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向头侧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4~30mm。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单节段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且较少干扰上颈椎的生理功能。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枢椎环骨折(axisring fractures, ARF)的损伤形态、提出新的三维CT分型,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7个骨科中心前瞻性保存的有关枢椎骨折数据库,获得符合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ARF 202例临床资料,将枢椎环各解剖结构骨折分为关节损伤(axis arthrosis fracture,AAF)和骨性损伤(axis bony damage,ABD)。以椎弓根(关节突间部)前后缘为界,将枢椎环分为前环、中环和后环。根据ARF的损伤形态结合既往对不典型Hangman骨折的分型将其分为三型6类。观察各解剖结构骨折的发生特点,提出分型并探讨各型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202例患者各解剖结构骨折501处,AAF共115例288处(占57%),ABD共178例213处(占43%)。前环骨折304处(占61%),中环骨折99处(占20%),后环骨折98处(占19%)。统计显示AAF发生率>ABD发生率,前环骨折发生率>中环≈后环。分型统计显示:A型,以椎弓根骨折为特征,共30例(15%),包括A1型,双侧椎弓根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共12例(6%);A2型,一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等中心C型臂(Iso-C)三维导航与普通透视下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C1LM-C2P)螺钉的准确性. 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C1LM-C2P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6例,女14例;年龄39 ~ 52岁,平均45.6岁.根据术中辅助影像技术的不同分为Iso-C三维导航组(导航组,14例)和普通透视组(透视组,1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置钉准确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 结果 导航组和透视组置入C1LM-C2P螺钉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2.1±6.4)min和(143.2±8.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P=0.093).导航组术中平均透视时间(46.8±1.4)s较透视组(65.2±2.9)s明显减少,导航组平均术中失血量(305.6±50.8) mL较透视组(472.4 ±56.1)mL明显减少,导航组和透视组分别有94.6%和82.8%的螺钉评为0级,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4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X线片示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导航组和透视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15.2±0.2)分和(15.3±0.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6);但较术前[(9.1±1.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C1LM-C2P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时,术中采用Iso-C三维导航比普通透视能显著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能显著减少术中透视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直视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应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22例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观察置钉的安全性、术后临床疗效、寰枢椎稳定性、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一次置钉成功,寰枢间稳定性得到即刻恢复,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6.4月,影像学资料示螺钉位置良好,固定牢固,植骨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安全系数高、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及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复合骨折是临床较少见的复杂骨折, 是一种急性损伤, 可能会导致患者神经损伤甚至死亡。寰枢椎复合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颈托、Halo支架和胸枕颌(SOMI)支具;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固定和颈椎后路固定。本文对寰枢椎复合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 为此类骨折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男30例, 女22例;年龄17~65岁, 平均41.2岁;单侧椎动脉高跨26例, 双侧高跨3例, 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19例, 双侧狭窄4例。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CT血管造影(CTA)和MRI检查, 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 利用CTA在C2,3横突孔处测量椎动脉直径, 观察"in-out-in"螺钉对椎动脉形态的影响。术后6个月行X线和CT检查, 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271.2 min(213~352 min), 出血量平均471.5 mL(230~830 mL)。余4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171.6 min(131~226 min);出血量平均395.9 mL(170~660 mL)。无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经验,评价导航下置入齿突螺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型齿突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19~64岁).16例患者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21 d,平均10 d;4例为陈旧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螺钉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术后应用领托制动6个周.结果 20例患者的螺钉均准确置入,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3~14个月(平均8.7个月)随防.18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率达90%.骨折愈合的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结论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齿突螺钉可以减少患者与医生的X线暴露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在胸腰椎骨折辅助置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 女23例;年龄(58.2±13.3)岁。将患者按照置钉方法不同分为导板组(25例, 采用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术中辅助椎弓根定位置钉)和徒手组(27例, 依据影像资料及C型臂X线机透视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置钉准确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4.2)个月。两组患者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1±18.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患者的(69.4±16.6)min, 但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67岁;依据Levine Edwards对Hangman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ⅡA型3例,Ⅲ型1例。脊髓功能依据ASIA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8例。经颈后路联合使用Apofix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行寰枢椎融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骨性愈合后取出Apofix固定器。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稳定,10例颈部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2例活动度较正常减少20%~30%,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是一种有效、安全并能最大程度保留颈部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脊柱外科手术常面临手术视野差、风险高等问题, 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螺钉置入方面, 可通过提供三维成像和精确定位来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并改善患者预后。机器人辅助系统还具有较强的影像识别和分析能力, 减少操作的不稳定性, 减轻术者疲劳感, 并允许远程操作。尽管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在螺钉置入准确性和降低辐射暴露方面显示出优势, 但其对手术时间的影响则仍有争议, 且高成本也是推广中的一大障碍。长远来看, 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需要更广泛的临床验证, 以及对长期效果的观察。技术方面, 未来发展重点包括手术导航与成像技术改善、人工智能集成、远程手术能力提升、机器人功能拓展, 以及伴随着技术发展的政策引导和临床指南的建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逐渐普及, 机器人辅助系统有望在脊柱手术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快速成形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板螺钉的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个体化导航模板在C2椎板螺钉植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对患者行上颈椎CT连续扫描,三维重建软件Amira 3.1建立C2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UG I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原理寻找C2椎板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板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实物导航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C2椎板螺钉的定位,植入椎板螺钉.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椎板螺钉的位置.结果 采用RP导航模板为5例患者植入C2椎板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椎板螺钉的位置准确,未出现相关C2椎板螺钉植入的并发症.结论 利用RE原理和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C:椎板螺钉的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间的稳定性丧失导致寰枢关节对应关系发生错位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 是脊柱外科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包括创伤性、先天性、炎症性、退变性与肿瘤等因素, 临床上由于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 因此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寰枢椎脱位主要根据病因学、寰枢椎相对位置关系、复位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准确的分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指征尚未形成普及度较高的指南或共识, 患者表现相关症状或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是临床上公认度较高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仍以后路术式为主, 随着寰枢椎置钉、复位及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以及脊柱外科新兴设备的辅助, 手术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融合效果。因此对寰枢椎脱位的病因、诊断、分类、治疗、并发症和预后进行归纳, 以期为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0~150 min。5例术前Frankel 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3例均获随访,时间6~22个月。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微创治疗是目前骨盆骨折手术技术的发展趋势。现有的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较多, 各有其优势。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 汇总骨盆骨折现有的微创治疗技术及支撑微创治疗技术的相关理论, 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医生对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认识, 使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打击, 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枕骨、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或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用于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后弓上缘下4 mm交点处。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冠状面垂直。枢椎进钉点为枢椎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为20°~25°,与横断面夹角30°~35°。椎弓根螺钉φ3.5 mm,寰椎、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4~28 mm,术中遇阻力大时随时调整方向。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随访6~38个月,16例全部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结论枕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订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亚分型, 并探讨其可靠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48例, 男19例、女29例, 年龄(39.2±13.3)岁(范围16~65岁)。根据全身麻醉后大重量牵引(1/6体重)状态下寰枢椎相对解剖位置的变化制订新的亚分型, 即牵引松动型(寰椎枢椎角变化≥5°)和牵引稳固型(寰椎枢椎角变化<5°)。对牵引松动型不必行前路或后路软组织松解, 直接采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对牵引稳固型先行经口咽软组织松解, 再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固定融合术或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观察指标包括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 ADI)、寰椎枢椎角(atlantoaxial angle, AAA)评价复位效果;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枕颈部疼痛程度;日本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路C2,3复位融合联合C2椎弓根钉加压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Hangman骨折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4~65岁,平均41岁.均行X线片、三维CT和MRI检查,并测量C2,3移位和成角.术前C2移位3~16 mm,平均(4.2±1.4)mm;术前C2,3 平均成角(8.6±2.1)°.入院后常规行仰伸位颅骨牵引后均行手术治疗,前路切除损伤的C2,3 椎间盘,采用髂骨块或cage椎间融合,带锁钢板固定;C型臂透视示骨折间隙仍较大,一期后路行C,椎弓根钉加压固定.其中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12例,Ⅱa型2例,Ⅲ型2例.结果 随访6~38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骨折处和椎间植骨平均4个月时全部融合,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度较正常有所下降.术后C2移位平均移位(2.3±1.1)mm;术后平均(2.6±1.0)°,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Hangman骨折原有分型不够准确,应结合MRI和CT判定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前路C2,3复位融合联合C2椎弓根钉加压固定方法是一种能取得良好复位和功能恢复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置入经S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 S2AI)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12例, 女16例;年龄10~51岁, 平均22.2岁;骨盆倾斜角27.54°±9.90°(范围16.2°~53.6°)。术前行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 应用LightSpeed系统模拟理想的S2AI钉道;选择第1骶孔外缘1 mm垂线与下缘1 mm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 旋转三维骨盆图像找到髂骨骨髓腔最长且最宽的骨盆横断面, 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2AI钉道;测量其矢状面尾向偏角(sagittal angle, SA)、横断面外向偏角(transverse angle, TA)及钉道最大长度(maximal length, ML)。术中均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S2AI固定骨盆, 术后测量实际置入S2AI的钉道参数(即SA、TA)并评价S2AI置入的准确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影像学测量枢椎椎弓根不同部位骨折后路半螺纹螺钉的固定长度。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非Hangman骨折致寰枢椎损伤汉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枢椎椎体及关节突间部(椎弓根)骨折者均以排除,共160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男120例,女4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4岁。在ADW 4.4工作站行CT三维重建,选取枢椎椎弓根钉道设计图像,以Ebraheim法确定枢椎进钉点,测量自进钉点经枢椎椎弓根最狭窄部位中点至枢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半螺纹螺钉长度);模拟临床常见的三种枢椎椎弓根骨折(经椎体后壁骨折、经峡部骨折、经椎板前缘骨折)的骨折线,分别测量自进钉点至骨折线的距离(螺杆长度)和自骨折线至枢椎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螺纹长度)。观察身高、性别、不同部位骨折半螺纹螺钉长度、螺杆长度及螺纹长度的规律。结果男性身高162~177 cm,平均(167±7.9) cm;女性身高151~167 cm,平均(156±6.6) cm。枢椎椎弓根骨折后所需半螺纹螺钉长度男性平均(28.8±3.2)mm;女性(24.7±2.6) mm,男性半螺纹螺钉较女性长(t=6.50,P< 0.05)。患者身高与半螺纹螺钉长度呈正相关(r=0.667,P<0.01)。骨折线越靠近枢椎体后壁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越长、螺纹越短,经椎体后壁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7 mm、女性15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2 mm、女性10 mm;经峡部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4 mm、女性13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5 mm、女性12 mm;经椎板前缘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0 mm、女性9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8 mm、女性15 mm。结论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手术中使用的半螺纹螺钉长度与身高、性别有关。椎弓根骨折部位不同,所需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螺纹长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 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1)岁(范围19~64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伴后壁骨折2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T"形伴后壁骨折2例。患者取俯卧位直接后方入路, 于直视下对髋臼前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并以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髋臼后柱, 再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并使用钢板及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结果 36例均于直接后方入路下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切口长度(9.8±1.2)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102.9±21.4)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214.0±116.9)ml(范围100~640 ml)。术后X线及CT示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 按照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