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照东 《医学信息》2009,22(1):18-18,21
目的总结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例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或钛钉颌间弹性牵引。结果18例中其中7例行颌间弹性牵引,伤口均Ⅰ期愈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效果好,辅以颌间弹性牵引能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异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单纯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26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29.9岁。用小异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椐骨折的不同部位和类型14例选择使用辅助颌间牵引固定。结果106例手术未加颌间牵引固定,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均正常。6例经术前暂时颌间牵引,使手术达到正确复位和固位稳定。8例术后需配合辅助颌间牵引固定,其中6例咬合关系恢复,2例咬合功能改善。120例中有3例骨内固定钛板因创口不愈合出现排异取出,约占总数的3%。结论小异型钛板可用于各种类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赵运流  高志李倩 《医学信息》2007,20(8):678-679,F0003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中低位髁突骨折患者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线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大于3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中低位髁突骨折明显移位者行坚固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198例颌骨骨折用微型和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长期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钛合金小夹板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O纯钛苜蓿形板(以下简称三叶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三叶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Pilon骨折21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1例伤口拆线后,钛板部分外露,换药直至骨愈合,取出所有内植物后,二期缝合,伤口愈合.本组无内植物折断、螺钉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Pilon骨折的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疗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9%.结论:三叶板为主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Pilon骨折,能达到坚强的固定,板材超薄,组织反应小,软组织和骨膜剥离少,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5例,观察组采取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 574 4,P 0. 05);观察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2. 565 6,P 0. 05);观察组患者神经麻痹、咬合不佳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 608 2,8. 807 2,5. 597 1,P 0. 05);观察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开口度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t=2. 211 1、1. 789 4、1. 985 1,P 0. 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并发症少、恢复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001~2006年间49例桡骨远端骨折经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钛板置于桡骨远端背侧,骨缺损严重者(20例)均置入人工骨(OsteoSet)。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4周,平均10.6剧。结果随访6~24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40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5.9%。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重建锁定钛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重建锁定钛板固定术治疗,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9例,C3型16例;开放骨折5例(Gustilo I型3例,Ⅱ型2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截骨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6周,无骨折块分离移位.肘关节功能评价按照Aitken和 Rorabeek标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4例.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结论:双重建锁定钛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眶-颧复合体骨折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眶-颧复合体骨折诊疗经验,探讨手术恢复面中部骨折外形及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6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经术前X线片、CT或三维CT重建成像确诊后,局麻下取眉弓外,同侧口腔前庭切口,复位后分别进行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三维方向的金属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本组68例患者术后功能和面容恢复较好,3例陈旧性骨折术后有轻度错位出现,余65例患者均获良好的外形和功能。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钛板钛钉排斥反应。结论眶-颧复合体骨折的治疗,在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的基础上,坚固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有助于准确恢复患者面形及功能。以恢复和加强支柱结构为参照的固定方法,对于复杂型骨折、粉碎型骨折和陈旧型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月3月收治跖骨骨折42例,其中9例为开放性骨折,单纯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28例,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患者术后石膏固定6周,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未石膏固定,术后3天即开始功能练习。随访骨折愈合及术后行走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伤口均甲级愈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站立及行走早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结论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更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但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颌骨修复手术钛钉植入后由于过盈装配而产生的下颌骨内应力以及骨密度分布变化,探讨不同过盈量对下颌骨骨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8种不同过盈量的钛钉过盈装配模型,利用骨重建理论中的应变能密度算法计算5%、10%、15%、20%、25%、30%、35%、40%过盈量模型在36个月内下颌骨应力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导向孔直径大于钛钉内径时,随着过盈量的增大,骨-钉界面的固定效果逐渐增强;而过盈量超过30%之后,反而会因为过高的过盈量引起大量骨的失效,造成钛钉固定作用的减弱。结论在下颌骨修复时,建议选择直径大小等于或略小于钛钉内径大小的导向孔。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Mandibular fractures often harm patient’s work and life.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 titanium plate treatment alone, is characterized by short treatment time and good fixation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maxillofacial dysfunction and promote the early completion of the treatmen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mini-titanium plate versus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on mandibular fractures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mandibular fractures hospitaliz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from July 2011 to May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se patients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p subjected to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and observation group subjected to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mini-titanium plate.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6 months. Curative effects, including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and total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xillofacial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pectively,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assess their clinical valu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the maxillofacial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laque and debris index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gingival index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observation, but it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mini titanium plate and mini titanium plate was good, safe and reliable.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肿瘤、外伤等原因常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血管化腓骨瓣同期重建下颌骨缺损是目前最主要的修复方式。目前在临床上既有用重建钛板进行固定,又有用小型钛板固定,有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重建钛板和小型钛板固定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但目前仍缺少固定稳定性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试验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腓骨瓣修复时用重建钛板和小型钛板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和稳定性。方法:选择1例牙列完整的成年男性进行CT扫描,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之后重建下颌骨及牙列模型,根据下颌骨缺损的Jewer分类,建立H(一侧下颌体、下颌角、下颌升支和髁突的缺失),L(一侧下颌体缺失)和C(双侧下颌骨颏部缺失)3类缺损三维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这3种下颌骨缺损腓骨修复后重建板和小型板固定的力学分布特点和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①从应力云图可以大致判断,正常下颌骨应力较大值主要发生在髁突、髁颈、下颌角、磨牙、钛板钛钉等周围区域处,尤其以下颌角附近处应力最大;②H类缺损在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时将对下颌角附近产生较大应力,局部应力集中达185MPa,在H类小型钛板、L类小型钛板及重建钛板修复条件下,钛板的应力为117-135 MPa,腓骨块的应力最大值基本在30.4 MPa以下,钛钉应力最大值为56.2 MPa;③H及L类缺损小型钛板、重建钛板修复后骨断端相对位移变化为15-18μm,C类缺损下颌骨钛板修复后骨断端基本不产生相对位移;④结果证实,重建钛板和小型钛板均能满足这3种缺损腓骨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46侧髁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一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9%,无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厦弹响,无面瘫症状。影像学评价优良率为65%,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骨质吸收和成角畸形。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际上针对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已有较多临床研究,但尚无针对该研究方向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材料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关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研究,共涉及患者1 7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组植入物移除率显著低于钛金属组(P=0.000 2),两组骨折I期愈合率、骨折断端固位不良发生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且可降低二次手术移除植入物的比例,该结论仍需更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采用医用钛缆材料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坚强,较好的保护了膝关节的功能。 目的:观察医用钛缆在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3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选择医用钛缆材料治疗和传统钢丝环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时间、出血量、膝关节内固定首次锻炼时间、住院天数、医疗消费、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医用钛缆环扎固定组内固定膝关节活动时间早,住院天数短,但医疗费用偏高,远期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也较传统钢丝环扎组高(P < 0.05)。结果证实,医用钛缆材料对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具有膝关节锻炼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是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的较优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侧前路减压,钉板或钉棒固定加椎间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固定。结果:1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分级)提高1~3级。2例术中损伤胸膜并给予修补,5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麻木,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2011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2例48足.其中Sander分型II型16足,III型19足,IV型13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从疼痛、功能、力线三方面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3例35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术中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或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前AOFAS评分为(16.37±9.21)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4.51±5.46)分和(77.63±13.29)分.结论: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颌骨骨折固定钛板Ti-6Al-4V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获得了致密性好、结合力高的HA生物活性陶瓷.临床使用表明:表面改性处理的固定钛板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很好地促进面颌骨折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临床用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