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从生物合成功能角度,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可降解明胶-聚羟基丁酸酯(G-PHB)膜复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BMSCs分别与G-PHB、聚羟基丁酸酯(PHB)、明胶(G)膜材料复合培养,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各组通过3H-TdR法检测DNA合成;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合成;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放免法测定骨钙素(OCN)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G-PHB组DNA合成优于PHB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总蛋白合成与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成骨特异性标志ALP、OCN以及细胞黏附指标FN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G-PHB材料对于种子细胞BMSCs黏附、增殖与成骨定向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上调细胞生物合成功能的新型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2.
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可吸收缝线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后与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设与经聚氰基丙烯酸酯处理过的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细胞在丝线上的生长情况;③以MTT法检测复合培养后的细胞活性。结果:①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漂浮,收缩成团;②扫描电镜下见细胞在丝线上贴附生长良好;③MTT法检测实验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PHB可吸收缝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改性聚β-羟基丁酸脂与人肾上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聚 β 羟基丁酸脂 (PHB)的生物相容性和PHB改性方法。 方法 以明胶作为改性材料对PHB进行改性 ,并与人肾上腺细胞共同培养 ,通过形态学、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三方面来评价改性PHB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PHB对肾上腺细胞无毒性 ,对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无影响 (P均 >0 .0 5 )。结论 PH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载体材料 ,可应用于肾上腺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新型聚β-羟基丁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经改性处理后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免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在经胶原包埋处理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改性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状,HE染色示细胞在PHB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改性后的聚β-羟基丁酯材料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肾上腺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将肾上腺细胞接种于PHB进行培养,观察PHB对肾上腺细胞增殖、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将接种了肾上腺细胞的改性PHB移植至大鼠大腿肌间隙,切除受者的自体肾上腺,术后观察受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局部组织学观察。结果肾上腺细胞可以在PHB上生长传代,PHB对肾上腺细胞的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不显著。肾上腺细胞移植后早期,受鼠的血皮质酮和醛固酮均明显下降(P<0.05),至术后8周时血皮质酮和醛固酮均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正常值,与单纯切除肾上腺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移植物周围浸润的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包绕移植物的纤维结缔组织逐渐消散,PHB逐步降解,血管长入。结论PH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作为载体行肾上腺细胞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第3代聚羟基烷酸酯(PHA)类聚酯: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p(3HB-co-3HH)]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材料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将培养的人MSCs分别接种于细胞载体p(3HB-co-3HH)上,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以及HE、Von Kossa染色和Ⅰ型胶原表达等分析,了解细胞载体复合物体外立体培养2周、或裸鼠体内植入后经过培养的MSCs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扩增和分泌基质等与材料的相容性. 结果 p(3HB-co-3HH)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细胞亲和力,材料表面不需特殊处理(如卵磷脂、多聚赖氨酸包埋等),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接种的MSCs能够在材料中均匀分布,贴壁生长良好,维持骨髓干细胞表型.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成骨诱导分化试剂后,贴壁生长的MSCs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分泌基质,表达Ⅰ型胶原. 结论 p(3HB-co-3HH)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是较好的可降解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兔成骨细胞在生物活性玻璃与TGF-β复合生物支架中的生长情况,探讨优化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支架的实验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与BG/TGF-β构建的三维立体材料支架体外复合培养,分别于2、4、6、8 d通过显微镜观察,上清液ALP测定,MTT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评估BG/TGF-β构建的三维立体材料支架与兔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兔成骨细胞在BG/TGF-β构建的三维立体材料支架的表面及空隙内生长状态良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各时间点BG/TGF-β构建的三维立体材料支架上MTT法测定细胞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清液ALP测定值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凋亡率(Ap)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G/TGF-β复合支架不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而且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构建三维培养支架并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condylar chondrocytes)复合培养,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HB/PEG纳米复合生物支架,将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接种于PHB/PEG支架上,分别于复合培养4h,72h时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粘附、铺展及生长情况,并应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培养4h时细胞已粘附于支架表面,部分细胞开始铺展,培养72h细胞在支架表面增殖及生长良好,MTT结果显示PHB/PEG纳米三维支架复合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结论: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HB/PEG纳米复合生物支架可以促进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软骨再生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将组织块法体上培养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HB膜片和PHB三维微孔支架上,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增殖指数,复合培养7天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FCM)的测定细胞周期,DNA指数。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HB膜片上粘附率为77%,细胞增殖符合细胞的生长曲线,在PHB三维微孔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并被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结论: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较好,但细胞与材料间的粘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钽(Ta)涂层人工假体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脱察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通过细胞毒性检测、细胞粘附性及增殖性研究对钽(Ta)涂层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Ta涂层组细胞形态良好,与对照组无差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Ta涂层细胞相对增殖率(RGR)为(113.2±0.01)%,与羟基磷灰石(HA)涂层(110.5±0.03)%及钛(Ti)涂层(109.8±0.05)%,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分级均为0级,说明三种涂层材料对L929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细胞粘附性实验和增殖性实验结果显示:Ta涂层表面细胞粘附数量明显高于Ti涂层(P<0.05),与HA涂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Ta涂层与Ti涂层表面相比,更适合细胞的粘附和生长.[结论]Ta涂层具有较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具有作为人工假体及其他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有心跳供体(HBD)和温缺血1 h后的无心跳供体(NHBD-1h)肺的细支气管平滑肌舒缩功能和上皮依赖性舒张(EpiDR)能力,探讨NHBD-1 h肺用于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16头瑞典家猪随机分为HBD组和NHBD-1 h组,从它们身上获取内径约1.5 mm的支气管段,截至1.5 mm长的无分支的支气管环,置入器官浴槽装置,用乙酰胆碱、花生四烯酸钠等药物测量两组支气管环对它们的反应,进而对两组平滑肌舒缩功能和EpiDR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HBD组和NHBD-1 h组对比,由乙酰胆碱所诱导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能力间的差异(5.18±0.07比5.10±0.11)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平滑肌均可对盐酸罂粟碱产生完全的舒张;在排除HBD和NHBD-1 h组自发性舒张的干扰后(HBD-B:5.18±0.10比5.20±0.11,P>0.05;NHBD-1h-B:5.10±0.06比5.11±0.07,P>0.05),其EpiDR能力的差异(1.26±0.05比1.23±0.07)亦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缺血1 h后,无论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还是舒张功能均保存完好,肺支气管的上皮依赖性调节和非缺血肺支气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膀胱平滑肌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及观察膀胱平滑肌细胞在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上的生长状况,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平滑肌组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获取和原代培养犬膀胱平滑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将犬膀胱平滑肌细胞接种到SIS支架材料上,于复合培养5、7及9d取材,行苏木素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膀胱平滑肌细胞在SIS上的生长状况。以细胞-SIS复合培养组为实验组,以膀胱平滑肌细胞为对照组,每组各设9孔,分别于接种后3、5及7d取材,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并计数。结果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获取犬膀胱平滑肌细胞数量多,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良好,培养5d细胞在培养瓶底生长汇合。组织块培养法接种3d见长梭形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从植块边缘萌出,获取的细胞数量较少。透射电镜下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胞质中有特征性细肌丝和细胞膜的密斑。抗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胞浆呈棕黄色阳性反应。膀胱平滑肌细胞在SIS表面能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复合培养5d后,膀胱平滑肌细胞铺满SIS表面,呈单层细胞结构。7、9d细胞形态与5d相似。实验组3、5及7d的细胞计数分别为(16.85±0.79)×105、(39.74±2.16)×105及(37.15±2.02)×105个,对照组分别为(19.43±0.54)×105、(34.50±1.85)×105及(33.07±1.31)×105个。两组5d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膀胱平滑肌细胞可提供大量活性良好的种子细胞。SIS支持膀胱平滑肌细胞黏附和生长,可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平滑肌组织提供良好支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鉴定。将以1×10 5个/mL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制备BAM支架上,通过与单独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作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的差异性。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神经和平滑肌的病变范围,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原因及手术切除结肠范围.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20例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分布范围.结果 巨结肠不同节段肠壁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数量及突触素(Syn)、神经节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阳性表达,在距扩张远端8 cm虽未达到正常,但与对照组差异减小(P>0.05).环肌层和纵肌层出现不同程度增厚,在距扩张远端8 cm仍未正常(P<0.01).肌层出现空泡样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段肠壁神经、平滑肌层均存在病变,在距扩张段的远端8 cm处,两者病变总体缓解.在允许情况下,手术切除结肠的范围应达到或超过此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辅助髂内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不愿接受或不能接受膀胱全切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采用全身化疗;实验组44例,术后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保留率、化疗后不良反应、HIF-1α和VEGF阳性率以及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HIF-1 α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5.5%、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随访膀胱保留率为60.0%,实验组为8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年生存率实验组为70.5%,对照组为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改善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选择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会阴部肌肉常规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电调节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反射排尿时间和平衡膀胱建立时间分别为(7.81±2.14)d和(22.19 ±5.29)d,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13±1.49)d和(25.30±6.14)d(P<0.05).针对术后有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分别为88.3%和98.3%,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盆腔血肿、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尿失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排尿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clinicohistologic features of seven urethral and four urinary bladder polyps with prostatic-type epithelium are described.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0 years. Seven patients had prior cystoscopies and in none of them was the lesion noted initially. Histologically the lesions were papillary or polypoid and the surface was lined predominantly by prostatic-type epithelium with interspersed transitional epithelial cells or by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with interspersed prostatic-type epithelial cells. The prostatic-type columnar cells contained foamy, faintly eosinophilic cytoplasm, which stained strongly f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nd 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In all the lesions, there were prostatic acini in the underlying fibrovascular stroma, which was devoid of smooth muscle. The intermingling of prostatic-type cells and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lyps, the absence of lesions at previous cystoscopies, the coexistence of cystitis cystica glandularis (a metaplastic lesion), and the older age group of our patients suggest that the prostatic-type epithelium in the polyps of urethra and urinary bladder is an acquired lesion, most likely a metaplastic response of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which embryologically was multi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戊二醛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移植物用1%戊二醛溶液浸泡10 min,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浸泡10 min.分别于移植后4、12周时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对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平滑肌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内膜厚度(0.016±0.004)、(0.031±0.008)mm小于对照组(0.025±0.005)、(0.093±0.024)m(P<0.05),但两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实验组(3.3±0.7)%、(6.7±1.5)%高于对照组(1.2±0.4)%、(1.8±0.5)%(P<0.05).结论 戊二醛处理静脉移植物可显著减少移植物平滑肌细胞数目并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对膀胱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抑制剂烟曲霉菌衍生物TNP 470抑制膀胱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TNP 470 (6 0mg/kg)皮下注射治疗T739膀胱癌荷瘤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17天后杀鼠 ,观察TNP 470对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及增生指数的影响。 结果 TNP 470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 ,肿瘤抑制率为 46 3 %。组织学检查显示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MVD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 ,增生指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TNP 470对膀胱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引起肿瘤组织缺血 ,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BTCC组中分别为76.09%和67.39%,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TCC中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在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Tis-T1期与T2-T4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和VEGF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并可作为研究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