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们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查了42例胃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的和用0.01μg/ml丝裂霉素C(MMC)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及非程序DNA合成水平(UDS)。胃癌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3—70岁。对照组人群为血站健康献血员。  相似文献   

3.
Levels of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UD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measured by liquid scintigraphy in 23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42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HCC, 17 carriers of HBsAg, and 47 control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N2.HCl on the damage and repair of cell DNA, the effects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The results were: 1. UDS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05). 2. UDS in HBsAg carri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5), 3. The difference of UDS was also remarkable between the HBsAg-negative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CC might be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HBV infection might play role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individuals with or without a gene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10、20、30、40、50、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133+0.230x,相关系数r=0.964(P〈0.05)。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达最大。之后随照射累积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尾长稍有下降,但是与照射前相比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P〈0.01),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可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6.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研究.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焯唐  梁克理 《癌症》1991,10(4):337-338
实验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DNA)都是反映DNA损伤/修复的较好指标。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度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都有明显的食臂癌家族聚集和遗传易感现象。为此,本文测定并观察比较了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正常人的紫外线或/和盐酸氮芥诱导的淋巴细胞UDS和SCE,从这一侧面探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经紫外线或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后,其非程序DNA合成(UDS)值比健康人的为低;三个鼻咽癌高发家系中,鼻咽癌患者及其血缘亲属的UDS值亦比对照者的为低,而其非血缘亲属与对照者之间的UDS值则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这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功能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遗传易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鼻咽癌病人多以放射治疗为主。放疗在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遗传损伤。由于放疗可诱发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因此,本文采用彗星电泳实验和多核细胞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率。检测对象为10例接受X-射线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疗中心,患者平均年龄37岁(28~55岁),男女各5例,照射总剂量平均为68 Gy。本次实验以病人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放疗前、照射2、5、14、24、34次后各采血一次用于实验(每次照射剂量为2 Gy)。彗星电泳实验:用2倍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细胞,制成1×105个细胞/ml的细胞悬液(细胞存活率>95%),按常规制备双层琼脂铺片,经裂解、伸展、电泳后用溴化乙锭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拖尾率及DNA的迁移度。HPRT基因突变率检测采用淋巴细胞全血培养法,在加与不加6-巯基嘌呤的条件下培养至72 h,收获细胞。每例计数2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加6-TG和不加6-TG的各1 000个细胞),记录同一胞质内具有完整核膜的相压、相切或分离的双核或多核的淋巴细胞数,计算其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结果:彗星实验结果表明放疗对病人淋巴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HPRT基因突变率与放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并在照射剂量累积到28 Gy时达到一个高峰,以后稳定在一个高水平平台上。结论:一定剂量的X-射线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可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导致的遗传损伤应引起重视,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DNA损伤和HPRT基因突变作为放疗生物剂量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徐伟珍  顾文祥 《肿瘤》1997,17(2):78-80
探索胃癌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方法对15例手术前后的胃癌患者,1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16例正常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及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银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Ag┐AA)频率的观察。结果无论自发状态还是在MMC诱导下,胃癌患者术前组的染色体总畸变率均比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D组染色体的AgNOR数则明显降低(P<0.05)。胃癌的发生可能降低了血淋巴细胞的rRNA的转录活性。结论胃癌患者具有明显增高的遗传不稳定性,胃癌的发生可能降低了血淋巴细胞的rRNA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在体内数量虽少,却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关系值得探讨。目前,国内外有些学者从淋巴结和外周血中观察大颗粒淋巴细胞数量的多少,胞质内颗粒的多少来反映体内NK细胞的情况。有的学者对鼻咽癌和肺癌的NK细胞进行了研究。我们对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评价X线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材料与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9例鼻咽癌X线放射治疗患者在累积照射剂量为0、2、4、8、10、16 Gy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 结果: 鼻咽癌患者接受X线放射治疗后,淋巴细胞拖尾率、尾长在累积照射剂量为2 Gy时即出现明显上升(P<0.01 和 P<0.05),Olive尾矩在累积照射剂量为8 Gy时出现明显上升(P<0.01)。在0~16 Gy照射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随之增加,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X线放射治疗在低剂量时即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其照射剂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外周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eticexchangeSCE)的观察,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旨在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阐明胃癌的某些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胃癌患者SCE频率为7.28±0.65,比正常人的SCE频率(4.50±0.60)明显增高,P<0.01。这提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稳定性差,从其生物学意义上来说,SCE可反映胃癌患者的染色体DNA损伤程度和恶变情况,是一种较常规染色体畸变更敏感和更精确的测试方法。因此,在胃癌的高发人群中进行检测,有助于胃癌易感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处于细胞周期G0期,很少有丝分裂、DNA半保留复制合成、具有DNA修复能力和一定的代谢活化前致癌物的能力,适合于DNA损伤/修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DNA切除修复影响。本文报告了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对32例杭州市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切除修复功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反映DNA切除修复功能水平的淋巴细胞非合成期掺入指数(LVI):老年糖尿病组与健康老年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LUI(X±SD)分别为1.1369±0.5635(32例)和  相似文献   

16.
胃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的意义南通市虹桥医院杨鸿钧,王心龙,张小平微核是细胞染色体畸变后残留下来的游离断片,在胞浆中聚集而成。微核测定是当前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一种简易的方法。20多年前人们就应用微核的测定技术来观察辐射损伤,筛选抗癌药,评价化学诱变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方法:本文对54例口腔白斑患者进行了口腔脱落粘膜细胞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率检测。结果:吸烟的口腔白斑患者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微核细胞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口腔白斑病员区的脱落粘膜细胞微核细胞率的变化与口腔白斑变程度相关,正常区膜脱落细胞微核细胞率的高低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结果表明,口腔白斑病损区脱落粘膜细胞微核细胞率可反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对30例膀胱癌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分析。 结果: 患者组中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率明显增高,总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增加,染色体的二倍体率下降。 结论: 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范围扩大,多倍体的出现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性倾向和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的结果,在36例食管癌患者中,平均微核出现率是5.75‰,健康对照19例,平均微核出现率是2.37‰,且癌症患者每例微核率平均在4‰以上,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胃癌的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胃癌术后癌组织和PBLC中ERCC1的表达,另取2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和正常人的PBLC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的癌组织、PBLC和对照组的PBLC 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56.6%和10.0%,胃癌的PBLC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癌的癌组织和PBLC中,ERCC1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均无关。胃癌的癌组织与PBLC中ERCC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00)。结论 通过检测胃癌的PBLC中ERCC1表达可以间接反映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