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论治消渴病的理、法、方、药自成一家。李氏在《内经》的基础上创立"阴火"理论,提出重视脾胃与元气、独创"升阳泻火"之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等影响至今,其论治思想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从生理、病理、临床用药等方面探讨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术思想.生理上脾胃为元气化生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上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主张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除湿健运、降阴火等.  相似文献   

3.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定律对生命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金元医家李东垣继承和发挥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在医疗实践中创元气论和阴火论,分析其立论思路,发现东垣学术思想与熵定律有诸多契合之处,李氏在临床和养生方面的思维方法,都能以熵定律作出诠释。  相似文献   

4.
李宁  李艳坤 《中医研究》2010,23(10):3-4
李东垣生活于金元混战、人们生活颇不安定、疾病流行的年代。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认识到疾病多因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导致脾胃气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发病。他通过对《黄帝内经》“四时皆以胃气为本”理论重要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佘广慧  梁广和 《光明中医》2023,(21):4150-4153
李东垣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医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篇文章将梳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辨内伤外感、脾胃生理功能、脾胃内伤理论、阴火论、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和胆气春升等经典理论。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病以及重症等属中医学“内伤病”范畴的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盛倩  庄曾渊 《中医杂志》2014,(18):1540-1543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擅长眼病的治疗,立足于脾胃论治眼病,认为脾胃虚、九窍不通是目病的基本病机。论治目病分外障、内障,具体辨证时又有抓主症、兼症之别,以八纲辨寒热虚实。在治疗上提出以调理脾胃和养血安神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李东垣方基本为其自制,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所制眼科方剂具有特有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乃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以"脾胃"立论,被后世称为"补土派".其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着重阐述了脾胃的生理功能,内伤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方药等.现据笔者领悟,兹将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点滴发挥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学术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莲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13-1814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从学于易州张元素,在脏腑辨证的启示下,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他的外感与内伤辨证体系,至今对临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内伤疾病,从损伤脾胃元气加以论述,并独树一帜地创立了脾胃学派,后人称之为“补土派”。其他治疗上的成绩,如补中益气、升阳散火、升阳除湿、益气活血、内托消肿等,尤其是甘温除热的法则,直到目前仍然脍炙人口,疗效显著。东垣先生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脾胃的作用上。他认为脾胃能“运化水谷”“升阳益气”“生…  相似文献   

9.
<正> 李东垣,宋金时真定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不但精于治疗内伤杂病,而且对耳鼻喉科学亦有较深造诣。他虽无耳鼻喉科专著传世,但在其所著《脾胃论》和《兰室秘藏》中,却有不少内容涉及耳鼻咽喉科学,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学术见解独树一帜,为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本文就东垣耳鼻喉科学术思想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李东垣的"阴火"说,只是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之发热的解释工具。根据李东垣的著述是难以厘清"阴火"与各种火的关系的。李东垣的贡献在于中气不足而生寒热的发现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提出。并指出在甘温除热法中并不忌用苦寒之品。《内外伤辨惑论》的"内外伤十三辨"所辨之证,有不少与临证不相合。  相似文献   

11.
李东垣针灸学术思想浅探361005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陆矾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从师于张洁古,并深得师传。在长期的临证诊治中,李东垣以《内经》、《难经》为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辨证治疗理论,成为创立脾胃学说的一代大...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脾胃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东垣系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为全元四大家之一。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主张治病应以补脾胃之气为先,后世称为“脾胃派”。笔者查阅有关医史文献,对其脾胃学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脾胃学说述评如皋市中医院(226500)任建华关键词脾胃学说,李东垣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治学继承了张元素善师古方、化裁新方的革新思想。执业以后,正值战乱频繁,民众流离颠沛,饥寒劳役交加,以脾胃内伤疾病为多见。为此他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因时制宜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因时制宜原则,在辨证、立法、用药诸方面,均考虑到时令因素的影响,在其著作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因时制宜的临床经验。其主要内容是:一、治当顺时,无伐天和;二、制定四季时方,以脾为主线;三、病症加减用药,顺应时令;四、服药遵时,顺应自然。突出体现了法随时(时令)立、方随时变、药随时加、服药适时等顺应四时的思想。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因时制宜的辩证观,至今仍值我们效法。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杲 (公元 1180~ 12 5 1) ,字明之 ,晚号东垣老人。其深研《内经》、《难经》 ,著作《脾胃论》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并首倡阴火论 ,制甘温除热法 ,临床用之多验。然而 ,由于其对于“阴火”一词论述不太明确 ,以致后世医家至今多有争议 ,本文就阴火之本质作一探讨。1 阴火本于脾胃元气不足而产生阴火一词为东垣所创 ,他说 :“夫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 ,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 ,损耗元气 ,资助心火。”又“饮食失节 ,劳役形质 ,阴火乘于坤土之中……皆先由喜、怒、悲、忧、恐 ,为五贼所伤 ,而后胃气不行”。可见 ,阴火是由…  相似文献   

16.
蒋先伟  张瓅方 《河南中医》2020,40(6):844-846
李东垣所论之阴火,为脾胃内伤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内火。病机有脾胃内伤,君火不守;脾胃内伤,相火浮越;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脾胃内伤,阳气内伏化火;脾胃内伤,湿火相合;脾胃内伤,内燥化火。各个病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甘温除热法为阴火之治疗大法,临证根据阴火的形成机制及病情发展不同,应用不同治法,或益气升阳,补泻共用;或益气升阳,滋水伏火;或益气升阳,疏理气机;或益气升阳,疏散邪火;或益气升阳,燥湿泻火;或益气升阳,养阴泻火。用药不仅仅拘泥于甘温之品,在采用甘温之品的基础上,明确阴火的病机,随证治之。凡是扶助正气,祛邪退热之法,均可视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7.
18.
赵奕 《新中医》2017,49(10):162-164
<正>李东垣,名杲,字明之,金代真定人,师从张洁古,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脾胃学派的代表人物~([1])。后世多重视其在中医方药上的成就,忽视了他在针灸学术上贡献。明·高武为弘扬东垣针灸学术,从东垣名著中摘录若干内容,表而出之,引伸触类命题为东垣针法。笔者通过梳理李东垣的学术著作,将其针灸之学术思想归结为一下几点供参考学习。1学宗内难李东垣临床以《内经》、《难经》为宗,从《脾胃论》中  相似文献   

19.
阴火是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重要部分,自60年代起,已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并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探讨阴火与脾胃气虚及甘温除热的关系。笔者把阴火与阴血作一联系,研究东垣所说阴火伤血的形成原因、证候,并着重探讨其治疗规律与具体用药。本文发现东垣所说的阴火,除了能伤元气外,更可伤及血分。阴火伏血所导致的证候,与温病痛入血分一样,存在着“耗血动血”的特点;在治疗上,则也需要遵从“凉血散血”的原则。透过东垣“阴火伤血”的探讨,有助于扩展叶天士对于杂病所提出“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的概念。另一方面,随着病情发展,外感温热与内伤所致阴火之病在表现与治疗上虽然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但在扶正与祛邪上却各有所侧重,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0.
金元时期脾胃论专家李东垣在针灸理论方面发挥《内经》古义,结合脏象、经络、腧穴理论阐发“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经,在针灸治疗方面亦全现重视脾胃学说理论,以针灸方法或针药合治风、阴臭、血崩、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