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中医药文献多数学者认为痰瘀毒三邪致病使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本文初步对痰瘀毒在ASO中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并结合临床典型验案探讨运用解毒化痰、祛瘀通脉法治疗血脉瘀阻、热毒内蕴型ASO发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解毒化痰祛瘀煎剂干预ASO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多种炎性反应因子等因素在发挥何种作用,从而为深化中医痰瘀毒理论打下基础。为缩短ASO治愈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截肢率,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佳径。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SO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最终可出现肢体溃疡、坏疽,具有发展缓慢、持续性下肢疼痛、高致残率等特点。现代医学治疗ASO,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而外科及介入治疗又有严格禁忌证与不良反应,并无法根治。ASO属中医学“脱疽”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虚”,不仅为ASO的重要病因,也体现在ASO的各阶段,故从“虚瘀同治”的角度探讨ASO防治,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SO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痰复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9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复络汤口服14 d。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患者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血管的内径和血流速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腘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RP、IL-1β、TNF-α、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82.61%(38/4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复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腘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喻文球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文球教授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属“脱疽”范围 ,《灵枢·病疽》谓 :“发于足趾多日脱疽。其状赤黑 ,死不治 ,不赤黑 ,不死不衰 ,急斩之 ,不则死矣”。  笔者 3年来在临床治疗中 ,采用针灸与西药配合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一般资料   1 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3 8例患者 ,住院病例 2 6例 ,门诊病例 8例 ,其中男性 3 0例 ,女性8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 7岁 ,病程最长者 4年 ,病程最短者 1年。2 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主编 )。3 治疗方法  取患侧的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卧位常规消…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症累及周围血管的局部表现,以患者肢末端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者下肢溃疡、坏死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使该病具有病程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且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医学采取药物、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仍有部分患者不得不高位截肢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热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这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炎症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上。因此从“痰瘀热毒”入手,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多为“气虚、痰浊、血瘀”,病机多为“痰瘀互结、郁久化热”,并将中医药物治疗与血管内皮损伤后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特征主要为畏寒、麻木、间歇性跛行、下肢冷痛等[1]。ASO发病呈升高趋势,对其防治干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ASO患者早期及时有效治疗,可降低截肢风险。近年来中医药在延缓病情发展和改善ASO临床症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瘀毒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发作期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灵片、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四妙勇安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总体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湿热瘀毒证"角度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发作期ASO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明显提高踝肱指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探讨芪麦通络饮加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6.08±9.71)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平均年龄(56.98±9.43)岁。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和芪麦通络饮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静脉血,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下肢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和峰值流速。结果:2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外,其余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对FBG、2 h PG、TG、TC、LDL等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HDL的升高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和全血黏度低切等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均比治疗前大(P0.05),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慢(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P0.05),同时明显降慢峰值流速(P0.05)。结论:芪麦通络饮加减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小板功能,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辨证施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3-107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的慢性退行性增生,最终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肢体供血不足等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的“脉痹病”、“脱疽病”范畴。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凉与怕冷、肢体营养障碍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溃疡与坏疽等。笔者认为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虽发局部,但根源于整体,缘于心脾肾阳气渐虚,寒痰瘀湿阻滞,瘀久化热生毒所致。因此在护理上应着眼于症状评估,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e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的疾病.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的腔内治疗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结果.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在本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患者26例,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下进行。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7例/26例);其中心梗7.69%(2例/26例),残端坏死11.54%(3例/26例),创面感染7.69%(2例,26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截肢平面,选择合适的麻醉的方法;术后注意心、脑、肾功能维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危害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没有“动脉硬化闭塞症”名称,归属“脱疽”范畴。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在标为瘀血阻络。在整个病程发展过程中,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主次互换。研究探讨其内在规律有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脏腑辨证归肾、脾两脏,本在肾,肾阳虚衰,标在脾,脾阳虚弱,运化水湿无力,久致痰湿瘀阻治病。为探讨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穴规律,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针刺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里有穴位记录的有效文献共18篇。将文献中的穴位按照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将本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利湿法三大类。温阳通络法取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活血化瘀法以行气活血为原则,取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主藏血之肝经,化生气血之脾经为主;健脾利湿法取穴方法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健脾利湿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7.
温通化瘀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通化瘀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温通化瘀丸,对照组32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一般治疗包括戒烟、膳食调节、运动锻炼、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镇痛、足部保养等措施,两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治疗后血液流变性、血脂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性、血脂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通化瘀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脉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用康脉注射液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本组临床痊愈25例,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结论康脉注射液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LEASO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The Risk of Bias 2(RoB 2.0)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RCTs,共847例患者。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EASO的总有效率[RR=1.15,95%CI(1.09,1.21),P<0.00001]、足背动脉血管内径[MD手针组=0.33,95%CI(0.29,0.36),P<0.00001;MD电针组=0.08,95%CI(0.06,0.10),P<0.00001]、踝肱指数[SMD=0.73,...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对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长期吸烟、酗酒者更为多见.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等方法.后者指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PTA),由于其创伤小、疗效佳、可重复等优点,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1]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以来开展PTA治疗ASO患者3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