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针刺配合手法对比,观察康复芯片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索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30例用康复芯片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周3次,并于治疗前、2周后及4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简化McGill量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在情感项总分及视觉模拟定级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自制中医测评量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在颈部活动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在主症、颈部活动度、上肢运动感觉及总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芯片联合手法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疗效与针刺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53.3%。结论: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黄勤  李垚  洪彬  梁哲瑞  车旭东 《四川中医》2022,40(3):213-216
目的:观察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栓素B2(TXB2)、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夜消痛贴膏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干预前后颈部肌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变化,检测2组TXB2、β-EP和CRP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2组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肌力逐渐上升(P<0.05),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β-EP逐渐上升(P<0.05),TXB2、CRP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TXB2、CR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ADL评分、CASCS评分逐渐上升(P<0.05),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ADL评分、CASCS评分高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采用旋提手法按摩与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中医康复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效果的影响并观察复发率。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兴国县中医院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并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椎关节活动度、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康复疗法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张军 《光明中医》2016,(19):2833-2835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是内外合治颈椎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维生素B1,B12配合地塞米松,2%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5例,治疗组115例给予我院中药制剂颈椎通络止痛胶囊口服治疗,同时给予颈椎牵引及系统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115例给予颈复康颗粒口服,同时配合牵引及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4%和98.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3.5%和8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通络止痛胶囊配合颈椎牵引及系统完善的综合护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1.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治疗中非常多见,采用颈椎牵引、推拿手法、穴位注射及中成药、自我锻炼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于后.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患病年龄20~72岁,以35~45岁最多见;职业多以低头工作者多见;患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0年.颈肩疼痛72例,伴手麻38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68例,颈椎压迫试验阳性32例,X线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70例.并设对照组100例.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种因素(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的位移、化学源性)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功能受限的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项肩臂痛为主伴颈项神经针刺样痛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该型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严重影响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针刺组与穴位埋线组各43例。针刺组采取颈夹脊穴C4—5、C5—6、C6—7和大椎穴等穴位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同样选取上述几大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疼痛分级总评分以及现有疼痛强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P均0.05);穴位埋线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通过采取15种综合方案进行治疗,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运用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运用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地芬 《北京中医药》2002,21(6):362-363
我自1995年至2000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52例,镇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病人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年。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系统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初级职称治疗组、中级职称治疗组、高级职称治疗组各100例,均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方案。结果:300例中临床痊愈201例(67.0%),显效84例(28.0%),有效9例(3.0%),无效6例(2.0%)。三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比较,三组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程度、颈肩压痛、颈椎活动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障碍、肌力、腱反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比较,各项指标初级组与中级组无差异(P0.05),两组与高级组有差异(P0.05);治疗20天、出院后1个月随访比较,初级组、中级组与高级组在颈椎活动度和椎间孔挤压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培训后,在各种职称结构中运用均能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穴位埋线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葛根汤辅以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10 d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5,P=0.000;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屈曲、延伸、旋转及侧屈度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进一步缓解病情,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19.
熊国龙  王新国 《四川中医》2020,38(9):191-195
目的:观察颈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n=171)和对照组(n=171),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颈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0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颈椎生物学相关参数测定和治疗前及治疗30d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目眩、肢体麻木、上肢刺痛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85.38%)(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共4个方向)、生理曲度和颈椎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肌力共4个方向)测定值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和生理曲度,缓解颈部肌肉群紧张、痉挛症状,缓解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双氯芬酸钠+甲钴胺片),治疗组予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小针刀疗法+推拿手法+血府逐瘀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疼痛VAS评分、特异性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73.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复发率为13.64%,对照组复发率为35.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颈肩疼痛,且起效较快、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