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灏 《光明中医》2011,26(6):1283-1284
地黄丸类成药是中医药治疗肾虚病症的重要药物,其作用显著,为古今医家所重视。肾虚病症可概括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大类,根据主治病症的不同,地黄丸类的成药也可分为滋补肾阴和温补肾阳两大类。1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因由熟地黄、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建泽泻、山萸肉六味药组成,故名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源出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不足,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脱胎于汉·张仲景金匮肾气丸,见于宋·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诀>.因小儿纯阳,无须益火,故于肾气丸中去桂附之温燥而存六味之滋润,变温补肾阳之剂而为滋补肾阴之方.钱氏此方,可谓开后世滋阴派之先河.本文从六味地黄丸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条,由《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减而成,由宋代的钱乙所创,乃滋补肾阴的代表方。现以三则病案阐述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同病证的方法,以期为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4.
仲景金匮肾气丸 ,俗称八味地黄丸 (简称八味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黄丸 (简称六味 ) ,则由肾气丸化裁而来 ,中寓三补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 )三消 (牡丹皮、茯苓、泽泻 ) ,阴阳互济 ,故而滋补肾阴 ,久服无碍 ,而为千古名方。自宋以降 ,乃至明代张景岳先生变六味丸中牡丹皮、泽泻为枸杞子、炙甘草 ,而成为左归饮 ,其专为阴虚无邪而设。以八味丸化裁复创右归饮 ,专以温补肾阳。八味丸原为阴盛阳虚而设 ,则右归饮专为阴阳两虚而制。其乃“三消”易杜、杞、草而已。张景岳云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故以大队温润滋补之属 ,加…  相似文献   

5.
附桂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继我国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矩》、《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古典医书亦均有记载,至今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文献报导。本文把周内外近几年来应用该方药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一、附桂八味丸的主证我国的附桂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与日本常用的八味丸处方相类似。本方药味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补阳法的代表方,既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又有化气行水之功。因为补阳之药多有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所以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而该方虽以温补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利水功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味地黄丸是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其功效仅在于滋补肾阴 ,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证的基本方。然而作者认为 :本方既可滋补肾阴 ,又善渗湿利水 ,故其功效应谓“滋阴利水”,更是治疗阴虚湿停病证的常用方。其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 从本方的来源看六味地黄丸是脱胎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肾气丸。而肾气丸在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主要用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脚气、转胞等证。现代医家也常用此方治疗肾阳不足 ,水湿内停之水肿、癃闭、鼓胀…  相似文献   

7.
刘妍  王蕾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96-998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于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为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为滋补肾阴代表方.此二方千百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六味地黄及金匮肾气方的药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丸应为滋阴利水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丸世人都谓其为滋阴补肾之方,而忽视了其利水渗湿之功。 首先,从组方机理看,方中是以熟地滋补肾阴为主药;辅以山萸肉、怀山药健脾补肝肾养阴而涩精;又以泽泻去肾之湿浊,茯苓淡渗脾湿,丹皮清泄虚火,共为佐使。用药以滋阴药为主辅,化湿祛浊药为佐使,则其功效应是以滋阴补肾为主,兼有利水化湿作用。 六味地黄丸由金匮肾气丸衍变而来。金匮肾气丸的温阳利水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六味地黄丸是在金匮肾气丸原方中减去了温补肾阳的桂枝、附子而保留了滋阴补肾、化浊利水之药。因此可以认为:金匮肾气丸是用于肾脏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方出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则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乃填补肾阴的主方。此两方历代医家取其精髓,衍生出一系列补肾良方,应用于临床各科,效果颇佳。笔者以《素问》“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生骨髓”、“久病则虚”、“虚则补之”及“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持续交替服用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腰痛65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后世也称桂附地黄丸。全方共8味药,简单地说,是由桂附两味药物加上六味地黄丸组分而成。从药物功能上讲,由于历史的沿袭,历代著述一直以温补肾阳为论。但从方剂配伍和临证应用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11.
<正>桂附地黄丸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方,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组成。而桂附地黄丸则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易桂枝为肉桂而成。其功效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主治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笔者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治疗皮肤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泽华 《光明中医》1997,12(2):43-44
六味地黄丸治疗皮肤病验案三则赵泽华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657100)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减桂、附而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我用此方治疗皮肤病,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本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于第五、六、十二、十三及二十二篇中,分别用以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及妇人转胞等疾患。自明代开始,才将本方明确用于肾阳不足证,并成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本方是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等八味药制成的蜜丸,到唐代《千金要方》将方中桂枝改用桂心。再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将桂枝改用肉桂,同时还将干地黄改用熟地黄,这种变动一直延用至今。此外,由于本方别名崔氏八味丸,因此有人怀疑本方非张仲景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肾气丸义理及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乃阴阳兼顾,阴中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凡五病。后世师其法而立新方者甚多,诸如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  相似文献   

15.
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疑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超  李媛 《河南中医》2008,28(11):90-91
肾气丸乃温补肾阳的方剂,本来阳虚温煦不足,可还用苦寒的丹皮,意在三点:①清虚热,②导泄,引火归原,③活血通脉.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方剂,对其中起泻利作用的茯苓、泽泻的配伍,意在以下四点:①利水与通利三焦;②预防滞涩;③清火;④降泻通阳,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由《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肉桂、附子而成。原方用于小儿五迟(发育不良)症,方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药材组成。因其具有滋补肾阴之功,后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症的基本方。近年来,中医药专家通过临床医学和药效学实验,发现六味地黄丸作为治疗药与辅助治疗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新功效。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是一张有名的经方。后世对其主药究属何者,却有不同看法。现谈谈我见,以教正于高明。一、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肾气丸的主药,历代医家阐述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以附、桂为主者如吴仪洛说:“八味丸主用之味为桂附。”因为“附走而不守”,“桂性亦窜发,”所以才用“六者纯阴味厚润下之品,以为之濬导。”(《成方切用》)《方剂学》也说:“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佐  相似文献   

18.
刘德泉 《光明中医》2004,19(1):42-43
肾气丸 ,亦称金匮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历代论述 ,多认为是补肾阳之剂。但从原方所治病症 ,其药物组成 ,以及肾阳与肾气的基本概念分析 ,实为补益肾气之方 ,而非温补肾阳之剂。主要是治疗肾的气化功能失调 ,小便异常之证。现辨析如下 :1 肾气丸原方主治病证分析 :考《金匮要略》原文 ,肾气丸主治病证条文有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 ,少股不仁。”崔氏八味丸实即张仲景的肾气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相似文献   

19.
是补肾阳还是益肾气?——《金匮》肾气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九是补肾阳之剂,从古到今几成定论,鲜有怀疑者。如:易水学派倡补肾与命门学说的诸家:薛已、赵献可、孙一奎等人,均认为肾阴不足主以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或命火衰微主以八味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今人也多从之。现时中医学院使用的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也把肾气丸纳入“补益剂”一章的“补阳”节中讲授。笔者反复研读《金匮要略》原文  相似文献   

20.
金匮肾气汤是仲景《金匮要略》著名方剂之一,是足少阴厥阴之主方,具有滋阴助阳。以六味滋补肾阴,桂附温补肾阳,少量温肾药于滋阴药中,其实质是以阳生阴长,使肾气振奋,所谓“益火之源”之治法。金匮肾气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水火并补,阴阳协调,邪去正复,肾气自健。笔者应用金匮肾气汤,随症加减,在治疗内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