉生长部位:直肠10例、乙状结肠4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以便血为首发临床症状者15例,2例表现为腹痛。1.2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肠镜检查术中循腔进镜至息肉生长部位,经肠镜将已装好尼龙圈的结扎器由肠镜活检孔道送入肠腔内,在肠镜直视下伸出尼龙圈,套住息肉粗蒂的中部进行结扎后,再将一次性圈套器套于近息肉端进行电凝电切术。将电切下来的完整息肉随肠镜取出送病检。2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儿术后便血、腹痛症状消失。尼龙圈于7~10 d后随粪便排出。切除的肠息...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腺瘤性息肉易发生癌变,其癌变潜力除了与息肉的组织学分型、异型程度外,还与息肉大小有关,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治疗[1].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法较为普及且技术成熟,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手段,但对直径大于20 mm的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的风险大,国内有资料显示单纯高频电凝切法治疗消化道肿瘤其出血或穿孔的发生率约为3.5%~7%[2].本科在熟练运用高频电凝切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尼龙绳套扎治疗直径大于15 mm的息肉19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院近2年来在胃镜下行微波及高频电切治疗胃息肉38例,52枚疗效确切,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岁。病理检查:腺瘤样息肉10例,乳头状息肉4例,增生性息肉18例,炎性息肉6例。38例息肉病人共发现息肉52枚。直径<1.0cm者28枚(53.85%),1.1~2.0cm者16枚(30.77%),>2.1cm者8枚(15.38%)。分布在胃底16枚,胃体15枚,胃窦21枚。息肉无蒂26枚(50%),亚蒂16枚(30.77%),有蒂10枚(19.23%)。1.2治疗方法术前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应用内镜及高频电治疗仪(PSD)17例,21枚;微波治疗21例31枚。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