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胸外科住院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33)
目的分析胸外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与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我院胸外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2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配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取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3±5.8)分,低于观察组的(96.7±2.8)分,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要高(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5)
目的对胸外科护理中行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本院就诊的80例胸外科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对参照组行普通护理模式,对研究组行舒适护理模式[1],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行普通护理模式的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行舒适护理模式的研究组,通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行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对舒适护理模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按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划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术后舒适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7%,对照组为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胸外科术后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加快机体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对胸外科术后护理的效果和实践进行探讨和实践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患者72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6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均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周到,健康信息畅通。比对组36者在手术后接受基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减轻程度、舒适度、依从性等方面均优于比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能够让患者更方便,感觉更舒适,得到充分的尊重,人性化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相结合,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9,(2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88例脑梗死卧床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对策,舒适组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脑梗死卧床护理满意度;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理、文化、心理和社会四大领域舒适度;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舒适组脑梗死卧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舒适组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生理、文化、心理和社会四大领域舒适度相近,P> 0.05;干预后舒适组生理、文化、心理和社会四大领域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 <0.05。舒适组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各方面的舒适度,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5,(12)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9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重症监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减少早产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力,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舒适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基础护理落实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6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舒适护理关怀,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实行舒适护理后,患者满意度由原来82.7%提高到98.1%。结论实行舒适护理能缓解患者术中紧张情绪,使患者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真正满足了患者的各种需求,使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更加周密、完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163-16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5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9例行常规护理,乙组29例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治疗舒适度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治疗舒适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红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94-19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腰椎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6.7%,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56.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3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16例,对照组215例,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进行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满意206例,满意度95.87%;对照组满意169例,满意度78.60%;两组在满意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x2=8.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手术中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手术护理的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病次数、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出血时间及全血黏度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的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系统的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